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軍 梁麗娟 丁樂 張慶國



摘 要:本研究采用活性污泥處理本公司高濃度有機廢水,考察了溫度、溶解氧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響,確定了最佳運行參數。
關鍵詞:活性污泥;高濃度有機廢水;溫度;溶解氧
高濃度活性污泥法與其他污水處理方法相比,由于其操作簡單,設備占地面積少,出水質量好,被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具有污泥量大有機負荷小、污染物去除率高、低產泥量等優勢。在這項研究中,活性污泥被用來處理本公司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并通過考察溫度和溶解氧對污染物降解效果的影響,以確定最佳污水處理條件。
1 實驗試劑與儀器
試劑:高濃度有機廢水(寧夏泰益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活性污泥(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暖泉污水廠)
儀器:MI-80S智能型COD快速測定儀(天津眾科創譜科技有限公司),EFD-NH型精密氨氮測定儀(合肥恩帆儀器設備有限公司),DO2100型在線溶解氧測定儀(上海盛奧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2 實驗方法、結果與討論
2.1 溫度對去除污染物的影響研究
活性污泥是由微生物群體及有機、無機物質組成的,在一定的范圍內,溫度越高這些活性菌的生物酶活性就越高,其生化活性就越強。
2.1.1 溫度對去除COD的影響研究
本研究取8月份和11月份的污水運行情況進行考察分析。溫度變化情況如圖1,8月份溫度在16.53-23.22℃之間波動,11月份溫度變在6.50-10.82℃之間波動,在以下研究中,8月份以1-30d表示,11月以31-60d表示。
COD變化如圖2所示,8月份進水COD在1930.1-2315.4mg/L范圍內波動,平均COD為2212.2mg/L;出水COD在96.7-120.4mg/L范圍內波動,平均COD為108.84mg/L,COD平均去除率為96.1%。11月份進水COD在2048.4-
2315.7mg/L范圍內波動,平均COD為2205.4mg/L;出水COD在87.7-134.9mg/L范圍內波動,平均COD為109.14mg/L,COD平均去除率為95.0%。
從結果來看,與11月相比,8月進出水的COD波動范圍更加穩定;并且8月污染物去除效果優于11月的,因此溫度越高越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2.1.2 溫度對去除氨氮的影響研究
氨氮變化如圖3所示,8月份進水氨氮在205.0-261.8mg/L范圍內波動,平均氨氮為227.9mg/L;出水氨氮在10.5-19.8mg/L范圍內波動,平均氨氮為15.4mg/L,氨氮的平均去除率為94.2%。11月份進水氨氮在207.7-254.2mg/L
范圍內波動,平均氨氮為226.7mg/L;出水氨氮在10.6-19.0mg/L范圍內波動,平均氨氮為14.4mg/L,氨氮的平均去除率為93.6%。
從結果來看,8月份和11月份的進水情況無明顯差異;但8月份氨氮的去除效果優于11月份的。
2.2 溶解氧對去除污染物的影響研究
曝氣區的溫度波動情況和溶解氧波動情況如圖4,強化曝氣區的溶解氧高于曝氣區的溶解氧。
2.2.1 溶解氧對去除COD的影響研究
COD去除效果如圖5所示,進水COD在1809.6-2574.2mg/L范圍內波動,平均COD為2200.6mg/L;出水COD在84.4-121.5mg/L范圍內波動,平均COD為106.2mg/L,COD的平均去除率為95.1%。
從結果可以看出,出水COD波動范圍較大,但總COD去除率相對穩定。
在本研究中,曝氣區的溶解氧濃度低于強化曝氣區,雖然曝氣區溶解氧濃度較低,但污泥量大所以含有的有效微生物量較多,相對有機負荷低,因此可以有效的去除有機污染物。
2.2.2 溶解氧對去除氨氮的影響研究
氨氮去除效果如圖6所示,進水氨氮在197.1-240.9 mg/L范圍內波動,平均氨氮為219.6mg/L;出水氨氮在9.9- 20.3mg/L范圍內波動,平均氨氮為13.7mg/L,氨氮的平均去除率為93.8%。
溶解氧低時,硝化細菌的活性較高。本研究采用高濃度活性污泥法正是利用了硝化細菌的這一特點,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水中的氨氮。
參考文獻:
[1]張揚,陳豪,宋英豪,等.Orbal氧化溝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環境工程,2009(4):62-64.
[2]張統,傅衛國.生物吸附氧化法(AB)的理論和時間[J].環境污染與防治,1993,15(004):28-32.
[3]李亞新.活性污泥法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17-18+80-81.
[4]何富國,華光輝,張波,等.AB法工藝的水處理功能及其局限性[J].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1(1):69-72.
[5]丁進軍,周少奇,黃梅,等.吸附--生物降解(AB)工藝的改造[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7(2):43-46.
[6] Bolzonella D,Zanette M, Battistoni P,et al.Treatment of Winery Wastewater in a Conventional Municipal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Five Year of Experience[J].Water Science and Tecnology, 2007,56(2):79-87.
[7] Kipopoulou A M,Zouboulis A,Samara C,et al. The Fate of Lindane in the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Tteatment Process [J]. Chemosphere,2004,55(1):81-91.
[8] Stefan B B D B. AB Process Remove Organics and Nutrients [J].Water Environment and Tecnology,1959,9(3):23-27.
[9]黃偉.高濃度活性污泥法在處理生活污水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1-79.
作者簡介:
王曉軍(1982- ),男,漢族,寧夏銀川人,寧夏泰益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環保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