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

摘 要:目前為止國內最早的幾套尿素裝置已經運行20多年,高壓設備是尿素裝置的核心設備,關乎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因此,以中原大化高壓設備氨汽提塔管板空洞的修復方法為例,分析出現空洞的原因,并提出修復空洞的方法,保證高壓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關鍵詞:空洞修復;泄露部位;腐蝕
1 檢修前氨汽提塔E101設備狀況
中原大化尿素裝置氨汽提塔E101為直立式管殼式熱交換器,有2574根換熱列管,列管總長5830mm,換熱面積814m2,材質為鈦材,汽提塔主要腐蝕形式為沖刷腐蝕,汽提塔已運行27年,其中因為列管泄漏停車檢修堵管四根,分別為:2003年3-13泄漏堵管;2016年4月,氨滲實驗發現38-7泄漏堵管;2016年7月氨滲實驗發現61-1泄漏堵管;最嚴重的一次在2016年10月25日汽提塔泄漏檢修時,發現E101列管54-2泄漏,同時此列管下部部分管板(承壓層)腐蝕穿孔,因此造成此區域在正常生產中承壓效果減弱,存在泄漏風險,經公司多次討論研究決定對汽提塔更換列管缺陷段及修復管板空洞。
2 換管程序及注意事項
管材到達現場,提供出廠合格證,成分表及檢驗報告;確認列管外徑,內徑及偏差,施工平臺提前制作,施工工具提前準備就位,堵管及管板分布圖準備充足,統一管口定位方式。要求檢測單位檢測時需提前商定如何提高檢測精準度,保證檢測結果與實際結果誤差在200mm以內,甲方提供盡可能提供條件滿足乙方高標準施工。
3 設備渦流檢測報告
以進液口下方(西面)為第一排,每排自左向右計管數,100%列管渦流檢測,實測列管2412根(162根堵管)。
①發現部分列管在上管板內管段有內壁缺陷信號(腐蝕溝槽、腐蝕坑),大部分分布在管板的前后及左側區域,有明顯可記內壁缺陷信號列管114根,其中較大的9根,中等的62根,較小的43根。部分列管在下管板內管段也有內壁缺陷信號;②上部列管壁厚值在1.60→3.80mm,平均壁厚2.89mm:下部壁厚值在1.20→3.50mm,平均壁厚2.56mm。有較大腐蝕減薄的列管在管板上分布有一定規律,管板前后及兩側邊緣區域的列管壁厚值較薄,中間區域的列管壁厚值較厚,從單根列管來看,腐蝕減薄區域在管口至距管口1-1.5m范圍內;上下部的最薄點分別在兩側距管口430mm左右;③對原泄漏的列管3-13、38-7、54-2、61-1均已堵管,周圍未堵管的列管進行空洞檢測。檢測發現3處空洞信號,第一處38-7周圍:共測得1根列管有空洞信號;37-7(0-300)。第二處54-2周圍:共測得9根列管有孔洞信號。第三處60-1周圍:共測得27根列管有孔洞信號。
結論:管板外管段處于正常腐蝕減薄狀態,管板內管段出現異常腐蝕。
根據檢測報告確定下部壁厚值≦1.70,上部壁厚值≦2.30,上管板內管段有缺陷信號的,管頭損傷的,孔洞周圍的,均需要接管,管板注膠空洞處理。
4 缺陷管段換管檢修及管板空洞修復
①去除上下管板的管端連接焊縫,將列管拔出;②切除減薄部分管段,新管段與舊管段組裝焊接,殼體開洞,觀察空洞大小、樣式,制作注膠底板,內部垢和碳鋼繡渣全面清理干凈,殼體打磨補焊修復,殼側圓弧板16Mn補焊修復,著色檢查;③列管對接焊縫檢驗,檢測10根,注膠管開槽,與舊管加堵頭隔離焊接修復,合格后回裝對接焊列管,焊接管子與管板焊縫;④在圓周檢漏通道上留3個觀察孔,以便于確認判斷注膠充實情況,通過注膠管3根(55-1.57-8.59-6)注膠對管板進行修復,殼側圓弧板(16Mn)加熱消殘余應力和H2,加襯板補焊恢復,焊縫全面找色檢查;⑤空氣試漏,壓力最高5bar,多次噴肥皂水檢查,未發現異常;⑥氨滲實驗,多次多人檢查,特別是重點部位,未發現異常;⑦水壓試驗,不裝塔內件,裝上下封頭,結束后檢查未發現異常;⑧第二次氨滲實驗,100%PT檢驗,未發現異常,回裝塔內件、封頭。
5 結論
經過全系統開車后,滿負荷正常運行一年多,氨汽提塔不但提高了效率,也在運行中未發現泄露現象,年度例行宏觀和渦流檢查空洞部位也未發現任何異常,證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在尿素高壓設備發現類似管板問題可推廣使用此方法解決。
參考文獻:
[1]崔繼哲.化工機器與設備檢修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2]《設備維護檢修規程》編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設備維護檢修規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1993.
[3]李榮雪.金屬材料焊接工藝[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