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凱

摘 要:現行《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 50140-2005,自2005年10月1日起實施,原規范GBJ140-90同時廢止。新的規范調整了一些過去既定的概念,需要充分的理解掌握,才能正確的執行新規范。論文結合新標準的規范內容與西北油田1#中間站現場滅火器配置情況進行對比,以進一步發現、糾正現場滅火器配置中出現的問題并予以淺析。
關鍵詞:滅火器;滅火器配置場所;計算單元;手提式滅火器;滅火級別
滅火器作為第一線的滅火(力量)設備,以其輕便靈活、可移動、操作簡便的特點,在撲滅初起火災、減少人員傷亡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滅火器種類、型號多樣,適用條件也有差別,對滅火器科學選型、配置,是保證滅火器更好發揮其功效、保障人員及財產安全的需要。
1 新規范的主要術語解釋及調整內容
1.1 術語
1.1.1 計算單元:滅火器配置的計算區域
計算單元可分為兩大類:①建筑物中的一個獨立的滅火器配置場所,一個特殊的房間;②若干個相鄰的且危險等級和火災種類均相同的滅火器配置場所的組合部分。
1.1.2 滅火器保護距離
滅火器配置場所內,滅火器設置點到最不利點的直線行走距離。滅火距離:是指發生火災時,滅火器能有效滅火的操作距離。主要針對滅火器滅火操作而言,與滅火器的型號、規格有直接的關系。
1.1.3 滅火級別
表示滅火器能夠撲滅不同種類火災的效能,由表示滅火效能的數字和滅火種類的字母組成。
1.2 相關符號
滅火器配置設計計算符號:
Q:計算單元的最小需配滅火級別(A或B);S:計算單元的保護面積(m2);U:A類或B類火災場所單位滅火級別最大保護面積(m2/A或m2/B);K:修正系數;Qe-計算單元中每個滅火器設置點的最小需配滅火級別(A或B);N-計算單元中的滅火器設置點數(個)。
1.3 滅火器的配置
一般規定:一個計算單元內配置的滅火器數量不得少于2具;每個設置點的滅火器數量不宜多于5具。
2 滅火器配置計算在西北油田1#中間站的運用:(以加熱爐操作間為例)
將加熱爐操作間作為一個計算單元,長20米、寬4.2米,滅火器配置情況為:
①滅火器設置點有三個N=3,分別位于東北角、中部及西北角;②每個設置點各1臺MFZ/ABC35kg推車式干粉滅火器,銘牌標識:滅火級Q=233B。
由計算公式:
Q=KQe=
得出:
S≈84m2(長20米×寬4.2米)
U=0.5(取嚴重危險級單位滅火級別最大保護面積)
K=1.0(取未設室內滅火栓系統和滅火系統的修正值)
Q=168B(理論要求滅火級別)
Qe=56B
=699B(實際滅火級別)
2.3 滅火器配置分析
2.3.1 新規定
B、C類火災場所,嚴重危險級,所要求的單具滅火器最小配置滅火級別為89B。加熱爐操作間單具滅火器MFZ/ABC35型推車式干粉滅火器銘牌標識顯示的滅火級別為233B。
2.3.2 說明
通過計算得:699B>168B,即:實際滅火級別>理論要求滅火級別,所以加熱爐操作間的滅火器配置數量達到嚴重危險級的要求。
2.3.3 存在問題
①實際滅火級別遠遠大于理論要求滅火級別,所以造成了浪費;②35kg推車式滅火器體積較大,身材嬌小的女性單獨操作起來 較困難。
建議:將加熱爐操作間滅火器設置由三處變為兩處,將MFZ/ABC35型推車式滅火器變更為MFZ/ABC6型手提式滅火器(將實際配置滅火級別由699B變為356B),每處設置點分別配備兩臺MFZ/ABC6型手提式滅火器,并分別放置在靠近北墻內側,分別距離東墻及西墻直線距離各7米處,以實現這兩個設置點所配置滅火器經濟實用、明顯醒目,便于取用的目的。從而達到標準中所規定的單個計算單元滅火器配置規范要求。
3 結合1#中間站實際,提出的建議:
①滅火器的選擇應考慮滅火器人員的體能。因轉油站女工較多,為便于操作,故可適當減少推車式滅火器的配置,適當加配手提式滅火器,以便于能夠迅速有效的撲滅初期火災;②可在滅火器箱正面、滅火器筒體的銘牌或者滅火器上方墻體貼發光標志或涂抹夜光粉、夜光漆。
通過對西北油田1#中間站滅火器配置實際情況與新頒布的國家標準進行對比,使我對新消防規范有了系統的理論認識,在實際滅火器配置的測量、計算過程中,更進一步體會到了在實踐操作中新法規的指導作用,并據此來更正1#中間站滅火器先前的問題,最終達到論證糾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傳平,唐祝華,劉保平.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D].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