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洋
【摘? 要】目的: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實施不同的內固定手術治療方案,觀察及比較效果。方法:選取于我院實施治療的9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病患,落實不同的治療方案,劃分成兩組,即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治療的研究組,以及實施動力髖螺釘(DHS)內固定治療的參照組,對比觀察兩組的治療成效。結果:通過進行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總體治療優良率、Harris評分、并發癥率,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效果要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展開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效果更理想。
【關鍵詞】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不同內固定;效果比較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081-02
在股骨頸基底一直到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就是股骨粗隆間骨折,屬于一種常見的髖部骨折類型,而且此疾病發生率在全身骨折中所占據比重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之間[1-2]。老年人群是產生股骨粗隆間骨折疾病的高危人群,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方案。本研究對于不同內固定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情況展開觀察,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病患,納入標準為年齡在65歲及以上,因創傷導致骨折,明確診斷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和家屬具備知情權,此研究的展開經過醫院倫理協會的批準。選取患者的時間為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間。以隨機分組的模式,將患者劃分成具備45例的研究組(男性以及女性各自25例、20例,平均年齡是72.30±1.28歲)、參照組(男性以及女性各自22例、23例,平均年齡是75.21±1.3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可比,p>0.05。
1.2方法
1.2.1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方法 讓患者在骨科牽引床上保持正確舒適的仰臥位狀態,常規麻醉,起效之后于C臂透視狀態下,展開相應的骨折復位操作。達到復位滿意以后,落實PFNA手術固定。行縱向切口在大粗隆頂點外側,長度大概是4cm。切開軟組織,以血管鉗鈍性分離開臀中肌,使得大粗隆頂點充分的暴露。之后在大粗隆頂點偏前的部位,以開口器穿破骨皮質,并且穿入進導針。選用型號不同的鉆頭,展開股骨遠端擴髓,安裝導向器,在股骨處進行旋入進主釘,同時在股骨頸中鉆入進導針。基于C臂的透視狀態中嚴密的觀察,讓導針正位像大概在股骨頸中下三分之一的部位中,而且側位像標準位是股骨頸中央。仔細的測量好鉆入骨質導針長度,打入最優長度螺旋刀片,并且實施擰進遠端固定好螺釘。結束所有的操作之后,再次透視觀察,沖洗切口置入進橡皮引流條,再逐層的將手術切口關閉。
1.2.2參照組患者的手術方法 骨折復位的方法跟研究組一致,復位效果滿意以后,展開動力髖螺釘手術固定。行縱向切口于股骨近端外側,切開皮膚以及筋膜等,以血管鉗鈍性的分離開肌肉,把股骨近端外側完全的暴露。基于C臂透視狀態中,在股骨頭頸內進行打入DHS導針。正側位位置滿意后,在導針上方打入防旋釘,將DHS螺釘置入,以及置入進側方鋼板,依次的擰進皮質骨螺釘,使得鋼板固定于股骨干上。常規的沖洗切口,正確放置引流管,將手術切口逐層的關閉。
1.3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負重時間、創口大小、術后引流量),統計總體治療優良率(以Sanders 評分量表評價,優、良、可、差的分值分別是55分及以上、45-54分、35-44分、34分及以下)、Harris評分(參照Harris評分標準評估病患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總分值為100分,優、良、一般、較差分別是90分及以上、80-89分、70-79分、69分及以下)、并發癥率(術后再骨折、內固定物失效、股骨頭缺血壞死、延遲或不愈合等)。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使用均數±平均數(±s)表達,計數資料采取(n,%)表達,分別使用t、X2進行組間對比。當p<0.05時,為具有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情況 如下表1所統計,相較于參照組而言,研究組的各項手術指標更具有優勢,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但是在住院時間、負重時間方面,組間比較未見明顯的差異性,p>0.05。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成效比較情況 如下表2所統計,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Harris評分、并發癥率,結果顯示研究組均要明顯的優于參照組,p<0.05。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由于年齡逐漸的增大,機體抵抗力較差,同時體質較弱,所以骨折復位效果較差。予以患者展開最優的內固定手術治療方案尤為關鍵,是增強預后效果的重要保障。此研究結果顯示,對研究組患者展開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以后,相較于實施動力髖螺釘內固定治療的參照組而言,效果更加理想。
動力髖螺釘是一種髓外固定,應用相對普遍,屬于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金標準”[3]。此種治療模式可以經股骨頸內拉力螺釘,形成滑動加壓成效,側方鋼板能夠固定股骨頭頸段以及股骨干固成綜合整體,所以可以維護頸干角固定狀態,產生堅固結構以及避免髖內翻問題。但是實踐經驗表明,此種治療手段存在有限的抗旋作用,并不屬于微創術式,同時難以固定好不穩定型骨折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屬于髓內固定,基于股骨近端髓內釘前提下增添具抗壓與抗旋轉作用的螺旋刀片,是一種改進型內固定術式。應用此種螺旋刀片期間,能夠于插入股骨頭頸期間,形成擠壓以及夯實周圍骨質的理想功效,同時凹槽設計,可以獲取最優抗旋轉能力,更有利于嚴重的合并股骨頭頸骨質疏松者的治療。另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的主釘前段設計存在外偏角大概是6°,能夠維護好主釘于輕微創傷狀態中,在大粗隆頂點插進,同時滿足股骨近端解剖特征,對于經過大粗隆內側骨折線有效的規避。
結語:
綜上所述,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展開不同的手術治療舉措,可以產生不同的治療成效。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效果更理想,可以將治療有效率提升,并且安全可靠。因此,可以推廣應用此治療舉措。
參考文獻:
[1]戚文元,黃曉東,張超群.不同內固定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對照研究[J].創傷外科雜志,2018,20(12):923-925.
[2]吳利軍.3種內固定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對照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12):1681-1684.
[3]李曉林,陸國海,祖曉水.不同內固定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J].創傷外科雜志,2017,19(11):85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