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亮
摘要:建筑基礎施工的后澆帶與建筑基礎同時進行,且最先施工,對于出現的沉降和后澆帶的縫接情況要做觀測,一要按照圖紙設計要求進行,二要為觀測創造時間。后澆帶的施工是一種細活,不同于結構梁和柱的施工,為了保證后澆帶砼和結構部件嚴絲合縫且質量過關,在施工的過程中,現場的施工監督員必須勤加督促和檢查,防止工人為了省事和避免麻煩偷工減料和省略步驟。為提高建筑工程的后澆帶施工技術,我們應總結前人的經驗跟具體情況分析,應從對模板的布置,混凝土的澆筑與混凝土的養護等的研究總不斷提高后澆帶的施工技術。
關鍵詞:建筑施工后澆帶功能作用施工技術
后澆帶是一種防裂縫措施。由于鋼筋混凝土在不同的溫度下收縮的程度和膨脹的程度不同,產生有害的裂縫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結構設計和施工規范的約束下對墻體、橫梁、和底板進行留設施工裂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多個部分,通過構建的自然物理收縮或膨脹的原理,在一定的時間之后進行混凝土的填充,將多個結構連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后澆帶的特征是:可以根據結構的不同性質采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澆注;后澆帶的強度一定要比其聯接的構建部分高;對待模板的消耗措施上,后澆帶要防止新老混凝土因施工時間的不同而產生構建裂縫。在建筑物中,為了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溫度應力,往往需要設置變形縫,但是設置變形縫會出現雙梁、雙柱、雙墻等一些缺陷,這些都會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和平面布局。
施工后澆帶的主要功能分析
一、后澆帶的主要功能
后澆帶能夠克服因溫度差引起的構建收縮,對于各種已經建成的混凝土結構,如果是在溫度較低的季節施工建造的,那么隨著季節的變化,一旦溫度升高,混凝土結構的內部就會產生溫度的應力,對構建形成向外的擠壓力量。在混凝土結構建成之前對溫度應力的考慮能夠事先進行裂縫的預留,再在一定的時間(混凝土內部硬結收縮完畢后)進行后澆帶的澆筑,就可以做到保護構建整體性的作用。
后澆帶的設置能夠解決因基礎設計和裙房結構組成整體的問題。一般的施工順序是先對建筑的主樓施工,再進行裙房的施工,最后進行后澆帶的澆筑。
二、如何設置后澆帶
(一)注意間距的合理性
在圖紙上如果有留設,必須按照圖紙的設置進行后澆帶的施工。圖紙上的構建間距不一定要按照圖紙上的來留設,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的矩形建筑物后澆帶的艱巨不超過40 厘米,而最小的距離則根據不同地區的四季平均氣溫而定,但不小于30厘米。
(二)注意寬度的合理性
施工的過程中,要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如果后澆帶的跨度設置確實很大,需要切割受力鋼筋,那么在澆筑后澆帶的過程中要將其焊接聯接,這是為了避免樓板兩端受力過大形成下垂變形。后澆帶的寬度的要求一般超過10m,不少于7m。
(三)后澆帶的位置選擇
后澆帶適宜選擇在混凝土構件受力最小的部位。一般剪力墻的中部是不設置后澆帶的。梁和板的反彎點附近是最好的位置。這里避免了因彎矩和剪力過大而導致的構建自身壓力。
三、后澆帶施工技術分析
(一)材料選擇
后澆帶澆筑前要將裂縫全面清理,排除積水,保持后澆帶兩邊的構件表面濕潤24小時以上。選擇的材料必須是無收縮混凝土膨脹水泥或添加膨脹外加劑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
(二)時間選擇
通常情況下混凝土構建的收縮在兩個月之內會完畢。而對于高層建筑和裙樓的結構和基礎而言,則要等沉降完成之后開始澆筑后澆帶。由于不同的施工季節、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澆筑時間的工程則要在設計圖紙上體現出來。
(三)后澆帶前期準備預設模板
模板的預設要嚴格參照施工圖紙進行。在混凝土的澆筑之前要預設鋼絲網模板,要保證鋼絲網模板的鋼絲網格均勻統一和鋼絲粗細統一。模板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都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是避免裙樓和主樓在連接跨度過大的時候,地下室大梁支撐的荷載過于大二超過鋼支撐扣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扣件螺栓被破壞。
(四)澆筑混凝土
首先必須按照施工方案嚴格進行施工。第二、水平后澆帶的澆筑要將鋼絲網模板的側壓力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垂直后澆帶的澆筑則要將混凝土充分振搗,振搗的時候要避免振搗器的振搗動作將鋼絲網破壞。第三、注意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漿流失。
(五)處理垂直施工縫
垂直施工縫的混凝土澆筑后達到初凝時就要用壓力水沖洗直至出現骨料,并將鋼絲網沖洗干凈。為了避免錯過沖洗時間,施工圖紙要對時間進行預設,必要時要有專人負責檢查。
(六)后澆帶施工溫度選擇
后澆帶砼要選擇適合的澆筑溫度,以保證新老砼結合良好。最好的溫度是10攝氏度,這符合熱力學的收縮和膨脹的最佳結合點。
(七)后澆帶的保護
后澆帶的施工縫必須避免雜質和水長時間滯留。通常在后澆帶縫的兩端或兩側采用設置擋水磚或在后澆帶內壁上涂抹防水砂漿的措施來完成保護;“后澆帶的施工縫處理完畢并清理干凈后,在頂部用木模板或鐵皮封蓋,并用砂漿做出擋水帶,四周設臨時欄桿圍護,以免施工過程中污染鋼筋,堆積垃圾。”
四、針對施工問題制定解決辦法
材料質量問題上務必保證混凝土的澆筑過程嚴格,不跑漿,不允許留直槎。留直槎會使梁的后澆帶出的木模縫隙過大導致混凝土漏料,造成砼體密度不夠。應該留成斜坡槎。有些客觀原因造成不能按照施工規定進度施工的工程,下半部分工程完工,上半部分停工。因此,一般在后澆帶進行加強處理,要用高強度混凝土和內置高強度鋼筋的方法來承擔上半部分工程繼續施工的時候形成的結構內應力。后澆帶的施工是一種細活,不同于結構梁和柱的施工,為了保證后澆帶砼和結構部件嚴絲合縫且質量過關,在施工的過程中,現場的施工監督員必須勤加督促和檢查,防止工人為了省事和避免麻煩偷工減料和省略步驟。
結語
本文結合工作經驗,主要對現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裂縫問題作出相關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楊貽彬,后澆帶施工的重要作用和技術手段淺析[J]科技資訊,2019(14)
[2]秦桂娟等,建筑工程模板設計實例與安裝[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80(11)
[3]李國勝.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6)
[4]毛政良,張圣坤.結構分析的廣義可靠度及其算法[J].上海力學,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