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牛肉是西餐桌上的主要食材,由于人們對生活質量有更高的追求,西餐餐點在我國逐漸興起。牛肉餐品深受人們的喜愛,牛肉的初級加工過程對其安全管理尤為重要,本文結合牛肉初加工工藝和加工牛肉的種類,簡要分析如何做到食品安全的控制。
關鍵詞:西餐牛肉類初加工;食品安全控制;餐廳衛生標準
1 西餐牛肉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西餐肉類的加工大多是對整扇牛肉進行大塊切割,以便進行后續的精加工,較為正規的西餐廳還會進行精細切割和去精膜等工序,規模較小的西餐廳對肉類的加工則更簡單,切割之后會直接加入調料腌制調味。
廚房存有大量食材和廚余垃圾,清潔不到位或者存放條件達不到要求[1],
就會滋生大量,污染食材,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和食物中毒案件,輕則使餐廳名譽受到影響,賠償顧客一定額度的損失,重則會受到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的問責,甚至是停業整頓。
2 幾種常見的牛肉初加工
菲力牛排。選取牛脊椎的嫩肉作為原材料,去筋切成250 g左右的厚片。
西冷牛排。選取牛外脊帶肥油的嫩肉作為原材料,去表面筋,留表面脂肪,切成250 g左右的厚片。
肉眼牛排。選取牛身的無骨部分,橫向切割,使肌肉的紋理呈現出“眼”的造型,初加工去表面筋,切成200 g左右的厚塊。
T骨牛排。選取牛脊骨的T字型部位,切割時骨肉相連,初加工時去除表面筋,切成250 g的厚塊,初加工過程中可能需要用到專業鋸骨設備。
3 西餐牛肉運輸過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技術
3.1 冷藏肉的儲存技術
隨著肉類存放時間的延長,肉類的口感和品質都會降低,所以肉類通常使用冷藏肉的方式進行儲存、運輸。
冷藏肉是用恒定溫度5 ℃以下的冷藏車進行運輸,全程低溫的運輸環境可以大大減慢肉類的分解和變質過程,同時溫度恒定維持在零度以上,也可以保證冷藏肉內部的水分不結冰,不影響牛肉的口感和肉質。
但該種保存方式只是較大地延緩了牛肉變質的過程,在運輸過程中冷藏肉也存在變質的可能性,所以不論是原料站還是加工站的質檢人員,都必須嚴格檢查冷藏肉的保質期和肉質成色,在到達運輸目的地后仍需要低溫存貯,并且與禽肉類、蛋類分開儲存,以免食物之間串味。
3.2 冷凍肉的儲存技術
冷凍肉是用恒定溫度-15 ℃以下的冷凍車進行運輸的[2],零度以下的恒溫可以杜絕絕大部分細菌、真菌的生長,牛肉會有更長的保鮮期,但是該種方式也使牛肉中的水分凍結,不可避免地會使肉質有一定程度的疏松,影響口感。
使用該種保存方法時,質檢人員除了要嚴格查看肉類 保質期之外,還要觀察冷凍肉的密封袋是否存在破損、漏氣等現象,因為冷凍肉大多數都是密封的,所以以次充好的現象也較為常見。
運輸到目的地的冷凍肉也必須放入到-15 攝氏度以下的儲藏柜中,與其他肉類分開儲存。
4 西餐牛肉初加工過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
4.1 對加工人員的要求
進行初加工的廚師必須經過專業的食品安全培訓,有健康證,并且嚴格遵守餐廳的規章制度,了解食品加工流程。在進行牛肉加工前,必須經過嚴格清洗和消毒,制服、圍裙等都應清洗干凈,與牛肉直接接觸的刀具、砧板、盛放的餐具也應提前清洗。
廚師在開始加工工作之前要先進行細致的雙手清潔,用溫水濕手后,涂抹具有消毒作用的洗手液,搓洗30 s,以保證指甲、指縫中沒有殘留的細菌和污垢,之后用干凈面巾紙擦拭,或者用烘干機吹干。
4.2 對加工間的要求
牛肉從低溫的儲藏室取出后,溫度開始慢慢恢復,細菌也逐漸開始活躍,因此原料的存放時間因盡可能縮減,避免牛肉長時間處于室溫環境下。
加工過程中要時刻對加工臺進行清理,清理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殘渣和肉末,以免影響牛肉的口感,同時清理加工臺的抹布也應該及時更換。
在加工過程應嚴格遵守分色砧板的規定,不同種類的食物使用不同顏色的砧板,有效防止變質食材污染其他食材,也有效防止生食和熟食混用砧板。在使用完砧板后,須在3~4 h內對砧板進行清洗、擦干,并放在干燥通風的環境下。
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和檢查制度,定期對加工間的衛生環境進行檢查,做好防蟲、防鼠工作,定期進行消毒和大掃除,建立廚師小組長責任制度,其需對加工站的衛生負責,樣樣工作落實到人,加工間嚴格禁止顧客或者外人進入。
5 結語
食品安全作為事關每個消費者的民生問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尤其西餐廳在我國的定位多半是高端輕奢路線,更應該注重食品的質量和餐廳的口碑。想要嚴把好餐廳服務品質的大門,最基礎的食品安全控制工作不可或缺也不可懈怠。
參考文獻
[1]李杰,聶相珍.西餐工藝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以桂林旅游學院酒店管理學院為例[J].農產品加工,2017(22):77-79.
[2]張周建,盧丹,陳雨牽,等.食品安全標準在食品安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8(4):1514-1517.
作者簡介:經晶(1983—),男,江蘇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西餐烹飪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