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寧 姜帥
【摘? 要】兒科患者的護理工作與對成人的護理有所區別,主要原因是兒科患者的年齡較小,對護理工作的認識程度和自覺性較低,而且兒科患者的身體素質較弱,醫護人員對護理過程中的強度要有適當的把握。隨著人們權益意識的增強和對兒童健康的關注,對患兒的治療和護理稍有不慎,極易造成醫療糾紛,不僅阻礙了患者的病情康復,還嚴重影響了醫院的聲譽。本文對影響兒科護理的風險性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因素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以此來改進對兒科患者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兒科護理;風險因素;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R24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228-01
護理工作可以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減少疾病以外的因素影響患者的病情發展,同時還可以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傳統的病患護理主要依靠患者本人或者家人,但是本人及家屬對于疾病的認識不足,醫療知識欠缺,因此護理效果不佳[1]。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醫院的專業護理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廣泛需求且需求的標準越來越高。兒科患者由于其身體機能發育不全抵抗力較弱,因此兒科患者的人數較多,對護理的需求較強。另外,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且缺乏自我護理的意識,對疾病的發展和身體狀況認識程度不足,需要醫護人員更加細心和專業。同時,由于家長對兒童的關注程度偏高,因此容易產生緊張、焦慮和偏激的情緒,發生糾紛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兒科的護理工作一定要更加嚴謹和科學,本文通過分析兒科護理中容易出現的風險問題及相關因素,有針對性的制定了相關的解決措施,為全面提高兒科護理水平提供參考資料。
一、兒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
1.1、護理技術不專業
影響護理效果的首要因素就是護理人員的技能是否專業,護理不同于普通的照顧,護理是有針對性的對患者的身體進行輔助性治療,不僅需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還需要熟練掌握護理技巧,熟悉設備的操作規范,是一種具有科學性的行為。專業的護理技術能夠加快患者的康復,減少患者的痛苦。兒科患者表達能力不足,對于身體情況不能清楚說明,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不專業,可能會導致兒科患者的病情診斷出現偏差,或者不能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影響,失去最佳的治療時間,增加治療的難度。其次,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先進的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配合,在此基礎上制定的護理方案也越來越復雜,而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欠缺或者護理經驗不足,都會降低其護理質量。比如藥物的使用沒有根據患兒的特殊體質進行適當的調整,或者輸液時的位置選取不合適等。
1.2、服務觀念落后
護理人員的服務觀念和態度也是影響護理效果的風險因素。觀念引導著行為,護理觀念的落后直接導致了不恰當的護理行為,影響護理效果[2]。具體表現為: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態度不耐煩、生硬或者漠視;缺乏責任心,工作環節不嚴謹;與患者的溝通效果較差,沒有給予患者應有的尊重,缺少護理相關知識的指導等。護理人員的觀念落后,除了對患者服務不到位,還缺乏自我的正確認識,忽視自身素質的提高,長此以往將影響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兒科患者對醫生治療的配合程度較低,家屬的關注程度較高,如果護理人員觀念不正確,很容易引起家屬的反感,影響兒科患者順利接受治療,導致醫患關系不和諧。
1.3、法律意識淡薄
醫患糾紛在醫療過程中普遍存在,對此類糾紛進行調節和審訊的過程中,醫院的診療記錄和患者相關資料是重要的證據,對于維護醫院的權利有重要的作用[3]。但是,護理人員缺乏法律意識,經常出現對患者相關資料的填寫不準確或者不完整,或者護理工作的細節記錄不清楚等問題,在提供資料時,首先體現的就是院方護理工作的失職,即便實際工作中各方面的護理工作都很到位,也缺乏了證實事實的有力證據。
1.4、管理制度不科學
沒有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護理人員的工作標準也因此模糊,工作流程雜亂無章,護理質量難以得到改善。管理制度的欠缺使管理人員對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不能及時的發現,也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護對策,增加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同時,沒有科學的管理制度,醫護人員的工作銜接也容易出現問題,造成護理不及時加重病情發展等現象。培訓力度小,沒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沒有評判標準和獎懲方案等,也是管理制度缺失的表現。
二、風險因素的防范對策
2.1、增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
專業的護理技能是防范護理風險的重要保證。兒科患者因身體及年齡的特殊性,對護理的需求標準較高。首先護理人員要對患兒的用藥標準有合理的了解,在藥量和藥品種類的選擇上可以根據患兒的實際身體狀況進行科學的選擇和配置。其次對于兒科護理的相關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要熟練掌握,嚴格按照儀器的操作標準進行操作。再次還需要護理人員對基礎性的護理工作要認真、有條理,達到每個環節的護理標準。比如對嬰兒的沐浴、更換尿布等基礎工作,要注意護理人員的個人衛生和操作步驟。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護理技能,才能及時發現護理風險的存在,采用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提高兒科護理的護理效果。
2.2、建立正確的服務觀念
護理人員的服務觀念直接決定著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具體的護理行為,只有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觀念才會促使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工作標準,規范自己的行為,端正工作態度。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念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注重護理工作的細節處理,著重細節不僅可以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也可以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促進醫患之間的信任。兒科患者年齡太小,對疾病還沒有正確的認知,因此溝通中有一定的困難,家長往往關心則亂,情緒容易受到孩子的影響而過于激動,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做好細節服務,減少家長的疑慮。同時,為了全面的了解患兒的病情,護理人員還需要與家屬建立良好的溝通,保持態度和藹,給予家長科學的建議,盡量滿足家長的需求,配合家長辦理患者診治的相關手續,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2.3、增強法律意識、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醫院要對醫護人員進行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加強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一方面使醫護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遵紀守法,嚴格按照法律的相關規定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對一些治療事項履行告知義務;一方面要加強內部管理,保存好患者檔案等關鍵性的證據,必要的時候維護本院的利益。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建立適合本院的科學管理制度,比如人員的晉升制度、工作流程、薪酬制度以及獎懲制度等,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規范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完善護理質量。
三、結束語
兒科護理中因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素質的特殊性,對護理的標準要求較高。護理人員必須通過良好的溝通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具備專業的護理技能及豐富的護理經驗,才能預見風險的發生并及時防治,同時有效的避免風險因素的存在,提高兒科護理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英杰, 李楊. 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干預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11(1):98-102.
[2]周文娟, 彭麗媛, 龍艷麗. 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包頭醫學, 2016, 40(4):252-254.
[3]孫娟. 肢體語言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 人人健康,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