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彤
摘 要:當前,對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已越來越受到關注,小學語文由于其學科特殊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呢?帶著這一想法,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結合實際出發探索,以關注細節為切入點,探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出發,探索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細節
一、亮點發掘——語文之趣
對于正式接觸學校教育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最開始對于學習這件事情還沒有很完整的概念,更多停留在幼兒園時期想玩和好玩的階段,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合理平穩地過渡,而語文恰恰是最適合的過渡學科,教師可以通過挖掘教材中的細節亮點來釋放語文的獨特魅力。以課本《四季》為例,在課文中關于四季的代表物描述中,前面三季分別是“草芽尖尖“”谷穗彎彎“”荷葉圓圓”,均是用了“尖尖”“ 彎彎”和“圓圓”這種疊字詞,但是在冬季的時候,卻用了“雪人大肚子一挺”——“大肚子”“一挺”,這就明顯與前面三個季節的描寫手法不一樣。在課堂上講到冬季時,先是模擬文本描寫將肚子一挺,用手做出撐腰摸肚的模樣,惹得學生們捧腹大笑,在調動了學生的情緒之后,接著在這一細節上著筆,提問學生為什么冬天里的雪人是“大肚子一挺?”有的學生說因為大肚子很可愛,有的學生說看電視里的雪人都長得滾圓滾圓的,有的學生說堆雪人時把雪堆得厚厚的才耐得久,這些有趣的想法都是學生們自己說出來的,這就是語文的趣味所在——源于生活又豐富于生活。
二、想象激發——語文之泛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可以借助細節這一把鑰匙來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并開拓語文的廣泛世界。如課文《夜鶯的歌聲》為例,該文以“誘敵→帶路→殲敵→再誘”的方式來書寫,思路清晰,行文流暢。在小男孩為法西斯行軍帶路時,文中寫到“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這是對小男孩的動作進行的細節描寫,我先是邀請幾名學生來演示下小男孩這一系列動作,然后請學生自由發揮,看他們從這些動作中能捕捉到什么信息,有的學生說小男孩是在假裝鎮定,有的說小男孩是在轉移注意力,有的說小男孩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樹枝是一種暗號與信號,有的說小男孩彎下腰拾球果是為了做武器,有的學生結合前面小男孩回答法西斯行軍時“前言不搭后語”時認為小男孩毫無警醒意識等。實際上,每一種對小男孩這一系列動作的不同解讀,都代表著不同的思考角度,有的是從文本基調去判斷,有的是從語義層面去思考,有的是從上文判斷去推理,有的是從生活經驗去聯系,有的是從情感層面去延伸……學生們在發揮想象力的同時,經過我的提醒,紛紛意識到語文不僅僅只是“文字”,他們驚訝于語文邊界之泛的同時,也讓整個課堂生動有趣。
三、深度開發——語文之廣
小學語文相對淺顯簡單,但也不乏深度之處,這就要在細節中去開發語文的知識深度,讓學生領略到語文之廣。以課文《再見了,親人》為例,第二段寫到小金花聽到母親犧牲的消息時,她將愛與恨、悲痛與復仇的怒火交織在一起并最終將痛苦轉為對敵人的滿腔仇恨,而表現出“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但是在與志愿軍分別時卻“落淚”,這是小金花前后的對比,我抓住這一個細節反差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失去親人,萬分痛苦時沒有哭,而在告別不具有血緣關系的志愿軍時反而哭泣了。當然,很多學生在讀完課文后不難回答出這種反差是為了表現出孩子與志愿軍的親密感情。但與此同時,這個細節實際上折射的是“恨”與“愛”,因此,我緊緊抓住這一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小金花將恨意轉化為報仇的情緒后,變得堅強,而在面對早已視為親人的志愿軍叔叔時,卻仿佛突破了內心早已筑起來的心墻般,直擊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這說明愛的力量是偉大的。這一點是隱藏在文本細節之中的,需要筆者去挖掘出來呈現給學生,這就是借助細節對文本的深度開發。情感教育實際上隸屬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疇,可見語文學科涉及領域之廣,當學生通過這一細節接受到關于愛的教育時,他(她)們也感受到語文之廣。與此同時,整個課堂也因為這種“愛的力量”而變得溫情與動人,這就是這堂課的精彩生動之處。
又如,在課文《魯濱遜漂流記》時,我在上課時先問學生:“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周圍的人都不認識,或者說周圍都沒有人,你會怎么辦?文章中的魯濱遜是怎么做的?小組交流。”有的學生說:“我可能會害怕會大哭,但是魯濱遜很樂觀,用他自己的方式在荒島上生存了二十多年。”有的學生說“:我會著急,因為會見不到爸爸媽媽,我發現魯濱遜卻很冷靜。”通過對比,找出遇到同種困境時的相同或不同的看法,然后再分析魯濱遜遇到困難時處理問題的方法。經過我的分析和引導,學生獲得一些感悟和體驗。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深刻理解了教材內容,也接受到有效的挫折教育。
四、樂意迸發——語文之美
細節呈現與傳遞給學生的這種語文之美,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迸發樂意,享受語文學科的地方。以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為例,第三段文本在描寫船夫的駕駛技術時采用了很多細節來刻畫船夫的動作:如“左拐右拐“”平穩地穿過”“速度非常快“”急轉彎”,還用關于其它船只與周圍路況的細節描寫來深度襯托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通過文本的描寫,我們不難想象出這是一片歡快的場景。我在課堂上播放關于威尼斯小艇船夫駕駛的一些視頻給學生看,學生們在觀看時仿佛置身其中,而這些“平穩地穿過“”速度非常快“”急轉彎”的細節描寫也容易讓學生在聯想與想象的過程中去感受搭乘小艇的樂趣,伴隨著筆者播放視頻中的音樂與場景,整個課堂就好像置身于威尼斯一般,特別是異國情調的音樂更是讓學生們忍不住地跟著節奏來晃動身體,整個課堂充滿律動之感。課堂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這堂課有趣極了,特別是我在捕捉并放大諸多刻畫細節時,更容易讓學生將自己帶入而領略到威尼斯的美麗,這也是語文魅力的一種表現。
細節作為微觀領域的一種存在形態,本身就是一種映射與縮影,因此,從細節入手來撬動語文課堂,就如同從光孔中去甄看世界一樣,雖小但有趣,這也符合小學生好奇心強烈但注意力難以持久的學習特征。因此,我們應該從細節入手來撬動語文課堂,讓細節之光照亮課堂,讓細節之美映照課堂。
參考文獻
[1]路偉興,小學語文西方小說類文本理解和解讀方法——以六年級《凡卡》一課為例[J].教育觀察,2018-10-20
[2]周麗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9-15
[3]陳陳,小學語文習作細節描寫指導方法略談[J].教書育人,2018-09-01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平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