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美第奇家族的贊助下,波提切利的繪畫散發出閃耀的光芒,成為了文藝復興初期標桿式的代表人物。受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影響,他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到了極致,他那獨特的畫風不同于同時代的所有作品。時至今日,波提切利依然是人們樂于探究的文藝復興繪畫大師之一
關鍵詞:文藝復興;含蓄之美;燦爛明麗
桑德羅·波提切利(1446—1510)是歐洲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薩畫派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他的繪畫造詣讓整個佛羅倫薩都為之傾倒。畫家對人性的贊美、明麗燦爛的色彩、流暢輕靈的線條,整體清新秀逸的畫風使得波提切利的作品在文藝復興諸大家中獨樹一幟。由于他極其善于運用線條表現的特點和東方藝術有相近之處,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加強了對其作品的重視和研究。
維納斯的誕生非常特別,富有戲劇性,成為畫家們爭相表現的藝術主題之一,美術史上提香、布歇、安格爾等很多大師都表現過該主題。這其中尤以佛羅倫薩畫派波提切利于1485年創作完成的油畫《維納斯的誕生》因畫風獨特,精致明凈,富于線條節奏、細潤恬淡的詩意風格而令人著迷。波提切利納斯的維納斯形象也被后人們譽為文藝復興精神的縮影。
在畫家的筆下,剛出生的維納斯既不是稚嫩無知的少女,也不是豐腴的少婦,而是完美的古典女性美的形象。她身材修長而柔美,體態豐滿圓潤。婀娜端莊,一頭蓬松濃密的散發散落在光滑柔嫩的肌膚上.維納斯位于構圖的中心位置,形象清純、秀美,神情略顯憂傷,充滿充滿含蓄之美。女神略呈S形的、優柔而立的身姿同飛動的風神和舉起斗篷的仙女在視覺心理上造成了一種動與靜的對比。維納斯乘著貝殼的小船悠然飄蕩,秀美清純,羞怯而略帶憂傷。畫面背景是寧靜的、微微泛著碧浪的海洋,處于畫面黃金分割點的一絲隱隱的地平線界劃出了天、海兩個空間。畫面上的風神、花神和森林女神的形象共同圍成了一個半圓形的邊框,維納斯恰好居于畫面的正中,整個畫面顯得統一而又圓滿。畫面洋溢著燦爛明麗的色彩,流暢輕靈的線條,清新脫俗的格調以及靈俊秀逸的詩意風格,渲染了這美好、祥和的氣氛,顯示了美的節奏和旋律。
《春》是畫家的另外一幅代表作品,也被稱作《維納斯的盛世》。在美術史中,有太多作品以春天為主題,波提切利的這幅畫作讓人神往留戀,少有畫作與之媲美。畫家在這幅畫中,構圖上采用了平面的裝飾手法,將眾多的人物巧妙的經營在了合理的位置上。畫面上橫眾多人物橫列排開,相互之間沒有穿插、遮擋,并且依據他們在畫中的不同關系,布置了獨立又有聯系的動作。維納斯作為主角所在位置比其他人稍稍靠后一些。呈現的畫面像一幕正在上演的暗褐的小樹林舞臺劇。
畫面中花神芙洛拉全身布滿了鮮花,而“Flora”這個名字是來源于佛羅倫薩的諧音,同時也是英文當中flower的詞源。西風之神塞弗洛斯和花之精靈克洛莉絲并序在她左手邊。塞弗洛斯象征溫暖的春風、克洛莉絲代表仍是花神少女狀態的花神。盡管她對塞弗洛斯還有些閃躲,然而畫家通過少女嘴中和腳下的花瓣暗示了兩人未來的結局。變身后花神芙洛拉的右側的就是象征愛情維納斯了,維納斯的上方蒙著眼睛正準備射箭的便是她的兒子——愛神丘比特。小丘比特的劍朝向著維納斯右邊的三位女神其中的一位,中間是貞潔女神,左右兩邊分別是快樂女神和優雅女神。在三女神的腳下各自生長出代表快樂的茉莉花、代表優雅的蘭花和貞潔的百合花。三女神共同象征了人世間命運的安排。此時丘比特即將離弦的箭似乎暗示著三女神當中的一位即將在這春天王國展開一段愛情。在畫面的最左邊一位著紅袍子的掛劍男子正抬頭望著天空。他就是宙斯之子,代表眾神的使者赫爾墨斯。他腳下正踩著的是代表愛情火焰永遠燃燒的火絨草,很明顯他是代表眾神報告春天即將到來的特使,其實他還是維納斯花園的守護者,正用手中的蛇杖驅散冬天的陰云,暗示一個美好的春天的即將來到。
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品還有《三賢士朝圣》、《維納斯與戰神》、《帕拉斯和肯陶洛斯》等,這位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大師年少成名,他的名聲遠遠的超過了自己的老師,響徹整個佛羅倫薩。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位大師對藝術追求的真誠和對生命的熱愛。精髓的柔美線條技法和優雅人物姿態,他都能駕馭就輕,顯得輕盈而優雅。從風格上看,波利切利在文藝復興初期繪畫發展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相比喬托、馬薩喬等更加關注人性,進一步擺脫中世紀歐洲的沉悶繪畫樣式。成功地讓人們把注意力從機械分析的層面,轉移到畫面的純粹美感中。表現了復興時代里世俗貴族的奢華生活,和人們普遍興起的享樂追求。在15世紀后期,波提切利是佛羅倫薩最出名的藝術家。他的風格到了19世紀,又被大力推崇,1870年,藝術評論家瓦爾特·帕特(Walter Pater)的一篇評論文章使波提切利名聲大振,他注意到波提切利畫中的女子“在一定意義上像天使,但同時她們好像有種被流放的傷感。”在波提切利的筆下,維納斯第一次以一種正面姿態看向畫面外的世界,以前所未見的理想美學觀念用繪畫的方式向世界傳遞著一種新的視覺體悟。這種體悟就是美,正是這種當人們敢于正視美的存在,敢于追求美的理想時,古希臘哲學中的精神之愛才重新得以被理解,失去了一千年的自由才終于乘風歸來。
文藝復興至今過去500多年了,每年仍有眾多的全世界觀眾慕名來到位于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在波提切利不朽的作品面前你依然會被藝術家對藝術真誠的追求所打動,文藝復興的光輝也因波提切利而更加璀璨。在藝術家的光芒閃耀下,法國學院派的威廉·布格羅(1825-1905)、新古典主義的安格爾(1780-1867)以及拉斐爾前派的英國畫家沃特豪斯(1849—1917)以及眾多當代畫家的作品中都能能發現波提切利的烙印。如今,大師已經離去,他是一位帶著一絲淡淡憂傷、憧憬、和追求理想美的抒情詩人,請靜下心來慢慢品味這位傳統繪畫大師創造的美。
參考文獻
[1]波提切利,格林斯勒本[德] 著.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5
[2]西方美術史.李倍雷著.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趙振東,男,1986.2.22,黑龍江,碩士研究生,助教,四川省旅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