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長沙舉行的湖南省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暨科技獎勵大會上,表彰了2018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團隊)。220個獲獎項目(團隊)中,省自然科學獎項目48項,省技術發明獎項目22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148項,省科學技術創新團隊獎2項。“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獲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萬步炎、劉飛香、吳義強、陳萬權、趙中偉獲得第十一屆“湖南光召科技獎”。請跟隨記者看獎勵背后的幾個故事——
2018年度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奪六次世界第一的“天河二號”
□ 王斌
由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獲得2018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唯一的特等獎。記者探訪“天河二號”項目誕生地——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解密“天河二號”勇奪六次世界第一的經歷。
它算一小時,相當于13億人用計算器算1000年
在“天河二號”一排排高大的黑色機柜前,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技術人員董勇說,“天河二號”峰值計算速度達到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時的速度每秒達3.39億億次。假設每人每秒鐘進行一次運算,“天河二號”運算一小時,相當于13億人同時用計算器算1000年。
“天河二號”的計算能力是“天河一號”超算的200倍,計算密度、單塊計算芯片計算能力、內部數據通信速率等也有極大提升。一臺“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裝有32000顆主CPU和48000個協處理器,共有300多萬個計算核心。
它脫穎而出,是蟬聯“世界第一”次數最多的超級計算機
“在‘天河二號之前,國防科技大學的團隊曾在2010年研制了‘天河一號,首次讓中國超級計算機站到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上。”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所長肖立權介紹。
當外界稱贊“天河一號”奪得世界第一時,“天河二號”研發工作已悄然展開。在此期間,日本一臺名為“京”的超級計算機,美國研制的“紅杉”“泰坦”超級計算機先后坐上世界第一的交椅,“天河一號”排名滑落至第8名。2013年6月,經過280多人兩年多的潛心研發,“天河二號”正式研制成功,很快奪回超級計算機冠軍的寶座。到2015年底,“天河二號”已連續6次勇奪世界冠軍,長時間獨享“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稱號。國際TOP500創始人、美國田納西大學教授杰克·唐加拉高度評價“天河二號”:“在美國的某些傳統優勢領域,中國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并取得勝利。”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是蟬聯“世界第一”次數最多的超級計算機,突破了自主高性能微處理器等系列核心關鍵技術。
它為探月效力,還可服務汽車、基因測序等
“天河二號”在軍工領域得到了重點應用,還為探月工程、載人航天等科研項目效力。目前,“天河二號”逐漸應用于民用領域,比如石油勘探、汽車飛機的設計制造及基因測序等。
據專家介紹,傳統手段研發新車,一般要經過上百次碰撞實驗、歷時兩年多才能完成,而利用“天河二號”進行模擬,只需3次到5次實車碰撞、兩個月即可實現。華大基因互聯網支撐與發展中心負責人說,以500人規模的全基因組信息關聯性分析為例,華大基因利用原有計算機需一年時間,利用“天河二號”只需3個小時。
湖南師大物電學院獲省科學技術獎兩項大獎
老師會教,學生愛學
余婭
湖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以下簡稱物電學院) 一舉奪得2018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2項大獎:余洪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宇宙的加速膨脹與時空的量子性質》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曾松軍教授團隊的《新型稀土光/磁多功能納米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獲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仰望星空,心懷天下
在物電學院量子樓一間十多平方米的房間里,占據了大半面墻的兩塊白板上寫滿了物理公式,這是余洪偉的辦公室。“俗話說‘十年磨一劍,今年得獎的課題我們研究了十多年。”余洪偉說,為了推演公式,大家圍著白板寫了又擦、擦了又寫,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飯。“從最大的宇宙到最小的量子,我們‘仰觀宇宙之大,俯察量子之微。”普通人看起來枯燥的理論物理學,于他而言卻是詩意浪漫的事。
在物電學院,像余洪偉這樣醉心科研的人不在少數。湖南師大副校長、物理學科帶頭人匡樂滿告訴記者,物電學院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先后培養了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 13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湖南師范大學80周年校慶晚會上,陳大可院士動情地說:“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由的學術風氣以及老師和同學的深情厚誼讓我受益終生,作為師大人,要志存高遠,仰望星空,心懷天下。”
學科融合,協同育人
湖南師大雖然是一所地方高校,但眼界并沒有囿于湖南,學校以“學科融合、協同育人”的辦學思路,將“面向世界一流,培養拔尖人才”的辦學理念滲透進了各個學科之中。
“地方高校資源有限、經費緊張。”物電學院院長唐東升坦言,學院主動走出去,通過跨地域、跨單位、跨學科的融合,實現了資源配置的優化。學院先后與8個國家和地區、15家科研院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先后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湖南師范大學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擴大開放合作、促進科教融合。
在物電學院,物理學與生物學、材料、光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明顯的學術優勢。70后教授劉紅榮便是典型代表,他從事凝聚態物理及其交叉學科研究,在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皰疹病毒三維結構領域作出了原創性成果,成為我省首個同時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名義在《Science》發表學術論文的學者。
護航學生“物理人生”
拿到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曾松軍的學生比他還高興。這位80后教授“門下”有13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學生笑稱,曾老師在學術上對他們要求嚴格,生活中大家卻沒有什么代溝,曾松軍更像是他們的“大哥哥”。
護航學生的“物理人生”,離不開一大批專業素養過硬、熱愛學生的教育人。近年來,物電學院引培并舉,通過“瀟湘學者”特聘教授計劃等,從海內外引進了一批優秀學者,同時鼓勵教師赴國內外知名院所進修、訪學。學院67名教師之中,有65名博士,50余人有過國(境)外學習和科研工作經歷。
物電學院制訂了拔尖學生培養方案,率先在學校實行班導師制,聘請了20余位青年教師擔任本科班的班導師,指導學生的科學研究和生涯規劃;通過“分班制”,每年選拔30名優秀本科生跟隨導師參與項目,提前進行學術訓練,形成了教學帶動科研、科研反哺教學的良性循環。
《我的世界模科創客大挑戰》年終盛典圓滿舉行
2月26日,由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異想天開》欄目組、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香港現代教育集團主辦,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深圳市現代教育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湖南粵港模科實業有限公司承辦的《我的世界模科創客大挑戰》年終盛典在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附中報告廳舉行。
盛典出席嘉賓包括央視少兒頻道《異想天開》欄目制片人以及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香港現代教育集團、深圳市福田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粵港模科實業有限公司、常德市教育局、常德市鼎城區人民政府、深圳市科創局等單位相關領導。
本次大賽以“智慧家居”為主題,使用模科模塊化環保材料,打造各種風格的家居作品。參賽者涵蓋深圳58余所學校229支隊伍近1600名師生,參賽者在大賽技術指導單位湖南粵港模科實業有限公司的專業支持下,歷時兩個多月,不斷角逐,取得圓滿成績。
本次盛典聚焦于我國創客教育事業,盛典還對2019創客再起航賽事計劃進行展示,舉行了2019啟動儀式。據悉,2019年《我的世界創客大挑戰》常德的中小學生也有機會參賽,屆時將會吸引更多小創客。
盛典的圓滿完成,是對我國創客運動現階段成果的展示。同時也需要社會公眾、企業、政府等多方智慧協同創造,為創客教育掃清障礙,推動創客教育事業發展,讓更多青少年接受創客教育,為我國的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和產業升級打下牢固的社會基礎。(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