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輝
【摘? 要】目的:對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常見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進行探究和總結。方法:本研究選擇性回顧了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之間在某院進行了治療的150例急危重癥患者治療的資料,對其在急救護理過程當中較為容易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總結出相應的對策。結果: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醫護人員缺乏搶救能力、搶救記錄缺少完整性、醫患溝通不及時和搶救設備沒有完整性四個主要問題,其中醫護人員搶救能力不足的發生例數為58例,發生概率為38.7%,搶救記錄缺少完整性發生例數有39例,所占比例為26.0%,搶救設備沒有處于完全備用狀態發生例數為55例,所占比例為36.7%,醫患溝通不及時發生例數為76例,所占比例為50.7%。結論:在對急危重癥患者進行搶救護理時非常容易出現醫護人員缺少搶救能力、設備未處于備用狀態、搶救記錄缺少完整性和醫護配合默契不夠等問題,必須對這類問題進行關注和解決,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護理的水平。
【關鍵詞】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問題;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178-02
眾所周知,在急危重癥患者進行搶救過程中,醫護人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必須熟練使用各類的急救設備配合醫生的工作,確保患者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1]。但是,在搶救急危重癥患者時,大多數醫護人員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大大影響著護理的整體質量。本文正是基于此,主要選擇了150例患者作為對象,對對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常見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進行探究和總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選擇性回顧了150例急危重癥患者治療的資料。所有患者當中男性患者的例數和女性患者例數分別是78例和72例,患者中最大年齡值是82歲,最小年齡值是14歲,年齡平均值為57.1歲。整理相關資料,并且回顧分析了在研究患者急救護理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
2結果
2.1護理中常見問題分析 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醫護人員缺乏搶救能力、搶救記錄缺少完整性、醫患溝通不及時和搶救設備沒有完整性四個主要問題,其中醫護人員搶救能力不足的發生例數為58例,發生概率為38.7%,搶救記錄缺少完整性發生例數有39例,所占比例為26.0%,搶救設備沒有處于完全備用狀態發生例數為55例,所占比例為36.7%,醫患溝通不及時發生例數為76例,所占比例為50.7%。具體數據情況如下表1。
3討論
3.1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常見問題
3.1.1醫護人員缺乏搶救能力在急診科當中,因為其工作環境的原因,導致可是內部的醫護人員工作量以及工作壓力都非常的大,在日常工作時沒有特定的工作時間,工資也普遍較低,許多科室內部護士并沒有例會進行進一步的深造,導致其缺少一定的先進護理知識[2]。同時可是內部一些經驗比較豐富且年長的醫護人員因為無法適應急診科科室內的工作壓力而轉向了其他的科室,而科室內部的年輕醫護人員則缺少一定的經驗,自身的急救意識也不高,導致科室內部護理水平不平衡,綜合素質普遍偏低[3]。
3.1.2搶救記錄缺少完整性
急危重癥患者往往存在病種多、數量多和復雜性的特點,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如果可以完成好相關的護理搶救記錄也可以為后續搶救提供非常寶貴的數據支持。但是,目前科室內部普遍存在醫護人員過于重視搶救患者,很少主動進行搶救記錄的填寫,往往是在患者病情恢復至穩定狀態之后才開始依靠自身的會議來進行搶救記錄的填寫,使得搶救記錄缺少一定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真實性。
3.1.3搶救設備沒有處于備用狀態
在醫院內部規定的急救物品管理規定中要求醫院內各類搶救設備處理100%的完好概率,處于可以備用狀態。在搶救急危重癥患者時,一般都采取口頭醫囑的方式進行用完,待搶救結束之后再另行補開醫囑。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搶救工作當中,往往會出現醫生沒有及時進行醫囑補開的情況,后續醫護人員也沒有及時補充,導致后續搶救過程中出現無藥可用或者是藥品數量不夠的情況[4]。此外,科室內損壞了的急救器械也存在沒有及時標注和送修就回歸原位的情況,醫護人員在日常物品交接過程中也沒有及時地對急救器械數量和使用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導致可是內部搶救設備不夠,耽誤患者治療的時間。
3.1.4醫患溝通不及時
因為急診科室當中大多為病種多且病情急的患者,再加上搶救環境的開放性特點,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無法正確估計其病情的治療效果,因此無法很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診治和操作[5]。然而醫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也沒有及時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導致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存在誤解,導致雙方發生沖突。
3.2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常見問題的具體應對對策
3.2.1對搶救流程進行優化
對急危重癥患者搶救的具體步驟進行合理的優化能夠有效提升醫護人員工作的條理性和職責的明確性,大大降低搶救所需的時間。在急診科室內部制定出急危重癥患具體的搶救路徑,提高醫護人員之間的默契程度,讓患者能夠得到更加具有預見性和更加有效的治療措施,避免由于醫護人員個人素質所造成的遺漏,進而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的概率[6]。
3.2.2提升對醫護人員培訓和考核的力度
對醫護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以及職業道德教育不單單可以強化醫護人員的責任心以及急救觀念,還可以讓醫護人員提升自身的搶救時間意識,在搶救過程當中做到分秒必爭。此外,為了更好地提升醫護人員的工作水平以及日常應對突發事件的具體能力還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保證每一位醫護人員的護理技術都能夠過關,同時要求醫護人員必須熟練掌握電顫以及心肺復蘇等等急救技能,及時給予患者全面的護理措施。醫護人員依據規定必須對搶救護理記錄進行及時、全面和規范的填寫,確保搶救記錄完整程度。醫護人員還需要多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提升患者家屬對于搶救工作的配合度,積極鼓勵醫護人員進行急救護理技能的學習,使其能夠更好地完成患者的搶救工作。
3.2.3提升急救設備管理力度
醫護人員需要定期對科室內部的搶救設施進行檢查,熟練把握各種設備的操作方法,定期消毒急救物品,確保其沒有失效、過期和變質。在完成搶救工作后,必須對急救設備進行及時的檢查,由專人進行管理,確保設備的完好程度,避免發生因為急救設備原因所造成的護理工作受阻或者是搶救時間耽誤情況,提升患者的搶救成功概率。
3.2.4對急診護理任務進行細化
提升醫院呵呵科室之間的協調力度,在必要情況下保證能夠全員對搶救秩序進行維護,細化急診護理任務,合理處理急診任務與人員調控的聯系,全面提升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概率。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要對急危重癥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問題加以重視并且予以解決,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搶救護理工作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輝瓊. 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常見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J].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07):107.
[2]王浩,劉會樂,武曉攀. 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06):1082.
[3]潘翠環,方杰,陳艷. 康復醫學科常見急重癥的原因分析[J]. 現代醫院,2015,15(12):147-149.
[4]吳云梅,王瑤,韋娟梅. 搶救急危重癥孕產婦的護理體會[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05):698-699.
[5]汪暑萍,鐘利君,沈小群. 優化搶救流程在急診危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07):104-105.
[6]周春苗,黃俊. 神經內科急危重癥患者搶救中存在的問題及護理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0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