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尚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步伐也進一步加快,對互動教學的研究也納入教學方法范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
關鍵詞:物理課;互動教學;構建分析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互動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拓寬教學渠道,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實踐,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初中物理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創建,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互動優勢。它打破了傳統教學單一的模式,對增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創建問題教學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建問題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知識中,增強教學的生動性,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物理這門學科知識是抽象且復雜的,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學時設計學生熟悉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討論,就會將問題直觀化和具體化,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在討論學習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的“壓強和浮力”這一章節,教師可以創建學生能夠普遍接受的問題情境。例如:將雞蛋放入加了鹽的水中,觀察其變化。學生會好奇雞蛋為什么不沉下去,會浮在水面上。雞蛋受到一種什么力量的影響,這就是浮力?然后,分別展示木筏、帆船、輪船、航空母艦、鴨子、救生圈、熱氣球、飛艇、潛水艇等圖片,提出問題:船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人在死海中游泳,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孔明燈為什么能升空?木塊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力嗎?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注意,然后展開討論,分別列出準確的依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對自己的想法做細致深刻的闡述。
再如講解聲現象時,重點讓學生掌握音色、音調和響度的概念,相對于音調和響度,音色比較不好理解,于是教師可以創建相應的問題情境進行教學,為什么“不見其人只聞其聲”就能很好地判斷出一個人區別于其他的人的聲音,為何不同的音樂器材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曲子,發出不一樣的聲音等等諸如此類,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擁有足夠的思索空間,自主地去探索知識,鍛煉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系統化地去掌握一門學科,廣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二、優化物理實驗教學
(一)提升實驗教學水準
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重要的教學方式。我們應該建立實驗考核機制,增強教學評價的影響,實現實驗教學的科學性和互動性,大大改善教學質量,提升實驗教學質量水平。在每個實驗教學環節,注重教學內容的落實,培育學生運用實踐能力。例如:在進行“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這一科學實驗中,教師引導學生做一些生活實驗。將紙張撕成碎片,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尺子輕輕敲打,可以看到碎紙片在桌面上翩翩起舞。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參與互動探討,并親自鼓勵學生去嘗試替換不同的物體,看碎紙片發生的變化。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學物理的能力,獨立完成實驗,并對實驗進行總結分析。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敢于創新的思維,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悟性,實現教學水準的提升。
(二)構建物理教學思維模型
剛剛接觸到物理這門學科,初中生往往會將此作為抽象復雜的代名詞,認為一些概念與生活實際沒有很大關聯,看不見摸不著,還不能消除對它的畏難情緒。所以,教師要積極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模型。建立思維模型的目的是將原本抽象復雜的物理現象轉化為生動具體的模型,打開感性思維和形象思維去感悟物理知識的魅力,從中把握知識規律,全面理性地認識物理。
例如:在講解“電流”時,教師可以在正式課程開始之前,提出生活中關于電流的問題,家庭電路的最大額度電流是多少?家里的各種電器是如何做到開關操縱的?用問題導入到要學的知識,再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給出的電路圖,簡單設計出自己的電路圖,老師在檢查電路圖沒有問題后,就可以給學生提供實驗用的設備,包括電路板、電流表、導線、電池和小燈泡,讓學生自己動手連接。先用一節干電池作為電源做小燈泡發光實驗,做好觀察記錄,然后再用兩節干電池做小燈泡發光實驗,對比兩次的記錄結果,可以得出第二次的小燈泡更亮一些,讓學生用物理語言去描述得出的結論,加深學生們對于電流的理解和記憶。構建物理思維模型,讓學生親自感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
(三)采取現代化教學方式
初中教學的實踐性在于對生活現象的揭示。教師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課本中,則很難達到持續性的教學效果,學生難以鞏固知識。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教學來增強教學的實效性,能有效地解決學生的畏難情緒。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動畫、影像制作、圖片等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零散的知識細化,將與物理相關的生活場景還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多媒體可以整合物理知識,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師生之間產生互動,學生之間產生互動,增強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比如在講解《粒子》這一節物理課程時,許多同學不大理解粒子在實踐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教師可以收集相關圖片,制作動畫短片模擬演示粒子運動的過程,帶領學生觀看與粒子有關的紀錄片等影視作品,幫助學生剖析粒子原理,深刻揭示粒子動態的演變過程,增強學生對宇宙知識的學習興趣,清晰認識微觀世界,加深對該物理知識的印象,從而提升學習質量和教學水平。
三、結束語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教師要積極改善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積極采取互動教學的模式,促進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初中物理課堂的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有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海榮.初中物理課的互動教學策略分析與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3):149.
[2]宋寧.初中物理課融合互動理念進行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9):132.
[3]黃列東.初中物理課堂互動教育模式的實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4]韓建國.例談初中物理課互動式教學[J].甘肅教育,2007(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