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楊振興 莫俊輝 胡艷丹 樂珠珍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腹痛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4例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腹痛患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各52例;兩組患兒均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予以優質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中醫證候情況以及淋巴結大小。結果: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在經過治療后其中醫證候情況以及淋巴結大小情況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予以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兒中醫證候情況以及淋巴結大小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腹痛患兒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顯著,同時予以其優質的護理干預更能提高患兒其預后情況,安全性高,具有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關鍵詞】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腹痛;中西醫結合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192-02
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屬于導致小兒腹痛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因,在臨床診斷中常與急性闌尾炎所混淆。此病癥常見于7歲以下小兒,通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并發,臨床表現多為發熱、腹痛、惡心、嘔吐以及食欲不佳等[1]。目前臨床西醫多采用給予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抗病毒以及抗炎等對癥治療方法。有研究表明,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予以中醫辨證治療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但由于多數中藥屬味苦,多數患兒在服后即吐,使得藥效發揮不佳[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4例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腹痛患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各52例;對照組患兒男性27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5.56±1.14)歲;觀察組患兒男性2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5.15±1.48)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予以西醫療法治療。給予患兒10~15mg韋林氯化鈉進行靜脈滴注,每天2次;靜脈滴注100mg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每天2次;伴水口服酪酸棱菌二聯活菌散,每次1袋,每天2次;另外根據患兒情況給予其解痙止痛以及退熱的治療。給予兩組患兒中藥貼敷治療,藥方組成:莪術、干姜、枳實、木香各8g,延胡索、炒白芍各10g以及黃連12g。將其制成粉劑后,使用溫水將其調合呈糊狀,抹于無菌紗布上后敷于患兒天樞、關元、中脘等穴位,每次5h,一天1次。均于治療一周后觀察其治療效果。
1.3護理干預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
給予觀察組患兒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建立舒適環境,減少患兒心理壓力。由于患兒備受疾病折磨,同時加上陌生環境因素,使得患兒極易產生恐懼以及緊張等不良心理。因此,護理人員應給予其關系體貼,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主動與其交流溝通,同時通過哄抱等肢體接觸分散患兒注意力,降低其防備心以及恐懼感,使其情緒保持穩定[3]。(2)密切注意患兒病情,避免并發其他疾病。由于患兒自身言語表達能力較低,同時腹痛的產生范圍較廣,壓痛位置不固定,因此需密切觀察患兒面部表情以及其異常情況,若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4]。(3)調整飲食結構,營養平衡。指導患兒飲食習慣,使其注重清淡飲食,同時營養均衡,忌辛辣、油膩以及零食等刺激性食物。多以易消化的半流質或是流質食物為主,多食含有纖維素食物。切勿暴飲暴食以及吃過冷、過熱或是過硬的食物,定時排便。(4)口腔護理,防止感染。多數患兒由于發熱等原因,使得食欲不佳,口腔以及口唇黏膜極易干燥,免疫能力低下,導致口腔感染的發生,因此每天需使用生理鹽水對患兒口腔以及口唇進行擦拭,保持口腔衛生,避免感染發生。
1.4觀察指標
(1)觀察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以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維度作為標準,進行療效判定。在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均以消失,經腹部彩超復查其腸系膜淋巴結均以恢復,同時其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0%則為治愈;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改善,經腹部彩超復查其腸系膜淋巴結縮小,同時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5%~89%則為顯效;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改善,經腹部彩超復查其腸系膜淋巴結無改變,同時中醫證候積分減少40%~74%則為有效;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則為無效。
(2)觀察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其中醫證候積分情況。將中醫證候積分進行分級。主癥腹痛以重、中、輕、無分別對應6、4、2、0分進行評分,次癥大便不調、乳食減少以及精神倦怠以重、中、輕、無分別對應3、2、1、0分進行評分。
(3)觀察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其淋巴結大小變化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兩組患兒各項數據,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使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情況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4.23%(49例)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82.69%(43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兒中醫癥候積分以及淋巴結大小改善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兒中醫證候積分以及淋巴結大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中醫癥候積分以及淋巴結大小情況均有顯著改善,但觀察組患兒中醫癥候積分以及淋巴結大小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腸系膜淋巴結主要分布在腸系膜血管周圍,多見與回腸末端以及回盲部[5]。通常小兒淋巴系統發育尚不程度,導致其屏障效果不佳,在其胃腸道細菌感染累及腸系膜時,極易導致回腸末端進入回盲部淋巴結,使得腸系膜淋巴結炎性提高,造成右下腹產生痙攣性疼痛,同時因為炎性滲出液的刺激,使得臨床癥狀出現嘔吐、腹瀉等[6]。目前臨床治療中常采用西醫藥物治療為主,通常以解痙止痛、退熱等對癥治療方法,同時加以使用微生物調節劑,控制腸道內微環境平衡,達到抑制炎性反應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7]。但中醫則認為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屬于小兒腹痛的范疇,而人體腹部居于六腑,因此與六腑相通,而小兒臟腑筋骨等較為嬌嫩,衛外功能不佳,因此過多的食用生冷食物極易受外邪侵襲,導致氣血不暢,經絡不通,導致腹痛的發生[8]。中醫學治療小兒腹痛時多采用內服中藥治療,但考慮到中藥味苦,小兒服用不佳,因此采用中藥貼敷的方法治療,將中藥貼敷于特定穴位,以達改善患兒氣血運行,調理其五臟六腑功能,緩解其病理狀態[9]。而給予患兒優質護理干預,利于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通過對患兒的心理護理,提高患兒依從性,對患兒的治療以及康復有著重要意義;同時通過吸引患兒注意力,能有效減輕患兒疼痛的刺激,并且通過細心的護理,能減輕患兒心中壓力,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治療疾病的過程中[10]。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優于對照組(P<0.05);給予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兒中醫證候情況以及淋巴結大小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表明給予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腹痛患兒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均有著顯著治療效果,但在治療后給予其相應的護理干預,更有助于患兒促進患兒康復,使其治療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給予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腹痛患兒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顯著,同時予以其優質的護理干預更能提高患兒其預后情況,安全性高,具有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鄧芙蓉,王昭霞,趙玉新.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7):3780-3781.
[2]崔華.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急性頸淋巴結炎34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8,26(9):59-60.
[3]李艷,焦丹,武倩.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36例的中醫辨證護理[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31(6):539-540.
[4]李萍, 趙海鑫, 郭安爽. 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腹痛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護理[J]. 天津護理, 2017, 25(2):145-146.
[5]雷惠婷,喬赟.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中西醫研究概況[J].大眾科技,2017,19(12):58-60.
[6]高曉霞.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反復發作性腹痛與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1):88-89.
[7]李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理氣化痰湯辨證加減輔助治療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臨床癥狀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5):605-607.
[8]胡曉蘭,霍小娟,楊明旺.自似玄參牡蠣散治療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療效觀察和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6):154-155.
[9]鄭玲玲,吳銀娣.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9):103-104.
[10]李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理氣化痰湯辨證加減輔助治療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臨床癥狀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5):60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