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洲峰 蒿業紅 顏丹
【摘? 要】目的:探討采用三維超聲心動圖檢測圍生期心肌病治療前、后心室收縮功能改變情況。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8例PPCM患者為研究依據,依次在患者入院7d、治療3及12個月后,接受超聲檢測,評估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變化狀況。結果:經過3個月的治療,患者LVESV及LCEDV比入院7d后顯著減少,LVEF比入院7d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通過12個月的治療,以上指標均比入院7d效果獲得顯著地改變,但與治療3個月變化差異不具有統計學差異。結論:超聲檢測能夠準確評判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而藥物治療對改善患者心臟形態功能發揮著積極地作用。
【關鍵詞】超聲;圍生期;心肌病;變化情況
【中圖分類號】 R71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099-02
圍產期心肌病(PPCM)作為對孕產婦及胎兒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威脅的疾病,首發在妊娠末期或者產后3個月之內,臨床特征包含廣泛心肌病變、心力衰竭,屬于一種特發性、非阻塞和非缺血性心臟病[1]。如今,因醫療科技水平方面的限制,對該病癥的治療依然以藥物治療為主。以往多利用二維產生對患者心臟形態和功能展開評價,其準確度、可重復性并不滿意。近些年,發現運用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RT-3DE)再次重建所采集的圖像,可以準確展示左心室立體結構和動態變化情況,與二維超聲比較,這種方法更有利于評估患者左心室功能情況。本文探析使用RT-3DE對患者治療前、后心臟形態和功能恢復狀況展開分析,進一步探析其轉軌規律,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8例PPCM患者展開研究,患者的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28.73.9)歲。入選標準入選:(1)所有患者均滿足國際上制定的PPCM診斷標準[2],并在分娩前30d,妊娠患者依舊沒有診斷基礎心臟病的可疑病癥;(2)心力衰竭病癥并未檢出確切的發病因素;(3)妊娠后3個月內及分娩半年后展現心力衰竭癥狀;(4)通過超聲檢查,發現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依然出資按明顯減退狀態,左室射血分數顯示正常標準下降。所有入選者均積極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本組患者入院之后及時采用擴張血管、抑制心肌重構等治療方式,借助超聲對患者進行檢查。讓患者取左側臥位,并連接同步心電圖,運用X3-1探頭獲取滿意的心尖四腔二維圖像以后,開啟全容積顯像方法,叮囑患者呼氣且注意屏氣,連續收集4個心動周期金字塔三維數據庫。啟動相應的定量分析軟件,調用已經采集的金字塔形數據庫內的兩腔心切面及中心尖四腔作為切面,挑選相應的舒張及收縮末期心尖四腔心及兩腔心像面,標注相應的左心室心內膜取樣點,軟件自動畫出心內膜邊界,自動擬出相應的心臟立體圖像。運用半自動勾邊技術與手動結合進行調整,再次構建左心室三維輪廓,并自動求解左心室收縮(LVESV)、舒張末期容積(LVEDV)及LVEF水平。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展開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
)代表,治療前、后用單因素方差展開分析,若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上述患者首次接受超聲檢查均達到全心增大、心肌彌漫性運動減弱等特征變化,實施利尿、擴管等治療以后,患者臨床癥狀得到不同程度變化。經過3個月的治療,復查發現結果顯示,患者LVEDV和LVESV與入院后7d相比結果顯著減少,LVEF比入院前7d結果顯著增加。通過12個月的治療,以上指標均比入院后7d結果由顯著地改善,但與治療后3個月相比,差異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3討論
圍生期心肌病作為產科比較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容易發病者為既往無心臟病的妊娠末期或產后女性,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水腫、血痰等。PPCM疾病不僅嚴重危害孕產婦,也容易影響胎兒,因此,對這種疾病做好診斷、及時治療工作尤為重要。PPCM發病不單與妊娠存在密切的聯系,也與遺傳、過度肥胖、妊娠者年齡偏高等因素有關[2]-[3]。PPCM患者主要表現形式為多發病,患者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咳嗽等,這與圍生期患者的臨床特點有一定的相似性,這種情況與擴張性心肌病有所相同,心肌纖維肥大或者變形則是患者典型的病理變化。除此以外,患者在發病以后,還展現出淋巴細胞浸潤、間質水腫等特點,對其實施心臟超聲檢查,發現患者心臟存在不同程度的擴張,且左心室擴大非常明顯,病情較重的患者會慢慢向難治性心力衰竭發展,甚至發生由于救治不及時而死亡[4]。
過去所用二維超聲方式是一種間接地診斷方法,如果左心室發生重構,其對于LVEF誤判的危險性明顯增加,出現高估或者低估病情的情況,難以將患者心臟功能變化情況真實展現出來[5]。近些年,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RT-3DE得以廣泛用于臨床中,這也為PPCM患者帶來輔音,這種技術能夠把三維心臟形態同步顯示出來,且檢查操作中無需實施二次重建操作,最終獲取心臟三維立體形態大小。有學者調查表明,RT-3DE檢查準確性、可靠性較高,且不具有輻射損傷方面的危險,臨床成為診斷PPCM首選的方法[6]。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PPCM患者接受3個月的治療,臨床癥狀會得到顯著改善,檢查結果表明,LVESV和LVEDV兩項指標明顯縮小,而LVEF明顯增加。本次入選者接受中長期的隨訪,發現依然有部分患者接受正規治療,但患者心臟形態及功能并沒有隨著時間推移獲得改善,個別患者還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分析其原因發現,臨床考慮PPCM發病因素在于心肌細胞的凋亡,患者自身免疫損傷等一些復雜的過程,而這個進程如果啟動,并無法通過常規藥物治療獲得逆轉,因此,有效減輕心臟負荷,改善患者心臟重構和心肌收縮功能,這一結果也比較合理。
結論:
綜上所述,超聲用于檢測圍生期心肌病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收縮功能情況,不僅可以準確評估心臟擴大及心功能受損狀況,有利于觀察疾病治療效果及患者預后情況,具有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麗娟,吳迪,張守彥等.中國圍生期心肌病臨床特征及預后系統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9,38(3):229-231,235.
[2]戴玉紅.縮窄性心包炎(CP)與限制型心肌病(RCM)的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3):230.
[3]于楠.限制型心肌病的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13(15):387.
[4]趙文莉,嚴繼萍,王瑞麗等.左心室造影對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8,37(7):772-775.
[5]楊帆.超聲心動圖檢查對應激性心肌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臨床研究,2019,27(8):149-151.
[6]邢彩云.超聲診斷在應激性心肌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4):4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