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目的:對在內科患者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的滿意度進行研究。方法:隨機選擇2018年2月~2019年1月某院接診的76名內科患者為臨床觀察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只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式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觀察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對于醫院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患者。結論:在內科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滿意度,非常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健康教育;內科護理中;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277-02
引言
我國醫學行業的快速發展使我國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有了更加牢靠的保障。內科臨床收治的疾病多以老年人群為主,且疾病多集中在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以及消化系統疾病方面,這類患者的疾病特點是不能根治、治療時間長、花費大。以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為代表性,這類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或者注射治療,不僅會對生活質量在成嚴重影響,長期以往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焦慮、抑郁以及對治療失去信心等不良情緒。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照組38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47歲~65歲,平均年齡為(55.2±4.2)歲;觀察組38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49歲~66歲,平均年齡值為(52.3±3.7)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只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1.入院宣教,醫護人員在為患者辦理住院時必須態度和藹、熱情接待,除了需要向患者介紹入院須知條款、熟悉病區環境、認識主管醫生、醫護人員外[1]。同時還應當多與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與患者成為朋友,對于患者所迷惑的疾病問題要給予耐心的講解,減輕患者的顧慮,讓患者保持最精神的治療狀態。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還需要向患者介紹患有同類疾病治療完善的病友,讓這些病友將自己的治療經驗以及經歷分享,患者與患者之間進行交流,此類現身說法的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這對于日后的治療與護理配合也是十分有利的。2.治療前的準備階段,在患者接受檢查之前,護理人員一定要提前向患者說明各項檢查的內容以及在檢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而有效地消除患者對于檢查的抵觸心理。如果患者患有呼吸系統類疾病,護理人員就要教會患者正確的排痰方法以及咳嗽的方法;對于需要接受特殊治療的患者,包括靜脈導尿術、靜脈留置針等,在正式開始操作之前一定要提前向患者說明相關情況,進而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同時,還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說明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確保治療的安全性,防止患者因配合不當而發生意外。3.飲食指導: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對應的飲食方案,比如糖尿病飲食、低脂飲食等,飲食方案需合理科學,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來給予及時性的調整,掌握其靈活性。就以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來說,對于患者的主食與副食均需合理案例,血糖的基本來源為主食,為此,應當加以控制,而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在進入患者體內后會有少部分變為血糖,如果此類副食食用過多會使患者的體重上升,對于疾病的控制是不利的,基于此,合理科學安排患者的主食與副食比例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肥胖型患者要對飲食加以嚴格控制,以低脂肪、熱量的飲食為主,使其體重得以減輕下來。4.對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由于內科患者所患的多為慢性疾病,因此,患者出院后的護理也十分重要。在患者出院之前,護理人員一定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復發后的急救方法,日常生活中飲食、服藥、休息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進而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降低患者疾病復發的概率。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患者接受護理期間的滿意度進行研究,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臨床護理情況,護理的質量、效果,醫患之間的關系等內容。每項內容的分值為20分,滿分100分。其中,60以下為不滿意,60分~80分表示滿意,80分以上說明非常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內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其所接診的患者病種多、病情復雜,涉及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血液系統等多種疾病,對內科患者實施恰當的健康教育對其康復具有積極的意義。健康教育是指對患者實行系統的教育活動,綜合多學科理論增進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度,使其意識到何種行為是有利于自身疾病治療的,何種行為是不利于疾病治療的,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規范行為習慣,積極配合治療。內科護理是一類集健康教育、身心護理以及院外指導為一體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主要將護理管理與臨床護理的各環節呈系統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整體護理中,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核心即為指導患者以及家屬養成正確的健康意識,讓患者將一切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改變過來,從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終減少以及消除影響患者健康的危險因素。1.肺炎的健康教育(1)患者的飲食要以低熱量、高蛋白為主,多食用一些易消化含有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半流質為最佳的選擇,如牛奶、雞蛋羹等等。一定要多喝水多進食,切記不要食用溫熱生痰的食物,如蝦肉、柑等等。(2)天氣比較熱的時候應該要多臥床休息,睡眠時間要充足。可以在室內進行適當的活動,要在初次起床的時候注意保暖,切勿受涼。(3)對于痰比較多又咳不出來的患者,應該每次間隔2~4h進行一次有效咳嗽。即先進行數次腹式呼吸,吸完氣后屏住呼吸一段時間,然后再咳嗽。2.消化性潰瘍病人的健康教育,(1)在生活方面要注意情緒一定要樂觀、積極向上,要保持有規律的生活,要勞逸結合,切勿疲勞過度,避免情緒緊張,要有規律的進食,要使消化道的功能保持正常。(2)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要細嚼慢咽,充分地攪拌食物與唾液,使中和胃酸得到稀釋。潰瘍活動期間每日4~5餐較為適宜,要少量多餐。病情得到穩定以后在三餐的間隔不要食用其他食物。切記遠離煙酒,不要食用辛辣、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3)潰瘍病人要依據醫囑進行治療,癥狀得到緩解以后仍然需要檢查和后續的治療才能防止復發。在對內科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健康意識,改變患者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有效地減少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患者健康的威脅。健康教育的對象不僅包括患者自身,同時也包括患者家屬,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深化他們對于內科疾病的認識,進而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護理方式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患者的滿意度相較于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能夠有效地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內科患者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增強患者的健康意識,延緩患者的病情發展,提升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而有效地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概率,非常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成燕.健康教育在內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278-279.
[2]陳淑云.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5):274-275.
[3]羅孝鑫.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18):283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