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鵬偉 張晨 曾紅玖
摘 要:本文論述了紅薯在我國的產地分布、品種、生長習性、營養與保健功效以及紅薯的加工應用,并對紅薯未來的發展前景做出展望。
關鍵詞:紅薯;加工應用;營養保健
紅薯即番薯,也被稱為甘薯、地瓜等,屬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紅薯原產于南美洲等地,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種植紅薯。紅薯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如蛋白質、氨基酸等。因此積極探索紅薯的開發利用,對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紅薯資源,擴大紅薯產業規模,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1]。
1 紅薯的品種類型
1.1 食用及食用加工型紅薯
食用及食用加工型紅薯營養價值高、加工性能良好,因此主要作為食品進行生產銷售。這類紅薯薯塊光滑,外表美觀,薯皮為紅色或者黃色,薯肉存在紅色、黃色和紫色這三種,具有產量高和耐儲藏的特點。食用型紅薯的種類可根據地域及品種進行劃分如徐薯23等。
1.2 淀粉加工型紅薯
淀粉加工型紅薯多用于工業化生產加工,如生產酒精、生物抗菌素等工藝產品[2]。淀粉加工型紅薯特點是它的淀粉含量單位面積產量高,而且淀粉顆粒較大,沉淀快。淀粉加工型紅薯有川薯34等。
1.3 莖葉蔬菜型紅薯
莖葉蔬菜型紅薯的優勢在于該類紅薯的莖葉生長能力極強,它的枝葉還具備極強的再生能力,且生長環境對紅薯品質的影響較小。莖葉蔬菜型紅薯的經濟營養價值要高于其他的薯類,因此一般作為高檔蔬菜進行銷售或是出口,如湘菜薯1號。
1.4 飼用型紅薯
飼用型紅薯的藤蔓產量高,易于生長,并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因素,作為飼料進行加工時品質良好,因此這類紅薯主要是作為動物飼料的原料或是進行飼料的生產加工,如綿薯4號。
2 紅薯的生長習性
紅薯屬于不耐寒的植物,通常溫度低于15 ℃時紅薯就已經停止生長。紅薯適宜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生長,充分的光照可促進紅薯的開花及形成根塊。紅薯可以在較干旱的環境下生長,但不同的生長期需要控制水量在一定適宜的范圍內。
3 紅薯的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
3.1 營養價值
紅薯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天然堿性食品,食用紅薯可以提供給人體足夠的熱量,同時紅薯中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尤其是糧谷類食品中含量較少的賴氨酸。紅薯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飽腹感強、易于消化吸收等特點,歐美人也將紅薯比喻成“第二面包” [3]。
3.2 藥用價值
3.2.1 抗癌作用
人體中活性氧過高時易引發癌癥并對人體的機能造成損害。經研究表明,紅薯具有降低活性氧或使活性氧消失的作用。在國外有生物學家從紅薯中提取出脫氫表雄酮,并將這種物質注入含有癌細胞的小白鼠體內,發現該物質對癌癥有較好的預防作用[4]。
3.2.2 紅薯的減肥作用
紅薯的脂肪含量很低且富含纖維素,在食用后經常會使人產生飽腹感。紅薯還能有效阻止人體吸收膽固醇,并能對攝入體內的膽固醇進行分解,從而具有減肥的作用,且效果良好[5]。
3.2.3 紅薯延緩衰老及保護機體功能的作用
人體中活性氧含量過高時,同樣也會使人體衰老,而紅薯可以進行有效預防。除了降低活性氧外,紅薯本身含有的黏多糖蛋白,在預防動脈血管硬化方面效果顯著,同時對消化道、呼吸道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
4 紅薯的加工應用
4.1 紅薯淀粉的加工技術
紅薯淀粉生產加工的應用范圍涉及化工、醫藥等多個方面,市場前景廣闊。紅薯淀粉的加工一般經歷清洗、磨漿、過濾、沉淀、精制及烘干等過程。
4.2 紅薯淀粉產品的應用
①變性淀粉。產品有淀粉酯、淀粉醚、接枝淀粉等。這些產品在紡織、造紙、醫藥等領域被廣泛應用。②化工產品。其包括酒精、檸檬酸、醋酸等有機化工產品。③發酵及水解產品。通過發酵及水解等過程獲得生產葡萄糖等物質的原料,這使得薯類淀粉有發展成為保健食品的趨勢。
4.3 紅薯的飼料加工
飼用型紅薯是進行飼料加工的一類紅薯,它的藤蔓、莖葉等可以加工成畜禽的食用飼料,使畜禽能攝入充足的營養成分,并且這些飼料具有較長的保質期。除了生產加工成飼料外,還可以利用飼料青貯原理,將紅薯打磨成漿,在厭氧的環境中,向紅薯漿中加入乳酸菌,從而抑制漿液中有害微生物的滋生,使產品能夠保藏期限變長。
5 前景展望
在提倡食品保健功能的背景下,以紅薯作為優質產品原料加工成的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于蒸煮、燒烤類的食用型紅薯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紅薯在現在的市場上依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人們應該更注重挖掘紅薯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從而達到擴大紅薯生產市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伍軍.紅薯營養保健價值及綜合利用[J].糧食與油脂,2004(1):18-19.
[2]盧曉黎.紅薯加工產品種類及其分析[J].農產品加工,2009(12):13-15.
[3]周增學.紅薯的營養價值與保健功能[J].食品與藥品,2006,8(8):75.
[4]梁敏等.紅薯的保健功能與幵發利用[J].山東食品科技,2003(5):3-4.
[5]蔡自建,龍虎.紅薯營養研究及食品開發[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