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韻思
摘要:鑒于無效婚姻制度當前立法仍有不足之處及其對于婚姻家庭具有的重要作用,本文先概述我國的無效婚姻制度,借鑒國外法律對無效婚姻制度的規定,最后提出關于完善我國無效婚姻制度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無效婚姻制度 完善 建議
前言
婚姻家庭關系主要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身份關系,也涉及到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在當前民法典制定的背景之下,婚姻家庭法在法律體系上歸位于民法,反映了婚姻家庭法與民法的本質和邏輯關系。而我國直到2001年修訂《婚姻法》才增設了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具體規定,采取雙規制的立法模式,但由于立法理念和價值取向等問題,增設的這一制度存在許多缺憾。
二、對我國無效婚姻制度的概述
1.無效婚姻制度的概念與內涵
“無效婚姻是指雙方當事人婚姻的成立,因違反結婚的實質或者形式要件而不具有合法婚姻的法律效力。”實質要件主要指的是年齡、身體健康狀況、雙方的血緣關系、雙方合意等有關當事人自身的條件,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規定的有關結婚的程序,即必須是雙方當事人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處辦理結婚手續。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缺一不可,違反了實質要件或者是形式要件都會被視為是無效婚姻。
2.我國無效婚姻制度存在的問題
就在世界范圍內設立無效婚姻的立法理念而言,經歷了由制裁到救濟再到制裁與救濟并重的轉變。而我國當前的無效婚姻制度體現著較強的制裁色彩。具體表現為《婚姻法》第10條中只簡單列舉了婚姻無效的幾種情形卻無相關的救濟措施;《婚姻法》第12條中將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都規定為自始無效,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法律對無過錯一方和生活困難一方的利益保護。
就制度設計而言,根據我國《婚姻法》第10條的規定,無效婚姻情形有重婚、禁婚親、婚前有禁婚疾病且婚后尚未治愈、未達法定婚齡的。第11條則規定脅迫是我國可撤銷婚姻的唯一的法定事由。顯而易見,無效婚姻范圍寬于可撤銷婚姻,這與當今世界各國無效婚姻范圍縮小、可撤銷婚姻范圍擴大的趨勢相反,而且對無效婚與可撤銷婚后果采一元式立法,都屬于自始無效,過于強調制裁而忽視了婚姻關系的特質,不利于保護婚姻關系中女性和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
三、關于完善我國無效婚姻制度的建議
1.騙取結婚登記的婚姻無效
現行婚姻登記的原則是合法自愿原則,摒棄了過去的強制婚前體檢、單位開證明、街道開介紹信之類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只提供男女雙方的戶籍或者身份證明。這種改變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人以虛假的身份證騙取婚姻登記的不良現象。但是,假若騙取結婚登記,其相關行為并無違反《婚姻法》第10條中的四種無效的情形,也不是脅迫的可撤銷因素,是否就可以成立有效的婚姻呢?這是接下來需要討論的話題。
在此處筆者認為,應當從本源出發,切實考慮到婚姻的要件。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婚姻不是家庭的基礎,那么它會像友誼一樣,也不是立法的對象了。”正因如此,合法的婚姻需要具備法定的實質條件和形式要件。而結婚的實質要件,是指法律規定的關于婚姻成立時當事人本人及雙方關系必須符合的本質性要件。利用偽造、編造或者冒用他人身份證件、戶口簿、無配偶證明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行為,嚴重違反的結婚制度中的雙方合意的根本性要件,應當被確認為無效。
為維護婚姻登記制度的權威性,保障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遏制利用偽造、編造或者冒用他人身份證件、戶口簿、無配偶證明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行為,特建議增加一項婚姻無效的情形,用法律規定以偽造、變造、冒用證件等方式騙取結婚登記的婚姻無效。
2.擴大可撤銷婚姻的范圍
當今世界的立法趨向為無效婚姻的范圍逐漸縮小,可撤銷婚姻的范圍在不斷擴大。但我國《婚姻法》第11條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其中表明我國《婚姻法》對于可撤銷婚姻的法定構成要件僅僅為“脅迫”,再無其他,體現出無效婚姻制度中可撤銷婚姻的范圍十分有限。對某些非自愿的婚姻以及虛假婚姻以及虛假婚姻的效力未予以規定,這也是可撤銷婚姻中存在空白的地方。
特建議將婚姻法第十一條第一句“因脅迫而結婚的 ,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修改為 :“因欺詐、脅迫而結婚 的或因其他原因非自愿結婚的 ,受欺詐、脅迫的一方或因其他原因非自愿的一方 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并將該條第二句 “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修改為:“受欺詐、脅迫的一方或因其他原因非自愿的一方……”。同時,在該條增補第二款:“當事人無意建立婚姻家庭共同生活、弄虛作假、騙取結婚登記的,婚姻登記機關應當撤銷結婚登記。但在結婚登記后,雙方事實上已經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的 ,不得撤銷結婚登記。”
3.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的法律后果不應當等同
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兩者欠缺結婚的法定要件不同,社會危害性亦不相同 ,因而在法律效力上是否溯及既往、自始無效也應有所不同。例如,《日本民法典》第 748 條規定 :“婚姻的撤銷,其效力不溯及既往。”但我國《婚姻法》規定,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均自成立之時起無效。筆者認為,這種偏重于制裁違法婚姻,將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的法律后果等同起來,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穩定婚姻家庭、保護當事人及其子女利益的立法價值取向,是不科學、不合理的。
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反映,婚姻被宣告無效或者可撤銷后,當事人之間自始不產生配偶身份關系,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將婚姻無效與婚姻可撤銷的法律后果等同起來,雖然這樣的立法設計在法理上以無效婚姻的法律后果能自圓其說,但不利于明確區分無效婚與可撤銷婚。無效婚姻是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的,需要當然具有溯及力;而可撤銷婚姻只是違背雙方或者其中一方的私益要件,可不具備相當的溯及力。
特建議將《婚姻法》第十二條第一句修改為:“無效婚姻自成立之日起,無效;被撤銷的婚姻自撤銷之日起,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