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燕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032-01
公立醫院系統是我國醫療體系的“主力軍”,《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改革不僅要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也要構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此文圍繞公立醫院踐行社會公益職責的方向與載體進行分析,旨在多角度提升醫院醫療惠民的公信指數。
一、健全質控體系,提升醫療品質。一方面,要強化質控體系。健全內控機制,持續規范醫療行為,建立有效的醫療質量管理循環,不斷強化醫療核心制度及患者安全目標的落實。尤其是要加強手術、ICU、婦兒等重點科室的專項監管,形成“指標全包含、管理全程化”的日常格局。另一方面,要強化學科建設。通過充分發揮優勢專科的品牌效應,積極探索學科發展前沿,達到 “傳統與新興”聯動、“扶強與扶特”并舉的學科體系新氣象。
二、優化服務品質,改善就醫體驗。一方面,要簡化診療流程。優化布局,建立起友好、互動的導示和標識系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互聯互通,延伸門診就醫的“一站式”,改進住院診療的“單行道”,提升就診的智能化水平,節約患者的時間與精力成本。二是要突出全程特色。以落實《全面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為抓手,扎實落地“四明白”(讓患者明白預后、明白治療會用什么藥、做哪些檢查、大概費用)、“五有”(就診有人引、檢查有人陪、住院有人迎、問詢有人答、困難有人幫)和“六個一”(主動接待好第一位患者,解答好每一次詢問,交待好下一站項目的注意事項、不讓患者多等一分鐘、不讓任何一位患者不明不白離開醫院、主動給患者留一個聯系方式),通過窗口前移、院外隨訪、無痛服務、健康教育等方式不斷縮短醫療服務與社會大眾的距離。三是要強化服務監管。通過第三方測評、日常走訪、電話回訪等方式,持續疏通服務瓶頸,讓服務品質在溫度與柔度中成長。
三、精準幫扶幫困,推進健康戰略。結合黨中央“脫貧攻堅、精準幫扶”要求,作為醫院對衛生健康醫療聯合體的創新趨動。一是選拔業務骨干、后備干部到對口幫扶前沿,進行“優秀骨干嵌入式”幫扶,真正將“對方的困難”作為“自己的責任”千方百計全力攻堅,做到“幫扶一個地方,樹立一個標桿”。二是通過雙向轉診、慢病篩查、巡回醫療、醫療救助等方式,有的放矢推動分級診療多樣化進程,做到了“工作落實、政策落實、責任落實”。三是通過愛心體檢、義診服務、以購帶捐等方式,不斷提升幫扶效能,形成了衛生扶技、助困扶志、健康扶貧、醫聯扶弱的“大幫扶”體系。
四、豐富文化內涵,打造共同愿景。一是要充分發揮醫院意識形態管理作用。通過堅持“重心下沉、精準傳達”的原則,牢牢把握話語權,弘揚主旋律。二是要充分發揮紙媒的可收藏性,網媒的可傳播性,多媒的可閱讀性,展陳媒體的可觀看性,發揮“輿論引導,多維媒介”的作用。三是是要充分發揮群團作用,堅持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落實,職工參與的工作機制,通過創新文體活動、完善職代會制度、大力陣地建設、健全職工關愛體系等,打造“職工之家”“和諧”之家,增強醫院團隊感召力。
五、強化行風建設,營造正向氛圍。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將廉潔行醫貫穿到醫院運行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強化紀律和法治意識養成,用好學習“放大鏡”、管理“多棱鏡”和監督“反光鏡”,定期分析廉政風險、研判群眾焦點和思想熱點,抓住干部、黨員、骨干等“關鍵少數”,壓緊壓實“兩個責任”,旗幟鮮明正風肅紀,讓砥礪品質、恪守規矩成為醫務人員崇廉尚實的自覺行為,持續改進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