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燕紅
摘要:當前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地位不斷穩固,外國人學習漢語越來越成為一種潮流和時尚。在此背景下,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得到了空前發展,與此同時,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應運而生,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發展和中國文化的傳播。本文將以央視、中國黃河電視臺對外漢語教學節目為例,就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的特點進行分析,旨在為推動電視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播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文化傳播
電視漢語教學節目的播出開啟了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新模式。通過電視媒介,漢語學習者能夠體驗到更加真實、生動、有趣的語言學習環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以中國黃河電視臺為例,近些年先后推出了《時尚口語》、《天天漢語》、《賞劇說句》、《漢字三人行》等漢語教學欄目,通過采用靈活多樣的節目形式,從不同的漢語文化視角切入,為不同國家、不同層次的海外漢語學習者提供了學習漢語言、了解中國文化的平臺和窗口。但由于節目策劃及制作起步較晚、節目經費有限等原因,在實踐操作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應加強節目的改進與優化,實現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文化傳播的最大化。
一、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特點
(一)受眾的普遍性與大眾性
電視媒體直觀、生動的媒介屬性,使它越來越成為受歡迎的漢語學習的輔助方式。在順應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電視漢語教學節目,通過先進傳播技術及手段向受眾傳播語言文化。其受眾群體面向全體大眾,就像“沒有圍墻的學?!保鼙娍梢噪S時隨地進行漢語學習。同時,電視漢語教學節目形式靈活多樣、內容生動有趣,吸引了大量對漢語學習感興趣的社會大眾。
(二)節目內容的文化性
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實現了電視媒體與語言教學、文化傳播的有效結合,促使漢語文化在國際傳播中不斷發展。盡管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興起較晚,但在近幾年的節目制作中已然逐步完善。以央視節目《快樂漢語》為代表的漢語教學電視節目不斷推陳出新,包括中國黃河電視臺的《時尚口語》、《天天漢語》、《漢字三人行》、《賞劇說句》等漢語教學欄目,播出以來受到海外觀眾的廣泛歡迎。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從策劃之初就高度重視文化教育與語言教育的無縫融合,語言、文化兩者之間本身關系緊密,同時相輔相成,語言作為文化的基礎傳播載體,文化作為語言的核心內涵,兩者相互融合與滲透,只有將二者統一才能發揮語言價值,促進文化傳播。
(三)傳播形式的交際性
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雖然側重語言知識教學,但明顯區別于傳統的課堂知識教學,在實踐教學中以多樣化形式進行傳播和教育,以充分吸引和滿足漢語學習者的需求。在節目制作與傳播形式中,情景劇形式為最常見和最受歡迎的形式之一,除此之外還包括比賽形式、紀錄片形式等。通過各種形式滿足不同漢語學習者的需求,提升其語言學習能力。無論哪種形式其根本目的都在于對漢語語言學習者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滿足學習需要。除此之外,在滿足傳播交際性特點的同時,還要體現節目的趣味性,通過更加形象直觀的教學內容使學習者放松心態,在愉快的環境中高效學習。
(四)受眾逐漸呈現分眾性
當前對外漢語教學節目已然是越來越完善,為提高節目傳播效果,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目標,對受眾群體的劃分越來越精細。例如,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漢語言學習者的實際學習需要,將漢語教學節目的內容進行了分層設計,使得傳播對象呈現出分眾化趨勢,包括兒童電視漢語教學節目、初學者漢語節目等。以兒童電視漢語教學節目為例,更側重漢語教育與情景劇的融合設計,通過情景劇或動畫形式等,幫助兒童更快進入到語言學習環境中,通過潛移默化影響達到學習漢語的目的。
當前我國諸多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中,央視的《快樂漢語》為最權威節目,其受眾的分眾性也十分顯著,包括初級、中級以及高級三個等級,以滿足漢漢語學習者的語言需求,并從易到難設計了不同形式的學習內容,滿足更多層次語言水平學習者的需求。
二、優化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促進語言及文化傳播
為更好地促進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的發展,促進漢語語言及中國文化的傳播,要注重對節目的優化,對當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下面從節目內容、節目難度和時間等角度提出改進策略。
(一)強化電視節目內容的互動性
在當前的電視節目發展中,高度重視與受眾的互動性已成為大家的共識。通過對受眾參與度的把握,能夠更全面的掌握節目的播出效果及改進方向,所以在節目設計中要不斷優化互動環節,避免將互動流于形式。由于我國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發展較晚,因此可以積極借鑒國外教學節目優勢,尤其是與受眾互動環節的設計。例如,在節目內容設計上可以讓學習者以打電話、發郵件、微博、微信等形式參與節目話題互動,或者對節目某些環節的編排、設計提供建議。
節目現場的觀眾設置也可以進行一定調整,以提高節目的互動性。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的節目現場,可以多邀請一些外國留學生,或是中國工作和生活的外國人,在這樣的現場環境中能夠使漢語學習者們更好的進行現場學習,也有利于節目組對現場學習效果的把控。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或節目錄制完成后,可以邀請外國觀眾對節目進行討論,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節目中存在的疑惑進行解答,并總結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在下期節目予以提出和講解,這對節目長遠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
(二)統一節目內容的難易程度
由于語言差異、文化差異等,在進行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會由于對文化內容設計與編排差異導致節目內容難易程度不統一,而過于簡單或過難的節目內容都不利于學習者進行有效學習。例如較為典型的兩個漢字“愛”和“家”,是央視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快樂英語》中出現的兩期節目主題設計。其中“愛”字的主題學習中學員表示較容易理解,因此現場互動及討論氛圍都較為熱烈,并發表了個人的見解和相關故事。但在“家”字的學習中提出親屬稱謂的叫法,通過語言專家詳細解釋后仍有較多學員不能理解,這就是教學內容難度較大,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理解,容易影響學習效果。所以在今后的節目設計中要注重節目內容編排整體難易程度的統一,盡量通過簡單易懂的教學語言完成,避免出現相對復雜語言,減少學習者的壓力,提高學習效果。
(三)根據節目增加相適應的教材或翻譯版本
高水平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內容十分豐富,可以作為受眾良好的視聽教材,所以可根據節目實際情況及學習者的需要增加配套教材或翻譯版本,滿足世界各地漢語學習者的需要。通過合適教材的搭配有利于學習者學習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習者對語言文化的深入研究,促進文化傳播。另外,關于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語言翻譯,可以從幾個語言版本進行,如日語、漢語、德語等,并將翻譯版本放在對應互聯網上,滿足不同母語國家漢語學習者需求。
三、結束語
本文基于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的特點進行分析,并明確教學節目對促進漢語學習及中國文化傳播的作用。為更好促進對外漢語教學發展,促進文化傳播,要不斷完善節目制作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在今后對外漢語教學電視節目的制作及策劃中,要不斷提高其整體質量,并引入最新語言元素,創新節目內容,促使其在語言教學、文化傳播中發揮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翠柏.對外漢語電視教學節目制作研究——以CCTV-4《快樂漢語》第三季為例[D].蘭州大學,2018.
[2]劉海燕.媒體融合時代漢語教學影視節目應用探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 (10):75-79.
[3]韓輝.淺析電視媒體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用的案例——《快樂漢語》[J].戲劇之家,2014 (18):289-290.
[4]王琳.地方電視節目用于生活漢語視聽教學研究——以蘇州《樂活六點檔》為例[D].揚州大學,2014.
[5]湯婧.對外漢語電視教學節目文化內容的體現研究——以對外漢語電視教學節目《快樂漢語》為例[D].暨南大學,2012.
[6]王璐璐.對外漢語教學情景劇《快樂漢語》文化元素及傳播體驗的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