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對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建議主要是:研究選題要真實,研究內容要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研究方法要以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為主,研究思路要保證清晰明了,成果表述要準確完整,從而有效提升課題研究質量和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建議
新時代下,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廣大中小學教師結合本職工作進行課題研究已經成為常態化趨勢。如何保證課題研究更具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有效提高,促進學校整體工作的良性發展,筆者從研究選題、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成果表述等五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研究選題:只有選題真,才能研究實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進行課題研究,選題是整個課題研究的起點。只有選擇教育教學中的“真問題”進行研究,才是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主旨所在,才能真正助推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教師選擇“真問題”研究時一般有三種方式可以參考:第一種是教師把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遇到的真正有價值的問題或疑惑提煉出來,這些問題或疑惑是工作中不能簡單解決又無法忽略和回避的真實問題。教師可以從解決問題角度出發,把問題或疑惑上升為課題進行研究。第二種是教師根據上級部門提供的各類課題指南,選出與自己教育教學相貼近且感興趣的真實課題進行研究。研究這類課題時,教師要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對指南的課題進行適當的修改、調整,使課題更符合工作實際。第三種是教師所在學校本身有一個總課題,在總課題基礎上各學科或年級分解出一些子課題,學科教師可以根據各自需要承擔子課題,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或年級實際開展務實研究,保障課題研究的精準和實效。
二、研究內容:只有內容實,才能研究準
研究內容是課題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師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載體和成長平臺。課題研究要從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出發,以微觀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細微研究,研究的內容應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的真實問題。因此,教師在確定好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后,再通過對課題研究的價值、研究的預期、研究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科學分析論證,明確課題研究的主題和方向,再對確定的課題研究內容進行認真梳理、完善和科學界定。如果確定后的課題研究內容相對豐富、繁雜,課題主持人就要對研究內容進行再次提煉,避免課題研究時出現假、虛、散等不規范現象;如果課題研究內容需要研究的過程較長,課題主持人就要對整個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合理有效的步驟分解和操作安排,避免課題研究過程中出現松、空、拖等不良現象。所以,中小學教師在進行課題研究時,研究內容必須真實,要與自己的日常實際工作緊密聯系起來,防止脫離教育教學工作實際而進行的形式化、抽象化的虛假研究,保證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研究方法:只有方法活,才能研究深
研究方法既是保障課題研究的主要手段,又是影響課題研究是否靈活開展的重要因子。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很多,針對中小學教師而言,只有選擇的研究方法準確靈活,才能保障課題研究的深入和實效。新時代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主要提倡兩種靈活實用的研究方法:
一種是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指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后,把問題提煉為研究課題,然后把課題研究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有效結合起來,把課題研究與問題解決有機地融為一體。由于中小學教師研究的課題多是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所產生的,與自己的實踐工作緊密相聯,所以行動研究法是非常適合的有效方式。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問題引領,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再通過課題研究和問題解決,提高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理性認識,不斷矯正教育教學行為,使教育教學工作更具規范性和科學性,很好地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的工作質量。
另一種是教育經驗總結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指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以自身已有經驗作為研究內容,在自然的狀態下,運用經驗總結法對課題的研究過程進行理性的、階段性的分析與反思,對課題的研究成果進行累積式的總結與概括,到課題結題時,形成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理論成果,為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提供借鑒。
四、研究思路:只有思路清,才能研究明
研究思路是開展課題研究的路徑和總體構想,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的名稱、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時間、人員組成和成果形式等要素。中小學教師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要明確課題的研究思路。只有對課題研究思路中各項要素清晰明了,才能保證整個課題研究任務的具體明確,才能使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任務、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等要素得以有效整合和順利實施,才能保證課題的研究內容及研究成果更加科學具體和豐富實用,才能保證課題的整體研究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所以,中小學教師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和科學確定課題的研究思路,為整個課題的有效完成提供保證。
五、成果表述:只有表述全,才能研究透
一個完整的課題研究還應該包括研究成果的表述部分,研究成果表述既是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對課題研究的全面總結和提升。一般來說,研究成果表述主要包括題目、前言、正文、結論和建議、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教師按計劃完成課題研究后,就要對整個研究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分析總結時應本著科學的態度、務實的精神、嚴謹的思維、規范的語言進行文字表述。課題成果表述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提煉好主題,這是課題成果表述的宗旨和靈魂,也是寫好課題成果的關鍵;然后再圍繞課題研究成果的主題通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等方式進行材料選擇,用最具說服力的材料論證、表現主題;最后通過編擬提綱、初稿寫作、修改定稿等工程完成成果的文字表述。只有對課題研究成果表述得全面準確,才能從課題研究成果角度映襯出整個課題研究過程、內容、方法、成果等方面的具體和透徹。
總之,新時代下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要立足于教育教學實際,通過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真實問題的研究,實現課題研究過程與自身工作過程有機融合,進而提升工作質量,養成在工作狀態下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良好習慣,讓研究成為一種工作常態,使自己成為新時代優秀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趙大悌,趙小剛.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M].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
[2]李世春.新課程實施研究概要[M].遼海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