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
摘 要:鄂倫春民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融合了鄂倫春人民智慧的草原文化。高職校舞蹈教學需要對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和內容進行改進,融入具有民族風情的鄂倫春舞蹈文化將是一種極其有益的補充。鄂倫春舞蹈多元的文化動作的加入極大的豐富了舞蹈教學內容,鄂倫春傳統服飾元素的應用更好地激發了高校學生參與舞蹈學習的興趣,為舞蹈教學增添了深厚魅力。
關鍵詞:舞蹈教學;文化元素;傳統服飾;傳統道具
鄂倫春有著獨特的文明形式,其中包括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如音樂、舞蹈、服飾、道具等,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舞蹈教學素材庫,為我國高校舞蹈教學的文化多元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就目前我國高校舞蹈教學情況來看,明顯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專業不足、教學內容單一等,嚴重影響了我國舞蹈文化的發展。把鄂倫春傳統文化元素滲透到高校的舞蹈教學中對舞蹈精髓的傳遞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凸顯了我國舞蹈教學的個性化、多樣化、民族化。
一、鄂倫春傳統文化元素與高校舞蹈教學
鄂倫春人民以游牧為生的生活條件決定了鄂倫春人樸實大方、豁達開朗的民族性格,這種生產生活方式也影響了整個民族的文化和文化表現形式,形成其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風格。鄂倫春舞蹈從生活和生產習慣中也提煉出來很多舞蹈形式和舞蹈動作。綜合考慮到高校舞蹈專業應具有獨特性、科學性、多樣性的特點,針對這些特點挑選適合的鄂倫春肩部、上肢、下肢等舞蹈元素進行加工運用舞蹈教學中。肩部動作是鄂倫春舞蹈動作中標志性的動作,其動作特點具有較強的律動感。舞蹈教學中可以多結合運用提肩、肩繞環、沉肩、繞肩這幾個主要肩部動作,豐富舞蹈動作的層次;鄂倫春舞蹈上肢動作幅度很大,充分運用上肢動作到舞蹈教學中可以增添生活藝術感。鄂倫春舞蹈下肢動作比較繁多,顯示了整個民族的豪放大氣、豐富熱情。
二、鄂倫春傳統文化在高校舞蹈中的應用
(一)鄂倫春傳統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教學服裝中的應用
之所以將鄂倫春傳統文化與高校舞蹈教學相結合,其主要目的是用豐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內容增加舞蹈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而服飾作為傳統元素在鄂倫春的生產生活、祭祀禮儀和宗教信仰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教學的服裝要根據整套舞蹈的主題風格進行設計選擇,要具有多元化、創新性和時尚性特點,將鄂倫春傳統民族服飾元素進行改造與現代流行服飾融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舞蹈服飾。鄂倫春服裝最為直觀的展示了這個民族的文化和特性,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在對舞蹈教學創新的同時,也可以體現出舞者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氣質。舞蹈的藝術性不應該僅僅只局限于動作編創和展示上,也可以體現在獨特的服飾設計呼應整套舞蹈動作的主題風格上。
(二)鄂倫春傳統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教學音樂中的應用
音樂作為舞蹈教學的靈魂,起到渲染整個舞蹈背景的作用,整體的舞蹈動作風格、主題和特點都可以通過音樂形式表現出來。鄂倫春傳統音樂是草原文化生動的展現,其中最具代表和風趣特色的要數鄂倫春民間音樂了,包括民歌、說唱音樂、歌舞音樂等,通常以長調和短調的形式表現出來。也是最為適合與舞蹈教學音樂融合的鄂倫春音樂元素。長調具有草原牧歌的特征,音多詞少、意境開闊、氣息寬廣,常伴有顫音和裝飾音,歌腔舒展,節奏自由并且具有旋律技巧性強的特點,給人以寬廣悠揚的感覺。而在高校舞蹈教學中,長調適合運用于舞蹈教學的開始部分、結尾部分、慢版部分或過渡部分,調整樂曲節奏,鋪入鼓點等音效,合理的將短調與長調民歌相結合,就能改編成適合舞蹈教學的音樂。
(三)鄂倫春傳統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教學道具中的應用
鄂倫春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了各式各樣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具用品。藝術來源于生活,鄂倫春人把一些生活道具應用在舞蹈中,產生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有關鄂倫春人民祭祀用的器具,也有鄂倫春人民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器具。把鄂倫春傳統生活道具應用到高校舞蹈教學中更為突出的展現舞蹈特點和風格。豐富舞蹈教學內涵也使鄂倫春民族特點更加顯著。將具有鄂倫春民族特色的道具運用于舞蹈教學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可以在舞蹈教學動作中運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道具,例如鄂倫春的馬鞭可以作為道具配合舞蹈動作運用。第二種是使用普通生活器具在舞蹈教學中,例如花棍、花球等。將不同道具元素以不同的編排方式融入舞蹈教學中,要盡量化繁為簡。將新的可能性和思路注入到舞蹈教學過程中,可以促進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結論
鄂倫春傳統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教學的應用具有藝術和傳承的價值,并且具備強烈的民族辨識度和鮮明的地域特色,起到了舞蹈風格多元化和民族化作用。鄂倫春傳統文化的動作元素、服飾元素、音樂元素和道具元素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學具有獨特的豪邁大氣、熱情洋溢的風格特點,提升了高校舞蹈教學內涵的多樣性和觀賞性。
參考文獻
[1]威力斯.三少鄂倫春舞蹈風格特點[J].大眾文藝,2019(09):153.
[2]包文華,張蕊.鄂倫春舞蹈文化的傳承發展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9(03):163-164.
[3]額爾登其木格.“三少民族”舞蹈類型分析[J].黃河之聲,2018(23):133.
[4]宗學良.論鄂倫春族舞蹈的發展與傳承[J].中國民族博覽,2017(08):119-120.
[5]張蕊.鄂倫春舞蹈特色及其發展脈絡研究[J].戲劇之家,2016(12):151+160.
[6]沙鷗.鄂倫春族舞蹈《興安嶺的深處》[J].舞蹈,2016(02):84-85.
[7]張蕊.淺談鄂倫春斗熊舞的風格特點研究[A].《同行》2015年10月(上)[C].:安徽同行雜志社,2015:1.
本文系2019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鄂倫春民族音樂”課程建設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JB131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