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相關司法解釋,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是否構成轉化型搶劫罪進行探討分析,得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人不構成轉化型搶劫罪的結論。
關鍵詞:轉化型搶劫;相對負刑事責任;未成年人 無罪
當前,未成年人盜竊、詐騙、搶奪、搶劫犯罪是一種高發性的侵財型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了極大的比例。未成年人盜竊、詐騙或者搶奪他人財產,一旦被對方發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情形也是時有發生的。對于未成年人尤其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犯下這種轉化型搶劫,其最終處理結果又該如何呢?
一、司法解釋對相關轉化型搶劫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簡稱“刑法”)第17條第2款,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即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以下簡稱“此類未成年人”)犯搶劫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的不承擔刑事責任。那么,對于此類未成年人實施的轉化型搶劫,能否依照搶劫罪定罪量刑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6〕1號),簡稱“《解釋》”)第10條,“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盜竊、詐騙、搶奪他人財物,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的,當場使用暴力,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或者故意殺人的,應當分別以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可見,此類未成年人實施的轉化型搶劫,致人重傷或者死亡乃至故意殺人的,不可以定搶劫罪,應當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刑是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且死刑是故意殺人罪的首選刑罰。乍一看,此類未成年人實施的轉化型搶劫若定以故意殺人罪,似乎處罰更嚴重了,有悖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寬大處理原則。其實不然,眾所周知,《刑法》規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是無論如何也不可以適用死刑的;同時,《解釋》第13條規定,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一般不判處無期徒刑。由此可知,對此類未成年人犯轉化型搶劫且故意殺人處以故意殺人罪,其法定刑一般也就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同理,此類未成年人犯轉化型搶劫致人死亡處以故意傷害罪,其法定刑一般也就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搶劫罪的法定刑呢?根據《刑法》第263條,搶劫罪一般處3-10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致人死亡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這樣看來,結合對未成年人刑罰的特別規定,此類未成年人犯轉化型搶劫致人死亡乃至故意殺人的,處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與處以搶劫罪,其有期徒刑的刑罰的輕重是相當的;但我們不要忘了,此時若定搶劫罪的話,還要處罰金甚至沒收財產,這對于無經濟收入、為了錢財不惜鋌而走險犯下轉化型搶劫罪的未成年人來說顯然是一項很重的處罰。
再來看一下轉化型搶劫致人重傷的情形。據上分析,此類未成年人犯轉化型搶劫當場使用暴力致人重傷,若定搶劫罪的話,則一般要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但是若定故意傷害罪,根據《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的,僅處3-10年有期徒刑——僅相當于一般情節的搶劫罪的法定刑,甚至因為沒有財產刑比一般情節的搶劫罪的處罰還要輕——顯然是有利于此類未成年人的。
二、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人犯轉化型搶劫的無罪情形
《解釋》并沒有指出此類未成年人犯轉化型搶劫,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但僅致人輕傷以下后果乃至被害人身體未受到損傷的處理結果,我們是否就可以認定此種情形下可以處以搶劫罪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再次來比較一下搶劫罪與故意傷害罪的法定刑。若此類未成年人盜竊、詐騙、搶奪他人財物,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的,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僅僅造成被害人輕傷以下后果乃至身體毫發未損,卻要定以轉化型搶劫罪,則要處3-10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其處罰竟然比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人犯轉化型搶劫,當場使用暴力致人重傷還要嚴重——此時是定故意傷害罪處以3-10年有期徒刑卻無罰金刑的。同樣的行為,造成了較輕的犯罪結果,其處罰卻是比造成了較重的犯罪結果的行為還要嚴重,這顯然不合常理不合邏輯,也有悖于《刑法》第5條關于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規定。真要這樣操作的話,豈不是在告訴此類未成年人,盜竊、詐騙、搶奪他人財物,若要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的話,一定要把人打成重傷,打成輕傷或者毫發無損的話就“虧大”了,因為此時處罰會更嚴重的——這不是荒唐至極嗎?!
所以,根據上面分析,此類未成年人盜竊、詐騙、搶奪他人財物,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的,僅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但沒有造成人員重傷或者死亡的,不應認定為轉化型搶劫罪,當然也不可以認定為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結論那就只能是作無罪處理。這一點,其實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16〕2號)也可以找到有力的印證,該意見“關于轉化型搶劫犯罪的認定”部分明確指出,對于以擺脫的方式逃脫抓捕,暴力強度較小,未造成輕傷以上后果的,可不認定為“使用暴力”,不以搶劫罪論處。
三、結論
綜上分析,此類未成年人實施的轉化型搶劫,一方面,若當場使用暴力致人重傷或者死亡乃至故意殺人的,應當認定其為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另一方面,若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僅僅致人輕傷以下后果或者身體無損傷的,應當依法認定其為無罪。
一句話,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不能成為轉化型搶劫罪的犯罪主體。
參考文獻
[1]何帆.刑法注釋書.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1.
[2]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第八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8.
作者簡介:
張建華,男,江西省于都縣人,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2018級法律碩士,工作單位江西省于都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