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芳
【中圖分類號】R681. 5 ? ? ?【文獻標識碼】C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016-02
壯壯還不滿1周歲,但是近幾天頻繁發燒,在進行1周的感冒治療后,還是在晚上啼哭,并經常用頭摩擦枕頭,用手抓耳朵,還時不時的流鼻涕,鼻塞。甚至在晚上睡覺時還會打鼾,這時壯壯媽有些擔心,多天的感冒治療不但沒有改善癥狀,還使壯壯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于是,壯壯媽帶兒子去大醫院檢查,醫生在詢問病史和檢查耳道后,確診是中耳炎,需要盡早治療,否則可能會導致耳聾。這使壯壯媽很疑惑,她問醫生:為什么患上中耳炎,但是耳朵沒有流膿呢?醫生向其解釋:多數中耳炎患者多會出現耳朵流膿癥狀,所以就診及時,治療效果也好,但是也有中耳炎患者不會出現流膿表現,它的發病率為5%。這種中耳炎類型多是分泌性中耳炎,誤診率很高,治療時機也不好把握,所以很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甚至耳聾。這使壯壯媽有些恐慌,她完全沒想到未流膿的耳朵還能患上中耳炎。
1 中耳炎的病因是什么?
中耳炎是鼓竇、鼓室或乳突氣房等中耳組織中的部分結構或是整個結構發生炎癥。病因主要是中耳黏膜發生細菌感染情況,出現炎癥反應。感冒后,鼻部和咽部的炎癥蔓延至咽鼓管,會使管腔或是咽口的黏膜發生腫脹和出血表現,導致纖毛的運動障礙,進而導致中耳炎。其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桿菌與肺炎球菌等。常見病因還包括鼻涕中的細菌與病毒進入到咽鼓管中,使中耳部位發生炎癥?;蛴斡緯r,水經由鼻咽部直接進入到中耳部位;外傷因素使鼓膜穿孔;嬰幼兒的吃奶體位為仰臥位;吸煙或吸二手煙;長期使用耳機等。
2 耳朵流膿的中耳炎疾病類型是什么?
中耳炎出現流膿癥狀的疾病類型是化膿性中耳炎,其包括急性與慢性中耳炎。前者的致病原因是化膿性細菌的嚴重感染,癥狀是流膿和耳痛。兒童患者會出現發熱或嘔吐等癥狀,并發癥有腦膿腫等顱內疾病,也可能導致迷路炎等疾病。后者是指中耳部位的骨膜、中耳黏膜或是骨質組織發生化膿性炎癥,是極為常見的類型。并發癥既包括顱內疾病也包括顱外疾病。癥狀是①耳痛:主要表現是耳朵深部有痛感,并日益加重,如刺痛或跳痛,向牙齒或是頭部呈放射狀疼痛。在咳嗽或做吞咽動作時癥狀會加重,嚴重者出現睡眠障礙。一旦鼓膜穿孔,痛感便會明顯減輕。②全身癥狀:成人患者的主要癥狀是乏力、發熱和畏寒,部分患者會出現食欲下降情況。兒童患者的癥狀較重,伴有腹瀉或嘔吐等胃腸道反應,一旦鼓膜穿孔,癥狀同樣會減輕。③耳朵流膿:流膿是這種疾病的典型癥狀,耳朵會流出純膿性、黏膿性或是黏液物,多數膿液不伴有異味,性狀較稀薄,但是病情嚴重者會出現異臭味。④耳聾:中耳炎的發病部位多是單側耳朵,所以耳聾的發現幾率低,多是傳導性耳聾,并非實質性耳聾。⑤耳鳴和聽力下降:疾病早期,患者的主要癥狀是耳悶,然后聽力開始下降,并出現耳鳴癥狀。如果耳痛癥狀明顯,便會伴有眩暈感。
3 中耳炎不流膿的疾病類型與處理方法是什么?
中耳炎主要由耳咽管病變導致,中耳組織在正常情況下,內部有較多空氣,它們會被中耳的內黏膜吸收,再輸入新空氣,保持外界和中耳腔中的氣壓平衡。感冒、鼻竇炎或是咽炎等疾病和鼻息肉或鼻甲腫大等機械阻塞會使中耳腔中的空氣量不足,只被吸收無法補充,使中耳腔形成負壓,進而導致水腫或淤血,使耳膜內陷,發生中耳炎。嬰幼兒的中耳腔與耳咽管處于水平狀態,發生該病變的幾率高,稱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卡他性中耳炎的主要類型,危害性極大,會導致聽力下降和耳聾,需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這種疾病的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會使咽鼓管嚴重阻塞,形成中耳負壓,導致鼓室內黏膜嚴重腫脹和充血,使液體直接漏出,導致中耳內存有積液。其可發病于兒童或是成人,但是兒童的耳部生理結構更特殊,咽鼓管的實際直徑只是成人的一半,再加上免疫力低,所以發病率更高。在患上中耳炎以后,疾病早期并不會出現癥狀,聽力水平也正常,但是在長時間患病后,就會發生傳導性耳聾情況,此時的聽力水平開始下降,耳朵中有明顯的悶脹感,并且會出現耳鳴情況。成人或是年齡稍大的兒童患者會主訴為耳朵悶,感覺有東西塞進耳朵,并且耳朵里面有嗡嗡的聲音。但是小寶寶則不會主訴,只通過哭鬧、抓耳朵或是用頭摩擦枕頭等方式表達不適。莫名發熱和打鼾也是中耳炎的判斷標準。
該病的診斷方法主要是鼓膜觀察,若鼓膜內陷,光錐變形、縮短或是消失,且錘骨柄發生后移或上移,錘骨外突,則可初步判定為該病。拔瓶塞聲也可以診斷該病,方法是將瓶子緊壓耳屏,迅速離開,如果耳朵有拔瓶塞聲音則為患病。聽力檢查能夠通過相關實驗評測傳導性耳聾,判斷聽力的損失程度。CT掃描能夠利用中耳系統的密度顯影判斷病情。
如果能夠盡早發現這種疾病,并進行科學處理,患者的聽力能夠完全恢復,但是治療時機過晚,疾病發展至嚴重時期,中耳長時間處在負壓狀態,就會使中耳內部的積液極為粘稠,并和耳膜發生粘連,若粘連上聽骨,就會導致聽力永久性下降。腺樣體肥大和鼻孔阻塞等都會導致咽鼓管壓迫,進而引發咽鼓管的生理功能嚴重障礙,也會導致該病。所以,在發現腺樣體明顯肥大后,應該到耳鼻喉科進行耳鏡檢查和體格檢查,并接受聲導抗測試,以確診疾病。確診后,聽力未下降患者可以繼續觀察三個月,因為有自愈病例。但這三個月里應該注意聲阻抗和鼓膜復查,若病情減輕,則無需治療。對于聽力下降的患者應該遵醫囑用藥,定期評價藥物效果,促進聽力恢復。它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消炎藥,向鼻內滴收縮血管的治療藥物,目的是促進耳咽管口部位的黏膜收縮,使管口變大,輸入空氣,保持中耳壓力平衡。積液多時,應進行耳膜穿刺治療,將積液抽吸出來,再進行耳咽管通氣處理,避免耳膜粘連。同時輔以高負壓吸引治療,能夠保證療效。此外,應該積極治療耳咽管功能性疾病,提高中耳炎的根治性。
在大眾認知中,中耳炎的病因是耳朵里進了東西,這種情況導致的中耳炎會出現流膿癥狀,就診率高,治療也及時。但是還有其他類型的中耳炎并不會出現流膿癥狀,如分泌性中耳炎。這種疾病不會伴有流膿癥狀,但對聽力的危害性較大,嚴重者會耳聾。當患者出現耳悶、耳朵有堵塞感、低調耳鳴等癥狀時,則考慮是該病,需要進行耳鼻喉全面檢查。對于嬰幼兒而言,若原因不明的多天發熱,并伴有用手抓耳朵等表現,也可能是該病,可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