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處理金融借貸案件時,加強合同糾紛中難點爭點的認定,有助于案件審理思路的厘清和司法解釋功能的發揮。基于此,本文對金融貸款合同糾紛中的若干難點爭點問題展開了分析,對合同效力、違約責任、保證期和債務延伸四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裁判建議,希望能夠推動金融市場融資秩序的規范化發展。
關鍵詞:金融借貸;合同糾紛;難點爭點
引言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借貸也日漸活躍。但受貸前審查弱、放貸不規范等因素的影響,金融借貸合同糾紛呈“井噴”式增長,成為了繼婚姻家庭之后的第二種民事訴訟類型,標的額不斷增加。面對層出不窮的金融借貸情況,還應加強借貸合同糾紛中難點爭點分析,以便使相應裁判規則得到完善,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一、金融借貸合同糾紛中的若干難點爭點問題分析
社會的快速發展,決定了法律法規建設的滯后性。金融借貸合同糾紛中難點爭點產生,實際為法律共性問題。在司法實踐中,要求法官正確運用法律知識、思維進行糾紛問題判定,實現利弊合理權衡,繼而使沖突得到順利解決。
(一)合同效力判定問題
在金融借貸合同糾紛中,首先需要對合同效力進行判斷。在《合同法》中,關于合同效力判斷存在限縮,需要由人民法院對合同效力進行認定,適用于對合同履行狀態的判定。實際上,合同無效雙方均有責任,未生效多由一方當事人過錯引起。在法理界,并未針對合同效力性禁止性規定作出明確界限。在司法實踐中,針對法律中有明確無效合同規定的內容,可以依法進行合同效力判斷。但針對法律中無明確規定的合同效力進行判定時,主要根據合同標的行為是否會給國家核心利益、公共利益等帶來損害進行判斷,存在較大的爭論空間。在金融借貸中,按照《商業銀行法》規定,針對單人債務人,貸款額不能超出銀行資本余額10%。而法律中有明確風險管理規定,是否給合同效力帶來影響是合同效力判定難點之一。針對公司金融借貸,內部約定是否對外部效力產生約束力的問題依然值得討論。
(二)違約責任認定問題
金融借貸時常遭遇違約責任認定問題,按照人民幣利率管理規定,借款人對合同借款期內貸款應支付借款利息,對借款期外的貸款支付逾期利息,因此逾期利率實際為違約責任承擔方式。除逾期利率和復利以外,能夠約定違約金引起了爭議。按照《合同法》和司法解釋內容規定,違約方承擔的責任不能過份超出守約方的損失。在商業借貸合同中,按照交易慣例,僅對金錢債務產生的一般損失進行保護,不對間接損失進行保護,因此法院在司法實踐中通常不支持違約金。但如果合同未能對逾期利息、復利進行規定,借款人是否承擔違約責任將引發爭議[1]。實際上,在各銀行、代理人和當事人之間,也存在利息稱謂不同的情況,未能對利息、復利做出特別規定將導致原告主張無依據,最終是否會導致原告無法依法維護自身權利依然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三)保證期認定問題
借貸利息計算需要根據時間確認,而合同保證期內債權人是否有主張縮短保證期的權利是司法審判難點。銀行在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及抵押合同時,時常會做出因發生違約事件而縮短保證期的約定,在起訴時認為有權宣布貸款提前到期,并要求借款人立即償還全部貸款、利息及其他應付款項。但按照《擔保法》規定,針對保證期少于或等于借款期的,可以視作無約定,依法將保證期推定為六個月。在保證期約定不明的情況下,保證期為兩年。而在司法解釋中,并未對保證期果斷問題進行規定,司法實踐中通常推動為六個月。如果合同約定主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時銀行有權利主張約定十五天為保證期,則認定保證期過短,推定為六個月。由此可見,保證期判定將引發爭議,成為司法裁判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債務延伸判定問題
通常一般保證責任不存在于保證格式條款或合同中,從學理角度來看需要對一般保證責任和連帶責任進行區分,前者是保證人對債務人無法清償和補充性、第二位的部分承擔保證責任,后者為保證人承擔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2]。未作出明確規定,保證人則有權抗辯。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按共同債務處理。但是如果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約定為個人債務,不能視為共同債務。在商業銀行借款合同中,在夫妻雙方簽字保證合同的情況下,僅對一方保證人地位進行約定,是否能判定另一方承擔保證責任將引發爭議。
二、金融借貸合同糾紛中的若干難點爭點裁判建議
金融借貸引發的合同糾紛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將給司法審判帶來負擔,不利于金融秩序健康發展。針對糾紛中的難點爭點,還應運用科學司法理念做出合理裁判,在尊重當事人權利的同時,維持權利與義務間的平衡,繼而充分體現司法公正與效率。
(一)合同效力裁判建議
實際在對合同效力進行裁判時,風險管理性規定不會給個人債務人貸款合同效力帶來影響。因為即便判定為無效合同,依然不影響銀行個人貸款業務合同效力的發揮。按照有效借款合同進行處理,銀行將按照利息對貸款利息和復利進行計算。如果按照無效借款進行處理,銀行要求本人返還本金后,需要對存款利息進行收取。對于銀行和債務人來講,除對訴訟時效進行規避,缺乏認定合同無效的動機。在對公司貸款合同效力進行裁判時,除了少數約定,多數約定效力判定需要遵循內部約定無外部效力的原則。因為按照《公司法》規定,多數內部章程不具對外約束力,如果想要獲得外部效力,需要在法律上有確認外部效力,并且有公示條件。因此針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活動,合同缺乏效力,法院通常不予受理,需要在政府作出債務安排后開展相應司法活動。
(二)違約責任裁判建議
針對金融借貸合同違約責任進行裁判,需要遵守貸款利率的明確規定,對合同中約定的逾期利率和復利進行收取,未約定部分不能利用違約金代替。在司法實踐中,需要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對利息進行判決,但依然需要遵守一定標準。如針對非法借貸,只對一年期的同期存款利息進行保護,違背相關規定長期存款,無法得到一年期以外存款利息保護。針對金融機構債權人,依法對貸款利息進行保護,非金融機構僅對債權人存款利息進行保護。在借款利息計算時,也僅按照合同約定借款期進行計算,不會對實際存續期間利息進行計算,超出借款期僅對逾期利息進行計收,不重復計收利息。針對由使用習慣差異引起的不同成為利息計算問題,在案件審理中如果合同并未對本金、利息、復利作出并列行文,同時未特別約定利息和復利,需要按照主合同中計收標準進行利息、復利和罰息的區分。具體來講,就是按照通常理解對本金應繳納的利息進行計算,其中不包含復利和違約金。
(三)保證期裁判建議
從法理角度來看,主債務人履行償還債務責任的期間,應與保證期保持一致。具體來講,就是最后一期貸款清償期間為保證期,應賦予六個月保證期。明確承擔債務的范圍,可以確定保證期多長。在抵押合同中,如果抵押權設立前已經完成抵押登記,按照合同約定抵押人行為已經構成違約事件,還應確認原告是否在合同簽訂前未對貸款發放時間提出異議。如果銀行已經確認接待人滿足約定放款條件,并且進行了放款操作,原告又并非抵押物第一順位抵押權人,則缺乏以違約為由縮短保證期的依據,使得合同約定無法產生貸款提前償還的法律效果,法院需要對被告抗辯意見進行采納,認定借款合同約定貸款時間為保證期[3]。因此在簽訂合同簽,銀行需要負責對放款條件進行確認,否則將缺乏主張縮短保證期的權利。
(四)債務延伸裁判建議
在案件審判中,根據司法實踐還應對借貸糾紛中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出臺補充意見,賦予債務人、保證人配偶抗辯權。通過對夫妻是否存在共同舉債、共同擔保的合意進行判斷。針對夫妻共同舉債問題的判定,需要確定債務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可以為司法裁判提供法理依據。然而司法實踐中家庭成員內部行為難以由外人獲知,因此應對未使用借貸的一方享有追償權,以便在對債權人利益提供優先保護的同時,給予債務人配偶一定救濟權。在夫妻是否共同擔保問題確認上,應側重風險自擔、意思自治,恪守當事人約定,在合同未約定另一方保證責任的情況下,不認為另一方有承擔保證的意思。
結論
綜上所述,金融借貸合同糾紛處置不當,容易引發更大社會矛盾,給社會穩定發展帶來威脅。在司法實踐中,針對合同效力判定、違約責任認定等合同糾紛難點爭點,還應實現裁判規則的完善,對司法解釋的規范、指引功能進行發揮,以便使案件審理思路得到統一,保證疑難問題得到合理解決,繼而為推動金融市場有序發展提供法律規范保障。
參考文獻
[1]鄭良玉.互聯網金融借貸糾紛中電子證據司法應用的難點及完善[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34(05):88-91.
[2]周湖勇.民間借貸糾紛解決機制的探索與啟示——基于溫州的實踐[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8,32(04):10-20.
[3]欒思達.網絡借貸糾紛在線仲裁解決機制研究[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6(05):76-83+102.
作者簡介:
陳羽洋(1993-3),男,江蘇泰州人,漢族,本科學歷,目前在銀行從事法律訴訟,資產保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