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摘? 要】目的:研究DR與CT用于診斷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的臨床價值。方法:首選確定選擇對象,將其選擇范圍確定在于我院接受治療的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的136例患者,然后確定樣本選擇時間,時間在2018年3月至次年4月,研究分組:將使用DR檢查的68例患者設定為對照組,將實施CT檢查的68例患者設定為實驗組。對比兩種患者的診斷結果。結果:通過對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后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檢查關節面分離及壓縮塌陷程度的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并且實驗組患者的分離程度、壓縮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統計學意義成立。實驗組的跖跗骨骨折診斷率(96.79%)顯著高于對照組(80.13%),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統計學意義成立。結論:DR與CT用于診斷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效果較好,均能夠給予有效的診斷,但是相比之下,CT的診斷更精準、密度分辨率更高,對較為復雜的骨折診斷中效果更好,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關鍵詞】DR;CT;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6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077-02
在臨床骨科中,足部損傷是比較常見的骨關節軟組織疾病之一[1],人體足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跗骨,也是容易引起骨折的位地方,因此在臨床中患者一旦患上了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2]。在臨床中主要檢查診斷方式以DR檢查和CT檢查為主,但是兩者檢查的效果均有差異性,一旦出現誤診或者漏診會對患者的治療造成不利的影響[3]。所以,針對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的患者給予準確的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至關重要。本次針對136例患者分別給予了DR與CT用于診斷,并進行了數據分析,詳細內容見下文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首選確定選擇對象,將其選擇范圍確定在于我院接受治療的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的136例患者,然后確定樣本選擇時間,時間在2018年3月至次年4月,研究分組:將使用DR檢查的68例患者設定為對照組,將實施CT檢查的68例患者設定為實驗組。實驗組中女性患者為29例,男性患者為34例;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82歲,平均年齡(50.1±5.5)歲;骨折時間1-78h,平均病程(39.5±4.5)h;對照組中女性患者為28例,男性患者為35例;最小年齡為19歲,最大年齡為83歲,平均年齡(51.2±5.7)歲;骨折時間1-77h,平均病程(39.2±4.4)h;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排除精神疾病患者、不配合研究者以及不符合本次研究診斷標準的患者。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對比,P>0.05,符合研究的正態分布,可用于本次研究。
1.2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實施DR檢查方式,應用本院全數字化X光攝像機給予實施常規正斜位拍片檢查,焦距設置:90cm。實驗組患者實施CT檢查方式,指導患者取其仰臥位,使其足部放松狀態,足底平面和檢查創面呈垂直的角度,應用本院GE64排螺旋CT機針對患者的患足全部跖跗骨實施掃描。掃描設置參數為:管電壓:120kV,管電流100-120mA,螺距設置為:1.0,層厚設置為:5mm,層距為:3mm。并且針對患足部周圍部位進行常規掃面。如果患者的癥狀比較特殊,可以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看進行準冠狀位掃面,將CT初始影響取得后,以骨算的方式實施影響重建分析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診斷跖跗骨骨折的影像結果,并進行分析比較;并且對比兩組患者的骨折診斷率準確度。兩組DR平片和CT圖像均由本院2組專業骨關節影響診斷的醫師給予分析和檢查閱讀。
診斷標準:DR平片、CT影像上呈現下述征象≥1項者,即診斷為跖跗骨骨折;(1)骨皮質連續;(2)存在骨折片或者移位;(3)貫穿正常骨小梁線邊緣銳利且呈透亮影[4]。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以SPSS統計學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和技術資料分別以n(%)和(士s)表示,差異檢驗分別為X2和t,當計算結果顯示為p<0.05,代表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關節面分離程度和壓縮程度 由表1可見,實驗組患者的檢查關節面分離和壓縮塌陷程度中的檢出率明顯要比對照組高,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存在臨床可比意義。
2.2 對比兩種患者的骨折診斷的準確率 在本次診斷檢查中,136例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的患者經病理檢查出共計存在跖跗骨骨折處有156處;由DR檢出125處,診斷準確率為80.13%(125/156);由CT檢出,151處,診斷準確率為96.79%(151/156);(X2=76.4174,P=0.0000)P<0.05,由數據顯示,實驗組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臨床可比意義。
3討論
跖跗骨是人體足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人體的站立和行走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維持人體的站立行走以及運動等日常的活動[5],其能保持足部關節結構的穩定性,在足部關節中的作用較大[6]。在人體中足部承受軀體的全部重量及身體壓力,因此跖跗骨骨折是骨科當中比較常見的骨骼疾病[7]。在跖跗骨骨折檢查中,較常用的檢查就是DR檢查和CT檢查,兩種檢查的效果都相對較好,因此被臨床廣泛的應用于各種檢查檢查當中[8]。DR檢查又稱X線平片檢查,廣泛的應用于臨床診斷檢查當中,但是隨著醫療科學的發展,DR檢查存在重疊影像和偽影像的缺陷,針對于隱匿性骨折以及細小骨折的診斷敏感性相對較弱,使的針對診斷跖跗骨骨折的檢查難度就增加,因此影響其診斷效果。而CT圖像診斷則不具有結構重疊和偽影像等缺點,其檢查方式相對DR的掃面速度更快、運動偽影像較少等優勢,能夠準確的反映粉碎性骨折分離程度以及骨塊分布的狀況,給臨床醫師治療提供更準確和有利的治療方案,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有相關學者指出,DR的平片分辨率要比CT顯著低,并且CT有著極為強大的圖像后處理功能,因此能夠獲得更加準確的診斷信息,臨床的診斷也比較高。不容易出現漏診和誤診等情況的發生。在本次研究中顯示,實驗組的檢查關節面分離和壓縮塌陷程度等檢出率要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高,由此可見,CT檢查相對比DR平片檢查,CT檢查應用于跖跗骨骨折的診斷中,其準確率相對更高。經數據分析,跖跗骨會呈現不規則的狀態,并且其結構比較特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影像醫師在閱讀DR重疊影像造成一定的困難,影響醫師的診斷和判斷,極易引發誤診和漏診,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增加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有相關臨床研究顯示,由于在診斷中DR平片檢查受到主觀因素因素的影響,隱匿性骨折、裂隙紋骨折以及撕脫性骨折應用DR檢查的準確率較低。而螺旋CT檢查的密度分辨率要高于DR平片平片成像,而且斷層影像要優于DR平片。現階段,螺旋CT可以針對初始影像給予圖像后期的重建處理,能夠有效的增強CT掃描的敏感度,繼而防止由于重疊影像影響最終的診斷結果,對患者的治療不利。并且螺旋CT有著高密度分辨力,能夠針對隱匿性和復雜性骨折的復雜結構和解剖的細節得到清晰的顯示,能夠更直接更直觀的觀察骨折部位的清晰圖像,有利于醫師對疾病制定更合理的治療方案和預后評估。
綜上所述,DR與CT用于診斷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效果較好,均能夠給予有效的診斷,但是相比之下,CT的診斷更精準、密度分辨率更高,對較為復雜的骨折診斷中效果更好,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1]楚明.DR與CT用于診斷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的臨床價值[J].雙足與保健,2018,27(08):131+133.
[2]于立祥.DR與CT對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的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04):167-168.
[3]陳利軍,陳文靜,曾濱,葉振中.DR與CT對足部外傷跖跗骨骨折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01):110-112.
[4]李洋.跖跗關節骨折脫位的臨床診治[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110-111.
[5]王生美.足部外傷患者DR拍片結果陰性時行CT掃描檢查的必要性[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14):119-120.
[6]黨亞蒙.多層螺旋CT與DR片在診斷外傷肋骨骨折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4).
[7]宋鵬.DR與CT用于鼻骨骨折診斷的臨床價值差異[J].中國醫藥指南,2018(5):64-65.
[8]勾振恒,王海屹,蘇曉華,等.足部隱匿性骨折影像征象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8,24(1):89-91.
作者簡介:
包華庚,1979-04,男,漢族,江蘇,大專(本科在讀),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CT診斷及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