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花
摘 要:幼兒教育工作應該擺脫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實現教育方式的創新。要充分尊重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注重課程游戲化與生活化,促進幼兒和諧、主動、健康發展。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主要表現,文章從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家園共育等方面,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解決思路進行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表現;解決思路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主要表現
首先,教學內容方面。部分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以小學一年級課本內容為主,包括拼音拼讀、漢字書寫以及難度較大的加減法運算。幼兒大腦發育尚不完全,理解很多知識比較困難,過早學習小學階段的知識,不利于幼兒的正常成長。其次,教學方式方面。部分幼兒園采用小學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傳授知識,授課時很少考慮幼兒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還給幼兒留一些家庭作業。這種教學方式與國家倡導的課程游戲化、生活化背道而馳,讓幼兒覺得枯燥無趣,使幼兒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最后,教學科目方面。很多家長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往往會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和興趣班,如英語輔導班、美術班、舞蹈班等。這樣會讓天性活潑好動的幼兒缺少自主游戲的時間、自由成長的空間,不利于幼兒的可持續發展。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一)傳統觀念和競爭的影響
受到以往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就開始嚴格培養,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幼兒園時期就將小學應該學的知識傳授給孩子,并且選擇幼兒園的時候也是根據幼兒園教學知識的數量進行的,這種想法使得一些幼兒園為了招生而開始出現小學化傾向。在目前情況下,在幼兒園教學中融入一些簡單的英文單詞、數學計算題,或者古詩詞句等,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能夠說英語單詞、背中國古詩或者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可以讓自己在其他人面前更有面子,孩子掌握的知識越多,知識面越廣,就證明孩子越聰明,為以后學習打下非常好的基礎,正是由于這樣的觀念使得一些幼兒園開設了很多新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沒有考慮到幼兒年齡階段的特點,只是單純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和自身的招生需要,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二)教師隊伍建設落后的影響
目前我國幼兒園的教師隊伍建設落后,專業化水平不足,部分幼師是中學或者小學畢業以后去職業學院培訓而成為幼師的,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還停留在過去,不能適應目前教育發展的需求。另外,我國幼師數量相對較少,導致很多非師范專業畢業的學生進入幼兒園教學,使得幼兒園教師的素質較低,再加上幼兒教師在入職前沒有進行過專業化的培訓或者培訓效果不理想,導致我國幼師隊伍建設落后,對于增強幼兒園教育效果造成負面影響。除此之外,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具有多項教學能力,能夠在教育幼兒知識的同時進行音樂、舞蹈等方面的智力開發,但是一些幼兒教師缺少這種專業技能,還有學校的幼師是由小學教師擔任的,在課堂講課中難免會融入小學的知識,讓孩子們對幼兒園生活產生厭煩,導致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加重。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解決思路
現階段,很多幼兒教育活動沒有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逐漸呈現出小學化的特點,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嚴重影響。下面,從三個方面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解決思路進行探討。
(一)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很多家長抱著“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想法,強迫幼兒無休止地學習小學階段的各門知識,導致幼兒缺少自由玩耍的時間,這容易使得幼兒的學習壓力過大,產生一些心理疾病,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要通過家長座談會、微信群、QQ群等方式,經常與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要讓家長認識到自由寬松的成長環境對幼兒成長非常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看孩子愛好什么,真正需要什么。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充滿童趣的童年,不要過早地用各種小學階段的知識來灌輸孩子。
(二)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落實保教結合的原則,是避免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的重要前提。要根據幼兒園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師培訓計劃,通過不定期的培訓,更新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幼兒教師的教育方法,豐富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要讓幼兒教師樹立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成長規律,了解幼兒的經驗和認知能力,提高幼兒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都能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規律。課程內容應關注幼兒的生活,采用游戲化的教學形式,引導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快樂成長。
(三)促進家園共育
幼兒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師的教育,家園共育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家長和幼兒教師要聯合起來,經常溝通與交流,達成共識,共同保護幼兒的天性,不給幼兒太大的學習壓力,共同解決幼兒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讓幼兒在愛的陽光下快樂成長。在家園共建過程中,家長要多參加幼兒園組織的開放日親子活動,積極參與到幼兒活動之中,扮演好陪伴者的角色,幼兒教師則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家訪,了解幼兒的成長環境,并向家長介紹育兒知識及經驗。要注重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習生活常識,學習文明禮儀,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充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結語
當前部分幼兒園教育呈現小學化傾向,嚴重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要想實現幼兒的健康發展,就要從家庭及幼兒園兩個方面入手,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幼兒教育的科學性。要對幼兒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提高家長的思想認識,明確小學化傾向給幼兒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減輕幼兒的學習壓力。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結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幼兒教育工作,給幼兒營造寬松健康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和諧、主動、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樊麗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解決措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4):197.
[2]于琬馨.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解決對策[J].職業技術,2017,16(07):99-101.
[3]楊麗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149.
[4]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0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