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9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072-01
念珠菌陰道炎是常見的陰道內感染炎癥,患者多以排尿不適、外陰或陰道燒灼感、疼痛、奇癢難忍等癥狀,病菌侵襲尿道時還可導致尿頻、尿急、尿痛,患者陰道分泌物雖然無異味,但外陰充血紅腫,搔抓過度可導致外陰皮膚破潰,白帶為凝乳或豆渣樣,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白帶存在芽孢或菌絲。
陰道念珠菌的發病原因為:女性生殖系統特殊的生理結構決定了這一部位多事地帶的性質,陰道結構中陰道口與外界相通,周圍鄰近外陰區,外陰區容易被尿液、腺體分泌物、肛門排泄物污染。陰道平時又有經血和白帶流出,且陰道口溫暖潮濕的環境為真菌感染提供了條件。大部分陰道真菌為白色假絲酵母菌,放線菌和陰道纖毛菌則十分罕見,能導致陰道感染炎癥的病菌85%為白色念珠菌,這種細菌多分布在正常人的消化道、陰道、皮膚和口腔中,因此陰道念珠菌感染多為內源性條件致病菌感染,雖然大部分時間白色念珠菌在陰道中并不會產生危害,但在陰道微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后則容易感染陰道念珠菌病。目前診斷陰道念珠菌感染時多依靠患者典型體征和真菌檢驗,以確定真菌作為診斷依據。
1 標本采集
采集陰道分泌物標本前24小時禁止陰道灌洗、局部用藥、盆浴、房事,以免生理變化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操作時所用的棉拭子、消毒刮板、吸管不能粘有任何潤滑劑和化學試劑,并保持干燥清潔;使用窺陰器前可使用少量生理鹽水對表面進行濕潤,根據檢驗目的選擇合適的標本取材部位,例如陰道深處、宮頸管口、陰道后穹窿等部位多使用棉拭子取材,操作前先以鹽水浸濕,隨后制備生理鹽水涂片進行陰道分泌物檢驗,將其涂制成薄片后以95%乙醇固定,采取革蘭染色、巴氏染色、姬姆薩染色檢驗可篩查出病原微生物。
2 濃集法檢驗
將標本放置在清潔的干燥試管內,加入氫氧化鈉溶液1mL后混勻,水浴3~5min,溫度為37%,隨后取出標本以1500轉/min的速度離心5min,將濃集的沉淀物取出制作成涂片,顯微鏡下觀察,可對不同種類的真菌進行觀察,并能提高陰道念珠菌的檢出率。
3 濕片檢驗
與生理鹽水懸滴法滴蟲檢查方法相同,若有必要,可在涂片上滴1滴氫氧化鉀溶液,混勻后加上蓋玻片,低倍鏡下通常可觀察到假絲酵母菌的假菌絲和卵圓形孢子,隨后以高倍顯微鏡再次確認,高倍鏡視野下通常可觀察到無色透明、卵圓形的單個或成群的分枝狀、鏈條狀、芽生孢子,此時即為檢出真菌。若將陰道分泌物取出并對其進行革蘭染色,隨后鏡下觀察,則能觀察到呈分支狀或鏈條狀的假菌絲以及卵圓形的革蘭陽性孢子,形態同樣為分枝狀或鏈條狀。
4 培養鑒定
培養法是鑒定真菌的常用檢驗方法,將陰道分泌物接種到真菌培養基上,根據分離培養的形態特征以及菌落涂片鏡檢觀察到的芽生孢子和假菌絲進行判斷。(1)將溫度設置為25~37℃,接種到沙氏培養基中,菌落都能生長成高出培養基表面、閃光、質地軟而平滑、奶油色的酵母樣菌落,而陳舊的菌落則出現皺褶,顏色逐漸變深且質地變硬,培養基中央有氣泡出現,氣泡中不存在菌絲但營養菌絲豐富,鏡下觀察可發現大量的芽生孢子和假菌絲;(2)而接種到葡萄糖蛋白胨液體培養基中在37℃環境下持續培養48小時,可發現白色念珠菌管底生長,且無菌膜。將0.005%濃度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加入到葡萄糖蛋白胨瓊脂后,白色念珠菌會變為淡紅色或無色變,而其他酵母菌或念珠菌則會出現紅色,熱帶念珠菌色變最為明顯,呈深紅色甚至紫色;(3)接種到玉米吐溫-80瓊脂培養基中在25℃的條件下培育24小時,可發現白色念珠菌頂端后厚壁孢子形成,且存在大量樹枝狀菌絲:(4)在0.5mL~1.0mL正常人血清中接種純培養的念珠菌,37℃環境下培育30分鐘~3小時,可觀察到念珠菌有芽管產生,且芽管長于細胞3倍以上,末端寬度僅為細胞的一半。
陰道念珠菌檢查能為女性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提供重要依據,濃集法檢驗、濕片檢驗和培養鑒定是常用的三種陰道分泌物念珠菌檢驗方法,檢驗時首先要注意標本采集和制備質量,做好取材統一、檢驗及時,靈活選擇檢驗方法,提高檢出率和準確度。
參考文獻
[1]吳允暉.陰道分泌物念珠菌感染三種快速檢測方法比較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67):48-49+52.
[2]文舒婷,陳蕊娟,剡淑霞,何榮霞.不同微生物檢驗法對陰道內念珠菌感染情況的檢驗效果對比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08):30-31.
[3]劉小琦,杜瓊,劉祥琴.陰道分泌物念珠菌感染檢測方法對比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35):4927-4929.
[4]李葉靜,吳曉莉,高晗.284例陰道炎患者陰道分泌物檢驗結果分析及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7,26(02):45-48.
[5]程衛萍.179例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菌種分布及藥敏分析[J].中國真菌學雜志,2016,11(01):44-45.
[6]蔣楠,呂時銘.重視陰道微生態平衡失調的另一種形式[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8,41(4):254-255.
作者簡介:
王春容,檢驗科,主管技師,畢業于川北醫學院,大學本科學歷,擅長臨床基礎檢驗,致力于檢驗醫學相關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