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鈴 李陽 王軍陽 邱燕妮
【摘? 要】目的:探究重癥醫學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價值。方法:以重癥醫學科患者100例為此次研究對象,所選時間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中心隨機化法分組,實驗組行優質護理服務,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服務,分析2組重癥醫學科患者護理的結果。結果:實驗組重癥醫學科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較對照組高,其醫療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癥醫學科患者接受優質護理服務,可增加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對醫療糾紛的發生控制。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重癥醫學科;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215-02
引言
優質護理服務在我國重癥醫學科全面開展并且實踐,主要針對全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高標準的工作要求、具有特殊性的護理對象,突出科學化管理模式運用到科室管理當中,人性化的護理模式運用到患者當中,讓患者在護理中感受到親情化,開拓創新的理念。本研究主要對重癥醫學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價值作觀察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以重癥醫學科患者100例為此次研究對象,所選時間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中心隨機化法分組。實驗組(n=50)中,其年齡范圍為20歲-75歲,年齡均值為(43.01±5.02)歲,其中37例為急性腦血管意外,5例為呼吸系統疾病,5例為外傷,3例為大手術后患者,男25例,女25例。對照組(n=50)中,其年齡范圍為21歲-74歲,年齡均值為(42.96±4.87)歲,其中35例為急性腦血管意外,6例為呼吸系統疾病,5例為外傷,4例為大手術后患者,男26例,女24例。對比2組重癥醫學科患者的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2組間的可比性較好。
1.2方法
優質護理模式主要以親情關懷、以德為本的原則開展和諧氛圍。主要原則為:①保證護理質量。臨床護理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基礎護理,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了解,及時與患者保持有效良好的溝通,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這是護理服務精神最直接的體現,醫護之間的關系也直接影響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的質量與效果。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從細致的基礎護理開始,早、晚兩次的護理模式延伸為早、中、晚三次,每天對患者用熱水泡手泡腳,洗頭次數控制在一周兩次,并且全身擦浴也控制在一周兩次,讓患者隨時保持干凈、整潔、舒適的狀態,避免其他并發癥的發生。②與患者隨時保持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讓患者感受到關注關懷,許多患有重癥疾病的患者心理壓力都會過大,常常出現焦慮、痛苦不堪、絕望等心理,所以護理人員不但需要做好日常護理,還需要及時與患者溝通,讓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安撫患者放松心理,讓患者感受到親情的關懷,如果部分患者不能語言交流,可以給予寫字、手勢等交流技巧,使患者增加康復信心。③規范服務,禮儀接待。在家屬探視時間15:00-15:30時,當班護士站立迎候患者家屬,并且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如果患者家屬有不懂的地方及時給予回應,耐心答疑解惑。并且讓患者的家屬及時了解患者身體情況,對于情緒失控的家屬給予安慰。在探視之前為家屬免費提供抗菌洗手液以及消毒液,不但要對患者負責,對患者的家屬也要做到細心問候,耐心解答,使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表示支持與信任。
1.3觀察指標
對2組重癥醫學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醫療糾紛發生率作觀察分析。
護理滿意度:問卷表(0分-60分)評價,0分-36分為不滿意,37分-48分為基本滿意、49分-60分為特別滿意,以基本滿意率+特別滿意率為總滿意率。
1.4數據處理
SPSS21.0軟件,作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卡方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實驗組重癥醫學科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較對照組高,其醫療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展開促使重癥醫學科的護理工作得到全面開展。在護理工作展開的過程中,優質護理服務得到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信任,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讓護理人員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更加的有所規劃,并且學習了更多的新知識。在重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對患者護理方面會消費相對較多的精力,這是因為,病人需要術后心理、心態方面的排解,需要身體周圍環境的濕度以及溫度的合理調控,使用物品的無菌處理,等等其他一系列相對十分嚴格的細菌把控以及病人恢復時期的身體各方面數據的分析。這些護理基本技能都是要求護理人員掌握的,也只有這樣才會對醫療資源會有一個相對時間較短的占據。從而較少影響其他更需要同類醫療資源的病患無發得到相應的救治以及對其整個治療過程甚至是生命安全都會造成的十分不利的影響。基本護理技能要求在相對較為生硬的單純的專業理論基礎之中,融入了更多現代化的元素,使得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更加的注重到“人情味”的融入,更容易放松工作的心情,使身體以及心態真正處于放松的狀態之下,十分有利于患者術后護理過程的推進,有利于患者身體的恢復,也更加的容易向護理人員交遞“信任”。護理人員真正地、全面的了解患者自己身體的恢復情況,有利于治療方案的進一步更加貼切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制定,使患者的恢復過程更加的順利。這不僅僅使得病人能夠較好地進行較為正常的日常生活的簡單行為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醫療事業的現代化發展做出了十分之大的貢獻。它使護理人員盡最大可能的解放自己的時間,培養其更加專業的服務精神以及“同理心”的進一步發展,對每一位病人都能夠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般,無微不至,悉心照料。病人盡快的進行身體及健康恢復,是院方、護理人員以及病人自身共同的期望,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多方面的共贏也提供了十分之便利的條件,適當的護理基本技能要求是人文精神發展在現代化進程之中的進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溫情果實,能夠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療以及康復的過程,減少“生病”給人們帶來的不便,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重癥醫學科患者中,有著較高的價值,可保證患者護理的質量,增加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更加積極配合臨床干預,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率,意義重大,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貞.優質護理服務在ICU重癥患者護理中的實踐與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8):236-237.
[2]楊靜.優質護理服務在重癥醫學科護理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8,5(29):191.
[3]吳應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重癥醫學科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