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革舉 楊定華
摘要:目的:評判采用不同檢測方法,對痰液標本中結核桿菌檢測結果的影響。方法:使用隨機平行分組方法,將我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擷取的230例結核桿菌檢測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兩組人數均為115例。兩組均接受X線檢查、結核桿菌素檢查。研究組在此之上,經PCR檢查,參照組經涂片檢查,對比兩組的診斷效果。結果:研究組和參照組的診斷情況相比較,均存在明顯的差異性,P<0.05。結論:結核桿菌檢測中,實行PCR診斷效果較好,可提高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建議在臨床方面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不同檢測方法;痰液標本;結核桿菌檢測;檢測結果
結核桿菌,侵入到人體后,會引發結核病,屬于傳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多見經呼吸道、咳嗽、打噴嚏、粉末噴出體外等感染[1]。和細菌在組織細胞內頑強增值所致炎癥反應,會引發遲發性變態反應,這時結核桿菌會經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受損的皮膚黏膜進到人體中,對多個組織器官構成侵犯,進而引發相應的器官結核病。本次研究,將接受結核桿菌檢測患者作為試驗對象,評判在X線檢查、結核桿菌素檢查的基礎上,分別進行PCR檢查、涂片檢查的臨床價值。
1.臨床資料、方法
1.1臨床相關資料
經隨機平行方式將我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期間,所擷取230例結核桿菌檢測患者,分為研究組115例、參照組115例。研究組男性、女性各64例、51例;年齡搜集范圍25~70歲,平均(47.5±4.4)歲。參照組男性、女性各67例、48例;年齡搜集范圍24~70歲,平均(47.2±4.2)歲。兩組結核桿菌檢測患者的臨床相關資料,均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加以嚴格處理,組間比較,均未見統計學的意義,P>0.05。
納入標準: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并發其他氣質性病癥者、心腦血管疾病者、精神障礙者、免疫功能障礙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妊娠期/哺乳期者。
1.2方法
入院后次日,兩組均于清晨取患者痰液標本,采取痰液+2倍體積4%的NaOH溶液混合,置于常溫下保存20min。然后,提取1ml痰混懸液,放置在1.5ml的離心管中,以每分鐘13000r的速率離心處理,離心時間為5min。然后,將上層清液去除,在離心管中添加1ml的生理鹽水,在底部沉淀重新混選,以相同的速率離心處理5min。這時將上清液去除,添加50ug的結核桿菌稀釋液,確保底部沉淀重新混懸,混懸液利用細胞破碎超聲設備處理15min。
1.2.1 參照組經涂片檢查,對完成處理0.1ml的痰液標本,在載玻片右側2/3位置,均勻涂抹為1×1.2cm的卵圓形痰膜,合理設置厚度。自然風干后,進行加熱固定處理,此時可加染液,完全覆蓋痰膜,加熱到存在蒸汽后,染色5min。最后,進行水洗、加脫色劑操作,實行玻片干燥鏡檢。
1.2.2 研究組經PCR檢查,采取0.1ml完成處理的痰液標本,嚴格遵循PCR試劑盒檢驗即可。
1.3觀察項目
評判兩組結核桿菌檢測患者的診斷敏感度:病理確診病例,為真陽性;假陽性,為誤診病例;假陰性,為漏診病例;真陰性,為未患病病例。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敏感度。
1.4統計學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臨床數據,均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計數資料率%和兩組診斷情況的對比,均借助X?實行統計學檢驗。兩組結核桿菌檢測患者的對比數據為P<0.05時,能夠判定存在統計學的意義。
2.結果
研究組和參照組的診斷情況進行比較差異存在,P<0.05,如表1。
3.討論
肺結核,屬于全球重點防控傳染疾病,發病后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方面一般會通過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然而長時間服用抗生素,會導致患者產生一定的耐藥性,無法保證臨床效果。與此同時,治療期間容易受到藥物因素、代謝產物因素影響,對患者的肝臟構成損傷,引發肝臟病變、急性肝臟功能衰竭等情況。針對于此,臨床方面需及早實行診斷,并在確診后做好患者的隔離工作,防止經飛沫于未感人群傳播[3]。本次研究,采用了涂片檢查、PCR檢查,均可對肺結核患者痰液中的結核桿菌檢測,具有特異性高的特點。但是,經后者檢測的檢出率更高,且能保證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操作簡便、有效。
綜上可知,PCR檢測應用于結核桿菌檢測中,能保證診斷結果的可信度,應用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方面廣泛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佚名.不同結核桿菌檢測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9):141-142.
[2]李君蓮.RNA恒溫擴增技術快速檢測痰標本中結核分枝桿菌的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A01):68-70.
[3]劉清文.痰標本質量對抗酸桿菌檢出率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7,25(7):1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