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泳
【摘? 要】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的推進,是基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內部需求,也是新時期提高土地管理效率的有力之舉。本文從依托土地流轉助力農村農業規模化發展、基于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立足土地流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分析,闡述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農村經濟發展;影響;農業現代化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式方法
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指的是農村土地承包使用權的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或個人,把使用權出租或者轉讓給其他的個人或者組織,簡單的說就是轉讓使用權和保留承包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平等協商、自愿、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2)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3)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4)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5)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流轉。承包方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書面流轉合同。在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中具體方式方法要注意一下情況,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方之間自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雙方對互換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相應互換,當事人可以要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登記手續;承包方采取轉讓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經發包方同意后,當事人可以要求及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注銷或重發手續;承包方可以自愿將承包土地入股發展農業合作生產,但股份合作解散時入股土地應當退回原承包農戶。通過轉讓、互換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經依法登記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后,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符合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還有個農村土地流轉方式為反租倒包,反租倒包是一種創新的農地流轉模式,更是承包土地使用權商品化的重要方式。行政力量的介入使得農業經營企業或種田大戶能夠比較容易地集中大片土地,進行規模化生產,以獲取更大效益,同時,它也有助于不愿進行農地耕種的農戶通過此方式擺脫土地制約,獲得收益,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反租倒包也是一種特殊的土地流轉方式,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化經營、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二、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1.土地流轉形式多樣
土地流轉指的是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利的農業住戶在保留承包權的大前提之下把土地的經營權與使用權轉讓交給其他的農業住戶或者經濟組織等。目前,現階段我們國家的土地流轉形式多種多樣,其中包含轉讓、出租、交換與股份合作等一些方式,大部分農戶選擇的方式是轉讓,并且伴隨工資與農業的收入差距增加逐漸加大,民工的數量越來越多,農村土地閑置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因此,農民工常常將他們的土地經營權以現金或者物品的方式來進行轉讓。其次是互換的方式,這種形式主要出現在一些土地比較分散的省份地區,這樣更加方便對土地進行集中種植與管理。其他的流轉形式大都是以上述兩種形式為基礎進行變化。
2.土地流轉數量逐漸增加
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結果,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我們國家土地流轉的政策改革,土地流轉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增加。十年之前參加土地轉讓的農民所占比例約為10%,土地流轉的面積約占15%,而相較于東北與華北地區土地質量更佳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土地流轉的占比是更高的。在這之后,土地流轉的數量逐年增加,每年以大約1%的速度上漲,我們從整體來看,隨著政策的改變與鼓勵強度加大,土地流轉的數量處于一個急速上升的趨勢。
3.流轉市場發展存在滯后問題
目前土地流轉的規模與效率都是非常低的,這是由于我們國家土地流轉市場發展存在滯后問題。土地流轉市場緩慢主要提前在三點上。第一點是土地流轉缺乏一個成熟的交易平臺,這樣農戶與農戶之間就不能夠很好的交流,信息非對稱問題,對土地流轉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也就增加了土地流轉的成本,就會導致一些成交失敗的問題。第二,土地流轉的程序是比較專業的,通常情況下,農戶的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如果沒有專業與規范的引導的話,就會致使流轉的隨意性比較強,特別是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出現不規范的,這樣土地價值就沒有辦法很好的進行評估,這也就嚴重影響了土地流轉的收益。
三、土地流轉對振興農村經濟的影響
雖然當前土地流轉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是有積極影響的。土地流轉最大的影響就是推動當前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什么土地流轉能夠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發揮?這是因為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已經不足以推動當前的農村經濟,想要得到更好的發揮在那,就需要運用現代化的土地分配方式。
1.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勞動力出現不足的現象,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市涌入。農村卻因為缺乏勞動力,大片土地荒廢,經濟也頹廢不前。為了能夠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就要在勞動力有限的基礎上提高當前的土地利用率,而土地流轉能夠將閑置的土地交給有能力的勞動力管理,進而達到勞動力有限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證土地被合理利用,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很多貧困地區人口外流嚴重,經濟頹廢不前,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能夠解決農村勞動力緊缺的問題,甚至有可能通過振興經濟吸引人口回流。
2.實現農村農業的多元化發展
農村本身的發展方式較為單一,通常都是通過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獲得經濟收益。這樣的收益只能夠維持農村運轉卻無法振興農村經濟,真正推動農村發展,想要真正讓農村獲得長久發展就要眼光放長遠,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村的多元化發展,從根本上振興農村經濟。隨著農村空閑土地的增多,農村合作社手中來自土地流轉的土地也來越多,這時農業發展公司或是農村合作社就能夠根據手中的土地進行整體的分析和配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產業鏈。新時期的農村經濟更加降調專業化、現代化和自身特色,而這種產業鏈的形成都需要土地流轉的支持。
3.有效拓展農民收入
雖然本文一直強調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的振興作用,但是最根本的振興方法,還是提高農民的收入。而土地流轉能夠將土地合并管理,尋求最好的土地運轉方式以提高農民收入。舉例而言,華西村的富裕全國聞名,追其原因還是找到了適宜本地土地的農作物,并且大量投入,全村一起,最終形成了鮮明的產業鏈和地方特色,才最終富了農民,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流轉就是全村發展的第一步,也是振興農村經濟的治本之策。雖然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仍存在不小的問題,但是其對農村經濟的積極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可以被逐漸解決,那么從發展前景上來看,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仍然是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的。從農村發展角度來看,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我們應當直面當前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進行優化和改革,期望土地優化未來能夠推動農村更好的發展。
結語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能夠有力的推動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在提升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同時,加快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增收以及農業經濟發展的步伐。積極的引導農業種植大戶和實力較強的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所獲取的資源進行適度經營規模勢在必行。同時保護農民的利益,規范土地流轉程序,提高流轉水平,穩步推進農業經濟發展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蘇振鋒, 翟淑君.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須處理好五大關系[J]. 理論導刊, 2017(5):87-89.
[2]尹光輝. 關于引導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的思考[J]. 農業與技術, 2017, 37(2):174-174.
[3]陳屾. 土地流轉制度對城鄉統籌規劃的影響——以玉林市為例[J]. 四川水泥, 2017(7):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