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003-02
一、什么是高血壓?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性,可伴有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在整體人群中,血壓水平隨年齡而逐漸升高,以收縮壓更為明顯,但是在50歲后舒張壓呈現下降的趨勢,脈壓差也隨之加大。在如今老齡化加劇的社會,高血壓這類慢性疾病也呈現高發的趨勢,而且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其中一個主要的影響因素跟飲食密切相關。
二、高血壓的病因
1.遺傳因素:大約60%的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認為是多基因遺傳所致,30%~50%的高血壓患者有遺傳背景。
2.精神和環境因素: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長期的工作繁忙和壓力會導致精神緊張、急躁、情緒激動、焦慮,受噪聲或不良視覺刺激等因素都會引起高血壓的發生。
3.年齡因素:高血壓的發病率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但現代人因生活節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高血壓發病年齡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有的甚至小兒也發生高血壓。
4.生活習慣因素:膳食結構不合理,如長期過多的食入含鹽量高、低鉀飲食、大量飲酒、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壓升高。吸煙也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長期熬夜等不良習慣也易導致血壓增高。
5.藥物的影響:避孕藥、激素、消炎止痛藥等的應用均可影響血壓的調節。
6.其他疾病的影響:如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甲狀腺疾病、腎動脈狹窄、腎臟實質損害、腎上腺占位性病變、嗜鉻細胞瘤、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等。
三、高血壓的飲食注意: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做好日常的飲食調理顯得尤為重要,那么,高血壓的飲食禁忌有哪些呢?高血壓患者應時刻牢記的4點飲食禁忌
1.忌食過咸食物:雖然我們生活飲食上離不開鹽,但是鹽的攝入量確實是很講究的,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食鹽量不超過6克。可是生活中常見一些人為了口感、好吃,盲目的增加食鹽量,俗話說有鹽才有味。如果一個人長期攝入超標的鹽量,則容易引起體內的水鈉儲溜,進而會導致血管壁壓力增大,血液受到的阻力越大,血壓也就會自然的增高。
2.忌食“三高”食物:所謂的“三高”食物,指的是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食物,諸如各類油炸食品、肥肉、動物內臟以及巧克力、冰激凌等均是“三高”食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長期大量攝入這些食物,會導致體內營養過剩,進而會出現肥胖癥狀。而肥胖人群中,其體內血脂水平過高,很容易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出現高血壓的幾率也就會大大增高。
3.忌抽煙酗酒:抽煙酗酒有害健康是大家都共有的一個常識,對血壓影響方面,長期的吸煙會刺激人體自主神經,進而引起血管痙攣和心率加速,在這兩類病理變化下,血壓自然就會上升。而酗酒對于血壓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酒精在體內代謝后會形成乙醛,乙醛會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腎上腺素的釋放,而腎上腺素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因而可致血壓升高。
4.忌暴飲暴食: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高血壓患病人群具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跟年輕人的不規律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不吃早餐,然后中午大吃大喝,晚上應酬酗酒等等情況都十分的常見。現代生活飲食習慣、快餐、油炸品、高熱量食品等,因此,長期的暴飲暴食不但會對胃造成負擔,同時也會引起心臟短時間血流加大,從而誘發高血壓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高血壓的飲食小建議
高血壓的飲食調理很重要,可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如何操作呢?
多吃綠色蔬菜:綠色蔬菜是一類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同時很多的綠色蔬菜也有降壓的作用,比如芹菜、西紅柿、茄子、黃瓜、冬瓜、大白菜等,日常飲食上蔬菜一定不能少,成人每日蔬菜量以300-500g為宜。
適量水果:水果和蔬菜的大量攝入有助于提高人體抗氧化物水平和認知能力,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天蔬菜水果攝入達到400g對健康有利,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身體維生素的含量。常見水果中,抗氧化活性以山楂最強,冬棗、番石榴、獼猴桃、桑葚、草莓、石榴等次之。動物喂養實驗表明:具有較強抗氧化力的水果汁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成年大鼠外周血抗氧化力。
3.講究清淡飲食:清淡飲食對于很多的肥胖人群來說可能無法接受,畢竟他們已經習慣了大吃大喝,然而,想要控制高血壓,飲食上就一定需要作出改變,雖說短期內無法戒掉大吃大喝的習慣,但清淡食物在日常飲食上的比例卻要慢慢的增加,而葷類食物則要減少。飲食要有節制,少糖少鹽少油,少吃肥肉及動物內臟。
4.保持規律飲食:規律飲食對于身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日三餐必須吃,最好按時吃,同時少吃零食,這樣對于臟器正常生理功能才不會造成傷害。
5.適量運動和曬太陽:據自己身體狀況每日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散步、太極、乒乓球、網球、爬山、騎自行車等運動,冬日適量增加曬太陽的時間均可調節機體功效,能延緩身體衰老速度,可增加骨密度,能避免骨質疏松。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提高攝氧量和血液輸出量,視神經細胞獲得更充足的能量和氧氣供應,利于大腦的正常和高效工作。
6.保持規律生活:生活要有節制而規律,晚上早休息,保證充足睡眠。保持良好情緒,遇事不急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做到勞逸結合。周末邀上三五好友適當參加戶外活動,可增進身心健康。
作者簡介:
代義春,本科,副主任護師,重癥監護專科護士,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四川省護理學會重癥監護專委會委員,四川省護理學會重癥監護專委會常委,成都護理學會重癥護理專委會委員,成都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成都市繼續醫學教育專家庫成員,成都市武侯區重癥醫學質控中心專家,發表論文20篇,獲實用新型專利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