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偉
【摘? 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評估PBL教學法相比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方法: 選擇全科醫學生82人,隨機分組到PBL教學組以及傳統教學組,統一進行理論培訓后,分別進行PBL教學以及傳統教學,比較期中、期末以及臨床病案分析考核成績。結果: PBL教學組在期末考核成績以及臨床病案分析論述考核中,成績均好于傳統教學方法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BL教學通過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增強了全科醫學生的臨床知識,并豐富了臨床實踐,為臨床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模式。
【關鍵詞】PBL教學;教學方法;全科醫生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274-02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是一種基于提出問題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習專題或實際臨床病案,醫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提出問題并學習的過程。PPBL教學,將醫學生置身于臨床決策者的位置進行思考,尋找最合理的診療方案,增強了醫學生對臨床實際問題的思辨能力,讓醫學生更充分的體會醫學工作的科學屬性以及社會屬性。PBL教學,一方面使學生在活躍的討論氛圍中學習到了臨床知識;另一方面也增強了醫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為將來進行醫學臨床病例討論,甚至多學科會診奠定了基礎[1,3]。
全科醫學是整合了臨床、預防、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醫學二級學科。全科醫學幾乎涵蓋了所有年齡段、健康狀況以及疾病譜的相關人群,主要從事社會社區的預防保健、疾病診療以及分級診療。目前國家提倡大力發展全科醫生,以提高我國基層社區基礎醫療水平[2]。
我科室擔任重慶醫科大學的臨床實習、進修醫生以及研究生、博士的培養工作已十余年。自2015年來,我們將PBL教學法整合到全科醫師培訓培養中,通過PBL教學深化全身醫學生臨床思維培養。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實驗,進一步評價PBL教學法相在全科醫生培養中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選擇來自本科實習階段的全科醫學實習生共:82人。隨機分為PBL教學組(41人)和傳統教學組(41人),其中PBL教學組有1人因病退出研究。PBL教學組中男性18人,女性22人;年齡24-27歲,平均(25.90±1.89)歲。傳統教學組中男性25人,女性16人;年齡24-28歲,平均(25.82±1.92)歲。組間在年齡、性別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方法 通過兩組醫生的臨床實習教學,選擇臨床經驗、工作年限相當教師擔任臨床實習教學工作。
教學方法 在2018年上半學期,對于PBL教學組以及傳統教學組所有學生采取同一教室,同一老師的臨床基礎知識課堂教學,并進行期中考核。下半學期,分別對于PBL組進行PBL臨床教學,而傳統教學組進行傳統臨床教學。
效果評價 PBL教學組以及傳統教學組,進行期中、期末考試,并于期末進行臨床病案分析論述考核(均為百分制),最后根據考試成績進行評價。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全科醫生期中成績比較 PBL教學組全科醫生期中成績(72.36±9.32)分,傳統教學組全科醫生期中成績(72.12±9.90)分。相比于傳統教學組,PBL教學組全科醫生期末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543,P<0.05)。
兩組全科醫生期末成績比較 PBL教學組全科醫生期末成績(77.27±9.98)分,傳統教學組全科醫生期末成績(71.62±8.32)分。相比于傳統教學組,PBL教學組全科醫生期末成績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43,P<0.05)。
兩組全科醫生期末臨床病案分析論述考核 PBL教學組全科醫生臨床病案分析論述考核成績(78.67±8.55)分,傳統教學組全科醫生臨床病案分析論述考核成績(69.82±8.89)分。相比于傳統教學組,PBL教學組全科醫生期末成績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98,P<0.05)。
3討論
為了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力量建設,加快分級診療以及雙向轉診體系構建,我國重視對于全科醫生培訓教育。改良全科醫生培訓學習方法,讓全科醫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臨床知識技能,是加強建設全科醫生隊伍的重要教學方法。
從本研究結果上看,PBL教學一方面通過理論結合臨床實際,增強了全科醫學生臨床理論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在臨床病例分析論述考核中,PBL教學組成績顯著優于傳統教學組。這樣的結果提示PBL教學,理論結合實際,有利于全科醫師深入對于臨床知識的理解,也優化了理論的臨床應用。
PBL教學是一種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將這樣的方法引入全科醫生培訓的課堂,將對醫學教育產生較大改變,從漫灌似的理論教學到結合臨床實際問題有重點的點播啟發。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活躍程度較低,學生不能很好的被教師引入到學習中來。但PBL教學很好的改善了這一問題,隨著新的臨床病案的提出,大多數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分析問題的行列中來,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良好的課堂氛圍是PBL教學組全科醫學生獲得較好成績的原因之一[3]。
PBL教學中,仍然有一些經驗需要吸取。部分全科臨床醫學生對臨床理論掌握較差,這部分學生在PBL教學中難以充分利用臨床知識分析問題。這影響了少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提示在進行PBL教學前,仍然需要強化理論教學,切忌急功近利的教學活動。
總的來說,在我們的研究中,PBL教學相比于傳統教學,在促進理論掌握和完善臨床實踐方面均存在較大優勢,值得充分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利平, 方定志. PBL教學方法的調查和探索[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2006, 5(1):95-96.
[2]黃素霞, 俞方. 談PBL教學模式與醫學生素質培養[J]. 中國高教研究, 2002(9):69-70.
[3]李剛, 王志農, 崔雅菲,等. 轉變師生角色適應PBL教學模式[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2008, 7(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