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越
【摘? 要】目的:觀察宮頸鉗夾術聯合藥物應用于產后宮縮乏力出血的效果。方法:在我院產科收治的產后宮縮乏力出血患者中選取了60例為觀察對象,隨機抽取數字的方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接受宮頸鉗夾術聯合藥物的治療。比較分析兩組接受治療之后,各個階段的出血量,以及止血成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止血成功率為96.67%,對照組為83.33 %,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宮頸鉗夾術聯合藥物應用于產后宮縮乏力出血的效果更理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宮頸鉗夾術;藥物;產后宮縮乏力出血
【中圖分類號】R71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146-01
剖宮產是一種重要的助產方式,其能有效解決產婦難產的問題,并且是解決某些產科合并癥有效方式,在產科臨床有很重要的意義[1]。但是剖宮產產婦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血栓形成率很高,并且再次妊娠前很容易出現子宮破裂和前置胎盤的現象,而經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這些情況的發生率相對較低[2]。同時,剖宮產還會對嬰兒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會導致新生兒出現弱視和呼吸功能異常,身體抵抗能力也弱于陰道自然分娩的新生兒。本文就我院關于宮頸鉗夾術聯合藥物應用于產后宮縮乏力出血的效果觀察,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間,在我院產科收治的產后宮縮乏力出血患者中選取了60例為觀察對象,隨機抽取數字的方式,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年齡區間在22-37歲,平均年齡是(28.36±4.31)歲,平均孕周是(39.21±2.34)周,初產婦20例,經產婦10例,陰道產20例,刨宮產1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區間在23-37歲,平均年齡是(28.31±4.40)歲,平均孕周是(39.12±2.40)周,初產婦21例,經產婦9例,陰道產19例,刨宮產11例。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并不存在較大差異(P>0.05),因此可做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與家屬均知曉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然后開展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藥物治療,主要過程:醫護人員幫助患者保持去枕平臥位,留置導尿管,將其膀胱內液體排空,并建立出靜脈通道,常規方式按摩子宮,保持1小時到2小時之間,促使產婦宮腔中積血排出,靜脈方式滴入宮縮素,如果出血量大于100ml,需要重復應用宮縮劑,如有需要可以對宮體和宮頸注射縮宮素10U。
觀察組接受宮頸鉗夾術聯合藥物的治療,常規處理后,輔助使用宮頸鉗夾術,處理過程中一定要避開膀胱,將鉗尾托起,應用卵園鉗同產婦身體的縱軸保持水平,這樣能減輕對宮頸牽拉的作用,這時陰道出血量減少,并且產婦宮底沒有上升,應該繼續用鉗夾,觀察30分鐘到1小時,當陰道的出血量少于50ml的時候。可以將鉗松開,出去導尿管。在整個鉗夾的過程中,一定要嚴密觀察產婦出血情況和數量、宮底高度、血常規和凝血功能變化、生命體征變化。松開宮頸鉗后,應按壓宮底,并繼續嚴密觀察產婦宮腔出血的情況。手術之后,應該預防性地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生產后3天需要檢查宮頸的具體情況。
1.3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接受治療之后,各個階段的出血量,以及產前和產后24h的血紅蛋白。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表示計量資料的方法為,采用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中的例數、(%)表示百分數,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治療后各個階段出血量
觀察組患者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2兩組止血成功率
觀察組患者止血成功率為96.67%,對照組為83.33 %,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產后出血是造成產婦死亡的首要因素,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約為2.50 %,其中以瘢痕子宮、多胎妊娠、巨大兒等妊娠合并疾病產婦更為多見,產婦一旦出現產后出血即可造成嚴重的病情,若產婦休克持續時間過長,即使最終成功救治,但是也可能導致產婦出現席漢綜合征等嚴重后遺癥,影響產婦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產后出血治療效果一直以來都是產科工作的重點。宮縮乏力是造成產婦產后出血最為重要的因素,因此臨床多從增加產婦子宮收縮力角度開展產后出血的治療,宮腔填塞止血治療是臨床常用的止血治療方式,其可對產婦子宮肌層進行壓迫,從而短時間內發揮止血作用。目前產婦死亡原因之一依舊包括產后出血,影響產后出血的因素有經產婦、巨大兒、癜痕子宮等等,子宮肌纖維長時間過度拉長,導致產后的回縮乏力。應用何種方法治療產后宮縮乏力出血是產科醫生重點思考問題[3]。宮縮類藥物能夠在子宮平滑肌上產生一些作用,可以對于宮下段和宮頸的作用卻比較小,因此醫學研究人員提出應用宮頸鉗聯合藥物治療產后宮縮乏力出血,其有著兩個方面的優勢,藥物治療和機械性止血。在宮頸鉗作用下,宮頸受到了機械性壓迫,進而有效阻止出血,而這種壓力能夠使得子宮有反射性收縮,進而促進子宮收縮。但是在這種方式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嚴格觀察產婦陰道流血和宮底高度的變化、生命體征,避免宮腔積血,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治療效果[4]。此次研究中觀察應用聯合治療方法,觀察組組患者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止血成功率為96.67%,對照組為83.33 %,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明顯看出這種治療方法的優勢。綜上所述,宮頸鉗夾術聯合藥物應用于產后宮縮乏力出血的效果更理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參考文獻:[1]吳力飛,陳麗文,林雪完,等. 常見難治性產后出血的五種止血手術療效的比較及止血失敗原因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12):1028 - 1030.??? [2]施怡如,林婧,張麗君.宮腔球囊紗條填塞以及B-Lynch縫合在預防和治療產后出血中的作用[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6,37(4):435-440.[3]王孟玲, 徐華清, 黃金秋. 宮頸鉗鉗夾宮頸術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的效果觀察[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6(b04):222-222.[4]凌惠琴, 周艷萍. 產后出血患者經陰道行無齒卵圓鉗鉗夾術聯合欣母沛宮頸注射治療的臨床效果探討[J]. 世界中醫藥, 2015(a01):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