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慧
摘要:學生時代的心理健康對于整個人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高中時期作為學生逐步成熟的時期,逐漸開始形成了叛逆的心理,倘若不及時的疏導學生的心理健康,會對他們未來的人生價值觀造成不好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造成高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對這一現象提出了相應的改善策略,希望能夠促進我國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逆反心理;策略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以及時代的進步,家長們對于學生的期望越來越高,學生在學校當中也面臨著來自學業和人際交往的雙重壓力,在這些壓力的作用之下容易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高中作為一個學生心理逐漸成熟的階段,倘若學生處在一個壓抑的環境之下,就必然會造成逆反心理的產生。
一、高中生逆反心理概述
逆反心理指的就是人們在心理活動當中產生的不順從的抵觸心理。傳統意義上人們普遍認為逆反心理都是不好的心理,但是從科學角度來說,逆反心理主要分為積極和消極影響兩個部分。逆反心理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創新和意識獨立性的作用之上,在消極影響方面主要表現在學生對現狀的不滿、情緒表達受挫和行為舉止特殊化等等。不管是逆反心理的積極影響還是消極影響,擁有逆反心理的學生普遍存在思維上的主觀隨意性,他們不認同老師和家長的教導,同時對于死板的規章制度十分抵觸。希望擁有自由去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物,容易在行為舉止上標新立異,喜歡穿奇裝異服,希望在人群中搞特殊化,這些都是具有逆反心理的學生共同擁有的特征。
逆反心理是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需要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才能夠使得學生能夠在健康的道路上前進。逆反心理具有盲目性,主要體現在當一個新鮮事物出現在社會當中時,學生們往往不會過多的去考慮事情發生的后果,而一味的去做出抵觸或者是否定的心理活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學生們經常會說的“聽到就煩”,這就是典型的盲目性的逆反心理的現象。逆反心理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突出自我,高中時期的學生往往為了獲得社會以及朋友家長們的關注,在行為舉止和穿著方面都會標新立異,或者是為了突出自己以及自我保護的目的不與其他人過多的交往,形成了更強烈的獨立性。[1]
二、造成高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不僅僅是青春時期獨有的產物,在人生的每個時期都會產生逆反心理,只不過在青春期這種心理的表現更強烈。主要是因為高中是個特殊的時期,而造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的自身心理發展
由于高中生普遍是青春期,他們正處在一個積極發育的狀態,因此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會產生非常巨大的變化。他們的意識逐漸成熟,開始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隨著逐漸步入成人化,高中生逐漸產生了更強烈的自我意識。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高中時期的學生渴望突破家長的束縛去尋求自由,這就是他們想擁有獨立的表現。同時高中生時期學生們更多的希望與家長平等的交流,希望他們把自己當成大人一樣去對待,而不是像小孩兒一樣不斷地束縛自己,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約束自己,這樣就更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抵觸。同時由于高中生的心理不斷的發展,但是處理問題上還不夠成熟,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更容易產生沖突和激烈的表現,在于家長和老師的溝通過程當中會在言語上產生抵觸。其次就是學生之間的差距也會造成高中生逆反心理的產生。高中時期學生活動的最主要場所就是學校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對于高中生的心理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學生成熟得較早,他們的自我意識較強,并且擁有理智的心理,而有的學生發育較晚,心理還不夠成熟,因此在學生的心理當中就產生了差距,學生就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產生逆反心理。
(二)家庭因素的影響
家長一起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高中生逆反心理的產生于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我國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會對孩子過多的偏袒和溺愛,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不讓孩子受到一點傷害和挫折,給孩子打造起一個溫暖的堡壘,這讓孩子降低了對抗挫折的能力,但是同時也在孩子的內心當中種下了溫暖的種子。然而有的家長比較嚴厲,甚至對于孩子過于苛責,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教育,甚至還會用粗暴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給孩子制定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要求,因此,在孩子處于高中階段心智逐漸成熟的時期,孩子希望獲得自由和平等的對待,就會對這類家長的制度產生抵觸。家長的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溫和的家長教育的孩子往往都是樂觀善良,而經常吵架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比較的敏感,更容易產生逆反的心理。[2]
(三)學校環境的影響
學校作為高中生最主要的活動場所,不僅是學生的學習的殿堂,更是培養學生與人交往能力的關鍵場所。老師的教育理念在無形當中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帶來了十分深遠的影響。由于高中上對外界的事物存在了強烈的好奇心,并且當今社會新事物層出不窮,老師在教育學生過程當中要善于運用這些新事物的教育方法。而很多老師秉持著一種傳統型的教育理念,容易在這個方面與學生的思想理念產生分歧,會導致師生之間矛盾的產生,造成學生對于老師教育方法的逆反。學校的規章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逆反心理,比如學校的規章制度當中往往都會采用“不許”“禁止”這一類強硬的詞匯,并且很多學校的規章制度不夠人性化,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會更容易造成學生對于學校規章制度的逆反。在對于學生的評價當中,很多學校一味地強調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個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那些在學習成績上欠缺的孩子得不到關注,逆反心理油然而生。
三、改善高中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高中時期的心理健康發展對于學生的未來人生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所以對于高中生產生的逆反心理,要積極地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來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的人生發展。
(一)高中生的自我情緒調節
高中生出現逆反心理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自身身上,因此高中生需要對自身的心理做出及時的調整,主動的去改變現狀。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新時期,高中生要充分的認識到成績和自我修養的重要性,只有在學校階段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做控制的能力,以及合理的處理好自我意識的發展與心理成熟之間的沖突關系,才能夠在步入社會的過程當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去解決面對的困難。其實就是不要內向積極的與家長和老師及時的溝通學業和生活上面遇到的難題。對于老師和家長提供的建議和幫助要虛心接受,并且合理的選擇,形成換位思考的意識,在溝通當中避免言語上的強硬沖突。在學習之余要善于反思自己的過錯,并且及時的加以改正。遇到事情要及時的與家長和老師商量,多考慮事情可能發生的后果。多閱讀經典名著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培養對心理發展有益的個人愛好,在學習之余利用愛好來放松自己,例如打籃球。與同學積極的溝通與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選擇玩伴的方面也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懂得及時止損的重要性。[3]
(二)優化家庭環境
家長也要十分注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不能將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都交給老師。家長要充分的認識到自身的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以及價值觀的形成的重要性。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應該采取合適的方法,不能夠過度的寵溺和過度的嚴苛,這些都會給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能一味的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尤其是將孩子與其他學習優異的同齡人作比較,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身不夠優秀,同時也會對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當孩子要去做一件事情而征求父母意見的時候,父母應該采取一種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口吻,這樣就避免了沖突的產生,也使得孩子充分的意識到被尊重。但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能縱容讓孩子認識到犯錯的重要性。家長要注重陪伴孩子和及時交流,這樣能夠及時的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發展動態,也能夠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來避免逆反心理的產生。
(三)轉變教育觀念
我國很多學校都采取的是應試教育,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個人素質發展,但是這種教育方法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都比較死板,在步入社會之后,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學校應該十分注重學生的個人素質方面的教育發展,在教學成果評價的過程當中可以將傳統型的只關注學習成績的評價措施,轉變為成績與素質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比如在期末評定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可以增加一些素質優秀的獎項,幫助那些學習成績不夠優異的學生在其他方面能夠找尋到自身的價值,獲得同學和老師的關注,這樣也能夠促進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日常的教育過程當中,老師也要突破傳統型的教育理念,從自身方面去學習社會當中出現的新事物,以便在課堂當中能夠與學生形成更加輕松幽默的學習環境。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當中應該運用和藹親切的語氣鼓勵學生去積極地參與喜歡的課外活動,學校也要在學生學習的業余時間組織其他文化活動,比如藝術節和運動會,來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放松身心,使得學生能夠將學習和興趣有效結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業發展,也能夠促進與老師之間的交流。[4]
四、結語
由于高中生存在的逆反心理的現象,使得很多高中生容易在這個時期犯下錯誤,因此需要高中生自身以及家長和老師三個方面的不斷努力,才能夠幫助學生在高中階段心理健康發展。正確的認識到逆反心理,采取合理的措施去應對,而不是采取強硬的措施,這樣會更加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改善是一種十分復雜并且長遠的過程,需要學生家長以及老師的耐心。
參考文獻
[1]楊珂恬.高中生逆反心理對策初探[J].素質教育大參考(A版),2018(09):60-62.
[2]何生軍;管楚義.中職生逆反心理研究及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7(33):117.
[3]何文君.冷靜應對高中生的逆反心理[J].新校園(下旬刊),2019(2):129.
[4]張玉英.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8(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