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瓊
【中圖分類號】R19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024-01
創傷骨折主要表現為患處發熱、疼痛和腫脹等,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不便,而致使創傷骨折的原因往往有很多,比如,高處墜落,車禍,這種創傷性的疼痛大多數患者是難以忍受的。疼痛控制方法對緩解患者疼痛有緩解作用,且獲得的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本文就疼痛控制在創傷骨折患者中應用的方法進行以下研究。
1 成立疼痛控制小組
創傷骨折患者在住院的時候因為疼痛自身并不能自理,這個期間往往是需要有專門的人員來為其服務的,這對患者的病情有促進作用。所以我們應當成立相應的疼痛控制小組,其中小組成員應當包括主治醫生、麻醉師以及其他相關專業護理人員,這是最基本的配置也是不可缺少的人員,護理小組的工作職責就是為患者進行醫療服務,定期的組織醫護人員不斷學習疼痛控制護理的基本知識,讓醫護人員具備最基本的疼痛控制護理常識,并對他們定期進行考核和評價,以此來檢測護理知識是否掌握[1]。此外,我們還應規范疼痛控制工作的相關制度,不斷提升疼痛控制護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例如,規范交接班制度、各類康復儀器的使用制度等,同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如,評估疼痛等級、結合疼痛等級針對性的進行護理等等,進而充分發揮疼痛控制護理小組的作用,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提升滿意程度。
2 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
成立好疼痛控制護理小組之后,我們還應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評估的目的為了醫護人員能夠根據評估結果及時的對患者病情快速的采取措施,以此來緩解患者身心和身體上的疼痛感,進一步安撫患者治療之后心中忐忑不安的情緒[2]。其中評估工作應在患者治療之后的2個小時以內進行,及時對患者治療后的首次疼痛進行詳細分析和評估,評估內容應當包括患者治療的時間、疼痛部位、疼痛持續時間、心理情緒、不良反應以及睡眠質量等。此外,在對患者進行探討評估時倘若其疼痛系數小于3分,護理人員應每天9點左右進行評估,反之疼痛系數大于5分的時候應待患者鎮痛之后的20分鐘之內再進行一次疼痛評估,后續每次間隔4小時就要對其進行疼痛評估,進而在發現問題時能夠及時采取措施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3 采取非藥物疼痛控制
除了上述藥物疼痛控制之外,我們還應采取非藥物疼痛控制,這對創傷性骨折患者的治療具有促進作用。非藥物疼痛控制主要包括環境護理、體位護理、鎮痛護理。環境護理是指在患者的病房中添置一些新鮮的植物或者是鮮花,時刻保持病房的整潔度、舒適度,當然也可以適當的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來撫慰患者心情。體位護理則是指在患者治療之后,對于那些患處疼痛感較強且不能自理的患者給予幫助,例如,可以輔助患者進行適當的康復練習,抬高患者腫脹的部位使其保持中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肌肉出現僵硬或者是萎縮的現象,以此來促進患者患處血液循環。此外,鎮痛護理是指在患者接受治療之后采取冰敷,進一步減少患處的疼痛和防止出血,后期在采取熱敷的方式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血肌肉萎縮的現象,進而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早日康復。
4 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疼痛教育
為了幫助患者早些從疼痛感中走出來,我們還應對患者和家屬進行適當的疼痛教育指導,這對創傷性患者的康復治療具有促進作用[3]。例如,可以開展疼痛控制控制知識講座、醫學手冊和了解等方式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幫助,這些方式都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屬對創傷性骨折康復知識的有效途徑,使其了解哪些疼痛會影響人體正常機能,如,患者劇烈疼痛會出現神經功能的損傷等,又有哪些疼痛是可以通過措施有效避免的,如:進一步讓患者和家屬學會疼痛評估的使用方式方法。同時醫療從業人員還應鼓勵患者將自身的疼痛感表達出來,與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溝通和交流,也要教會患者學會和掌握最基本的疼痛護理措施:如,轉移情緒、傾聽輕音樂等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進而發揮疼痛控制護理的作用,讓患者能夠早日康復出院回歸正常工作和生活 。
綜上所述,相比常規性護理措施,疼痛控制效果更明顯,不僅可以緩解患者身體上的疼痛,還可以緩解患者心理上的痛苦。而要想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我們還應成立疼痛控制小組,并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和采取非藥物疼痛護理,同時還應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疼痛教育,如,患者疼痛時需轉移其注意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患者從疼痛中快速走出來。
參考文獻
[1]李靜仙.疼痛控制護理在創傷骨折患者康復中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 (17):157-159.
[2]侯宇艦,趙彩英,喬建華,丁楠.疼痛控制護理在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應用及對其護理滿意度和疼痛程度影響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3):13-14.
[3]閆康康.疼痛控制護理在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應用及對其護理滿意度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04):25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