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鑒達 崔海峰 杜金鳳 白龍律 朱傳翔 金學俊
食用農產品是人們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食用農產品的質量由食用農產品自身的性質所決定,快速檢測技術對于保障其質量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此開展研究,系統分析了制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推廣應用的因素,并提出針對性措施,為更好的推廣應用快速檢測技術提供依據。
由于食用農產品自身具有鮮活易腐、流通性強的特點,在其質量安全的檢測中快速檢測技術的便捷、快速、簡單優勢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目前已經成為了諸如農貿市場等食用農產品集散地相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一個重要選擇。因此,針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的推廣應用問題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
實意義。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概述
與傳統的檢測方法相比,快速檢測設備要求較低,且能夠直接攜帶到不同的現場進行檢測,檢測時間短,具有很好的便捷性。在大規模的食用農產品檢測中,快速檢測能夠高效進行篩選,對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產品進行剔除,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我國在2016年實施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中就明確指出了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中可以選擇已經通過國家認定的快速檢測方法,這從法律層面上明確了快速檢測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上的地位。
制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推廣應用的因素分析
缺少食用農產品相關的快速檢測標準
依據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要求,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應當按照已經經過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的方法和標準進行。但是,目前我國在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標準體系的建設上明顯滯后。僅有2002年頒布的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國家標準快速檢測方法,且限于茶葉、肉、蔬菜的檢測。這就極大的限制了快速檢測技術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的推
廣應用。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自身的不足
雖然快速檢測技術有著諸多優勢,但是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相關快速檢測試劑量少,且儲存條件苛刻,導致快速檢測中經常出現缺少試劑,或者是試劑出現變性的問題。例如一些快速檢測的顯色劑,一般配套的量能夠檢測30~40個樣品,且對應底物的保存溫度要低于40 ℃,同時在檢測時要保持適宜溫度,儲存溫度高易導致試劑變性,檢測溫度不夠則無法得到可靠的結果。二是在使用農產品快速檢測技術時,相關設備通常被用在田間或者批發市場中,這就要求設備中要配備電池,但是受到電池技術的限制,目前大多數快速檢測設備的電池容量都有限,等到電池的電量消耗完了之后就會出現停機的狀態,不能滿足電量的隨時補給,很難實現長時間的檢測。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快速檢測結果的應用程序復雜
我國目前很多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并沒有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認證,因而在具體監管過程中,當發現問題產品時,相關檢測組織需要首先將檢測出的結果按照相應的程序報告給上級部門,并且由具有認證資質的檢驗機構再次檢驗,如果檢測的結果是存在質量問題,并且對方要進行復查,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往往這一過程會直接影響到處理產品問題的最佳時機。
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推廣應用的措施
完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標準體系建設
我國的快速檢測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目前只有少部分食用農產品的快速檢測技術有相關標準。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制訂出更多的快速檢測標準及方法。201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國內首個針對檢測試劑盒的評價標準《商品化食品檢測試劑盒評價方法》,統一了快速檢測試劑盒的評價方法。這對快速檢測新方法的認定起到了促進作用。相關監督管理部門應盡快按照評價標準認定一批快速檢測方法,并對其實施標準化管理,及時向社會公布,方便相關機構采用。
提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水平
一方面,快速檢測試劑是保障快速檢測有效性的關鍵。由于目前快速檢測試劑保質期較短,且保存條件苛刻,因而在配備量上也十分有限。要改變這一局面,首先政府層面要引導資本向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試劑的研發上來,協調有關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研發合作,不斷提高試劑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從而奠定快速檢測的基礎。另一方面,需要配備電池的快速檢測設備,在其結構設計上要最大可能的留出電池空間,確保電量能夠較長時間的維持設備運轉。
優化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結果的應用
要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真正發揮作用,其結果應用意義重大。因此,當有關監管機構通過快速檢測手段發現相關食用農產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時,應當明確其有權對產品進行暫扣,然后再按照程序上報、復檢。這樣能夠避免因后續程序的拖延,而錯過對問題產品處理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