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9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076-02
肝膽即肝和膽,中醫認為肝與膽互為表里,在解剖學上膽囊正好位于肝臟右葉的膽囊窩內,所以我們平時說話或者寫字時都將二者連在一起。因此我們常說的肝膽超聲檢查,其實就是指肝臟超聲檢查,或者腹部的超聲檢查,腹部的超聲檢查可以對肝膽胰脾等器官做全面的影像檢測。
首選的肝膽超聲檢測應為實時超聲診斷法。二維的實時超聲顯像主要用于肝臟形態的變化的檢測,對明顯的病變可以有效的定性和定位,二維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的是血流,可以根據血流的速度判斷血管是否有病變或周圍血管周圍是否存在疾病。
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器官,起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重要作用。肝回聲致密是指超聲檢查肝回聲增粗且增強,出現這種情況,一般與脂肪肝等有關,但也不排除肝炎等其他情況。在分析原因之前,我們需要注意做肝膽超聲檢查的準備,因為不當的行為會使檢測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不利于疾病的診斷和定性。
1 肝膽超聲檢查前的準備
在做肝膽超聲檢查前,要保證空腹8小時以上,檢查前一天晚餐應清淡。
(1)一般情況下,8小時以上不進食,可以保證膽囊處于充盈狀態。脂餐試驗除外,它是檢測膽囊的收縮功能。
(2)進食后,胃腸會產生氣體,影響肝膽超聲回聲。
(3)一般性的藥物對檢查不會產生什么影響,因此換其他病需要吃藥的患者不需要停藥。
2 肝回聲致密的原因
2.1 脂肪肝
脂肪肝是最常見的導致超聲致密的原因,各種原因造成肝細胞脂肪變性的肝臟疾病,常見的有肥胖伴高血壓癥、酒精性肝病、某些中毒性肝病。
脂肪肝聲像圖:肝臟大小正?;蜉p度增大,肝實質回聲細小、致密,回聲強度由淺至深部逐漸減弱,肝內血管因衰減而顯示不清晰。另有肝局限性脂肪浸潤不均或稱非均勻性脂肪肝,在肝內出現片狀低回聲,無包膜。
2.2 肝炎
肝炎是由病毒、藥物、化學物質等引起的肝臟彌漫性炎癥性病變,其基本病理變化為肝實質細胞變性壞死為主,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細胞浸潤、干細胞再生和組織細胞增生。按其病情長短分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聲像圖:肝臟腫大,各經線測值增大,形態飽滿、邊緣鈍。肝炎早期由于細胞變性、壞死、胞漿水分過多,加之管區炎性戲班浸潤、水腫,干細胞回聲明顯低于正常,常有黑色肝臟之稱。肝內血管可呈正常表現。
慢性肝炎聲像圖:慢性肝炎聲像圖隨病變程度不同而有變化。輕度慢性肝炎,肝臟聲像圖回聲可能沒有異常或僅有肝實質回聲增強、增粗表現,肝質地中等或柔軟。中度慢性肝炎,肝實質回聲增強增粗,分布欠均勻,肝內血管可呈正常表現,亦有肝靜脈內徑變細改變,肝質地中等。重度慢性肝炎,肝實質回聲明顯增強增粗,分布不均勻,肝靜脈內徑變細,僵直感,肝質地中等或中等偏硬。如下圖,可明顯觀察到肝靜脈變細,為重度慢性肝病。肝硬化的聲像圖中肝實質回聲也會局部增強增粗。
有乙肝病史:有乙肝病史的患者超聲檢查肝膽,出現回聲致密,還可能是由于乙肝治療不徹底遺留的肝臟損傷引起的,聲像圖中有慢性肝纖維化肝硬化的傾向。
超聲檢查對脂肪肝的檢出是比較靈敏的,主要依據肝血管的清晰度、超聲衰減程度等對脂肪肝進行分級診斷,現已作為脂肪肝的首選診斷方法,并廣泛用于人群脂肪肝發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但肝膽超聲檢查不能確定肝功能受損的程度,也很難發現早期肝硬化。
肝臟脂肪變檢查:多與肝硬度值檢查配合使用,用于了解肝臟的脂肪病變以及肝彈性值的變化。在肝臟炎癥沒有明顯進展的前提下,可有效診斷脂肪性肝損傷以及肝硬化。因此,肝臟脂肪肝變檢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區分肝臟實質性損傷是否是由于乙肝發病導致。
肝功能化驗:肝功能的化驗可以反應肝細胞損傷的程度,判斷是否有肝炎,肝臟間質變的測驗可以反應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如果肝功能的化驗結果是正常的,那就可以排除肝炎或肝硬化。
肝穿刺:即肝臟組織活檢。肝穿刺的創傷性很大,導致很多患者不易接受,臨床上不作為常規檢查。但能直接了解組織的病理變化,因此肝穿刺活檢準確率會在80%以上,是目前比較好的檢查手段。
參考文獻
[1]胡娜, 于一飛. 看懂肝膽常見疾病的超聲報告單[J]. 家庭醫學, 2014(8):22-22.
[2]張曉龍. 肝炎后肝硬化的超聲診斷分析[J].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7(7):85-85.
[3]李明霞, 任伯緒, 龔蘭. 脂肪肝超聲診斷的研究進展[J].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09, 6(2):74-76.
作者簡介:
羅霞,超聲科主治醫師,畢業于長治醫學院醫學影像學專業,本科學歷,擅長腹部超聲,婦科超聲,產科超聲的檢查與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