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翔
摘要:企業會計政策其本質是一種經濟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規則和制度安排。其中的經濟后果是指企業的會計報告會對利益相關者產生影響,可以影響企業的決策,使得企業的利益受到損害。對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成果和政治成本進行有效分析,可以明確選擇正確方法,在選擇的過程中,也是對會計政策進行不斷優化的過程,可以從中看出社會公平、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本文就此展開了論述,以供參閱。
關鍵詞: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經濟后果;政治成本
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后果,是指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對會計報告、會計信息所造成的結果,從而影響企業、政府、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的決策行為,并且最終導致了經濟秩序和市場運行的不穩定。會計政策不是一種純粹的技術規范,不同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將會生成不同的會計信息,從而影響到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使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損。因此,從本質上講,形式多樣的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后果,就是為不同利益集團爭取于己有利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提供了可能性。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會計政策選擇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會計政策選擇又對市場經濟中的各主體產生影響和作用。
1會計政策選擇的基本內涵
(1)會計政策選擇的含義。會計政策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關于會計的確認、計量等方面所依據的原則和方法。會計政策選擇就是依據規定的可選擇域,根據相關主體的經營目標,對可供選擇的會計原則和方法進行定性、定量地比較分析后擬定出適合企業經營發展的會計政策的過程。(2)會計政策選擇的必要性。在我國會計政策選擇被企業的重視程度還不高,我國學者的研究也很少涉及到該問題。目前,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也產生了強烈動力,這是由于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企業會計準則的影響,尤其是因為會計的相關法律規范給予了企業會計政策的很大的選擇權,從而使企業有了法律的保障。首先,會計政策選擇可以揭示企業的會計信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經濟業務是復雜多樣的,對不同的會計政策進行選擇可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做一個相對真實的反映。其次,企業政策選擇是幫助管理者完成企業目標的一種方法。管理者為使企業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根據市場情況為企業制定不同的發展目標。而除了經營戰略的改變,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也是企業經常采取的一種方法。最后,企業政策選擇是均衡利益的一種手段。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產生的委托代理關系,使企業管理者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成為必然,會計政策的選擇可以保護企業管理者的利益。
2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后果
企業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就會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從而影響不同會計主體的利益。(1)對管理者的影響。由于委托—代理機制的產生,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分離,所有者為了降低代理成本,他們會和管理者簽訂一定的獎酬計劃,而這個計劃的制定依據就是會計信息。管理人員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時會虛報會計信息,通過提高報告收益的現值來提高所獲報酬的現值。(2)對投資者的影響。出資者一般根據會計所反映的經營業績來評價企業管理者,并獲取資本報酬。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使“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不可避免,掌握信息優勢的一方可能會通過操縱會計信息獲取高額利潤,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3)對債權人的影響。為了降低風險,債權人通常會進行信用調查和使用一些限制性條款對會計信息進行監管,但企業越是與這些限制性規定聯系緊密,管理者越是可能采用可增加當期收益的會計政策來獲得貸款或者降低企業違約的成本。當其面臨違約時就會通過會計政策的再次選擇來改變其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從而避免違約成本。(4)對政府的影響。會計信息是政府制定各項會計政策的重要依據之一,而這些政策是實現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途徑。管理者有時會利用會計政策選擇避免政府注意,這樣雖然可以保護企業的利益,但增加了政治成本。從長遠來看,影響了國家的宏觀調控,可能會導致經濟市場發展不穩定。
3企業會計選擇的政治成本
3.1尋租成本
尋租者會從政府的手上獲得某種特權,并以此來實現獲利,而在實現尋租行為的時候就會產生尋租成本,其過程也是謀求會計政策的制定和選擇權的過程。而尋租者對會計政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會計準則的制定權和選擇權上謀求,也就是說要謀求制定權。如果制定權分配結束,尋租者就只能在制定好的準則中,選擇其中最利于自己利益的某項政策來具體實施。
3.2稅費管制成本
政府通過稅收對企業進行管制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企業采用避稅等辦法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是各國企業的常用慣例,為此,必然會發生稅費管制成本。企業將發生的稅費管制成本與避稅產生的利益相比后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政府通過制定稅收制度并限制稅務會計政策的選擇實現自身利益,這是企業與政府利益博弈的過程。企業會計政策對稅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資產計價方法的選擇;二是對損益的期間確認及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對損益的調整。在這兩方面企業都會選擇稅負最小化的會計政策。例如,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企業出于節稅目的,通常對存貨的發出計價選擇后進先出法。因此,稅費管制成本也會促使企業選擇降低收益等會計政策。
3.3社會契約成本
企業會計準則也是一種社會公共契約,因此如果單方面由市場主體進行討論和制定,就會使得其在推廣時受到阻礙,無法讓社會各方達成共識,公眾的接受度也會降低,進而導致成本升高,使得制度選擇無法體現出其效果,甚至無效。因此在制定時,就應該由政府或者其選定的機構參與制定,否則市場主體環境所具備的一些特點是政府無法全面認知的,因此為了保證制定的有效性,政府就可以采取宏觀控制制定,將其余的制定權交給市場主體,來提高制定的效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企業會計政策的制定和選擇上保證民主性,就需要對企業的選擇范圍進行適當的限制,在各利益集團博弈中,也需要注重這一問題,不斷優化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過程,提高會計實務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紀春霖.淺談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后果與政治成本[J].財會學習.2016(11).
[2]孟得佼.我國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因素及經濟后果[J].河北企業.2017(07).
[3]張一貞,夏冰.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后果和成本[J].經濟問題.2016(05).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煤炭地質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