董建軍 趙興彥 于洋 孫艷 單洪波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提升,各種作物的生產得到穩步提升。在進行玉米育種的過程中,提升玉米綜合育種效率是主要目的,也是提升玉米種植的重要手段。通過玉米育種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生存能力,提高玉米產量,進而推進農業的發展。育種技術的創新是玉米生產提升的重要途徑。介紹了我國玉米育種技術存在的阻礙,并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玉米;育種;科技創新;解決方案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6-0132-01?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A
農業生產模式的不斷沖擊,特別是國外許多優質技術的使用,意味著玉米市場的競爭已經呈現出一種非常激烈的勢頭。同時,由于我國加大在玉米育種方面的投入,玉米育種技術正在不斷提升。玉米育種技術在中外育種技術聯合沖擊的影響下,需要從國內的實際出發,不斷細化和處理問題,提升育種水平。
1? ?我國玉米育種技術存在的阻礙
1.1? ?外來種子資源過剩
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本地玉米與外地玉米技術相融合,我國的育種技術在短期內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外來種子的生存條件、產量等都與本地的環境因素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不能太過于依賴國外的育種資源。在當前水平下,選育水平的創新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對于綜合能力優秀的種子比較缺乏。我國面積廣闊,地大物博,在玉米的區域性試驗上存在許多的特異性,也存在許多的共性,大多數玉米的雜交種存在比較密切的關系[1]。
1.2? ?缺乏長期穩定的科學研究
由于長期研究造成了穩定性和連續性的缺乏,也就造成了科研隊伍研究計劃的破壞,各種實踐工作和學習工作更加盲目,因此在進行分析時,也要利用不同的育種單位和不同的育種方式進行成果的快速遷移。而這一過程中,對于不同的科學研究體系建設和一些具有特殊性單位的良好引導,也是能夠將自然系生態穩定性的效果發揮出來的主要保障,需要深刻反思。
1.3? ?現代技術不結合傳統技術
近幾年,分子育種技術得到了非常大的進步,而我國仍然處于一種相對落后的階段,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將基因工程和基因靶向工程相結合,通過將良好的應用前景進行轉基因技術的使用,使目前的技術載體和技術調控能力具備更加強大的生物基礎。在進行監管機制的建設和生物基礎的改變時,應該將生物技術以及物種的協調性進行調整,使物種能夠更加具有質量、創新和產量,加強三者的協調性,使分子設計和育種過程能夠與相應的理論協調發展[2]。
1.4? ?育種科技創新的不正確轉化
從長遠發展來看,商業養殖以企業為主,公益性科研單位主要依靠物質或技術創新。然而,這種轉變在短期內很難實現。目前,一些企業的產品大多是合作產品,即使許多公司都參與了育種研究,但由于資金技術和其他原因受到了限制,我國大多數企業仍以種子生產經營為主。
2? ?解決策略
2.1? ?產品質量持續改進
目前生產中使用的玉米品種抗秋、抗旱性不強,產品質量不高,收獲期的產量不同,營養價值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提高利用效率主要是將積極性作為主要原因進行分析。而筆者則認為,相應的創新過程中應該將種子的生育過程期間以及生育過程之后的含水量降低,提高內部的營養物質含量,并且加強其生產能力。而在后續的過程中,應根據市場準則和市場的發展要求,加強對新鮮食品的使用和供應。市場上的高淀粉玉米和一般玉米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推廣和廣告,所以為了使玉米的產量得到更加強大的發展和提高,要適當控制蛋白質的含量,同時提升淀粉含量是主要的方法之一。
2.2? ?種質研究
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和《種子法》實施以來,企業投資新品種的積極性不斷擴大[3]。但由于種質創新和保存能力有限,研究開發過程相當緩慢。所以,可以引進國外種子資源,利用資源的多樣性推進新品種的研究。在相應的資料基礎上,應該將玉米育種技術進行推動,并且在研究過程中也要適當地鑒定骨干材料,合理地將資源進行轉化,使其有效資源得到全面利用。
2.3? ?根據資源環境確定育種目標
我國一直都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所以在對于資源和營養的利用中,首先要根據土壤的環境進行發展,除此之外還要應對各種病蟲害,同時綠色革命促進了當地農業的迅速增長。也就意味著要將具有差異化的實際產量進行思考,同時實現高投入、高產出,使風險得到有效規避。這不僅會增加糧食和農業收入的難度。相反,人們很容易陷入貧困。
2.4? ?加強對科學技術知識產權的保護
在有關玉米種子的保護問題上,要加強對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因為目前我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程度并不是十分開放和普遍,在這個過程當中仍然有很多的欠缺和不足,因此需要通過政策和法律上的扶持使得日后玉米種子的研究和發展當中能夠得到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使得研發者能夠在法律上獲得認可,并且受到法律的保護。這將會大大調動研發者的積極性,并且能夠更好地促進相關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使玉米種子的市場更加清凈,玉米種子的發展更加科學。合理利用知識產權進行相應的保護,使玉米種子和工作者的結合更加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獲得最大效益。
3? ?結論
玉米育種不是一項短期工作,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促進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此外,由于玉米育種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科學研究人員必須不遺余力和堅持不懈地培育更好的玉米品種。
參考文獻:
[ 1 ] 馮雪蓉.我國玉米育種科技創新問題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科學,2017(12):57.
[ 2 ] 馮啟貴,楊占清.試述在玉米育種科技創新中的研究發展[J].民營科技,2016(1):226
[ 3 ] 王新明.我國玉米育種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探討[J].農技服務,2017(5):30-31.
(收稿日期: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