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英

【摘 ?要】目的:了解人文關懷理念在慢性心衰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6.01至2018.06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隨機分組,常規護理服務組給予普通護理,人文關懷組進行了人文關懷理念。比較兩組滿意人數;慢性心衰糾正的平均時間、護患溝通質量、病房溫馨程度、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程度;護理前后心功能級別、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繼發并發癥發生率。結果:人文關懷組滿意人數、心功能級別、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慢性心衰糾正的平均時間、護患溝通質量、病房溫馨程度、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程度、繼發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常規護理服務組有優勢,P<0.05。結論:慢性心衰患者實施人文關懷理念可獲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人文關懷理念;慢性心衰患者;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0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care concept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om 2016.1 to 2018.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general nursing service group gave general nursing care, and the humanistic care group carried out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care. Compar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the average time of correction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e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the warmth of the ward, the level of human care for patients; the level of heart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left heart ejection fraction, heart rate and self-care ability;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Satisfaction number, cardiac function level, left heart ejection fraction, heart rate level and self-care ability, average time of correction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care communication, enthusiasm of patients, human care of patients, follow-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words】humanistic care concept;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nursing; application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是呼吸困難、乏力、液體潴留。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表現和最主要死亡原因。 它有長期不愈的病癥和反復發作的疾病特點[1]。如果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有效治療,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根據臨床研究,治療結合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為了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本研究選擇我院2016.01至2018.06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隨機分組,常規護理服務組給予普通護理,人文關懷組實施了人文關懷理念。比較兩組滿意人數、慢性心衰糾正的平均時間、護患溝通質量、病房溫馨程度、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程度、護理前后心功能級別、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繼發并發癥發生率,分析了人文關懷理念在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報告如下。
1 資料和護理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01至2018.06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隨機分組,人文關懷組年齡最低31歲,最高76歲(54.24±2.78)歲。男占28例,女占12例。原發病有冠心病18例,高心病有12例,風心病有7例,其他心臟疾病3例。心功能2級6 例,心功能3級 22例,心功能4級12例。患者體重41-81kg,平均(62.66±2.21)kg。患者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壓16例。文化程度小學8例、初中12例、高中11例、高中以上9例。發病2-17年,平均( 8.32±1.16)年。
常規護理服務組年齡最低30歲,最高75歲(54.89±2.21)歲。男占29例,女占11例。原發病有冠心病19例,高心病有11例,風心病有8例,其他心臟疾病2例。心功能2級6 例,心功能3級 21例,心功能4級13例。患者體重41-82kg,平均(62.21±2.67)kg。患者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壓16例。文化程度小學8例、初中12例、高中12例、高中以上8例。發病2-17年,平均( 8.26±1.12)年。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心衰診斷標準,可配合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礙等無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2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服務組給予普通護理,人文關懷組實施了人文關懷理念。第一,入院護理:當慢性心衰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積極與慢性心衰患者交流和溝通,向慢性心衰患者介紹科室環境、主治醫師、責任護士、科室主任、護士長和治療、護理計劃,幫助慢性心衰患者和家屬熟悉醫院環境,了解治療、護理方案,盡快消除慢性心衰患者的陌生感覺,避免慢性心衰患者因陌生環境而導致身體狀況不佳的現象。第二,飲食護理:給予低熱量、低鹽、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清淡飲食;避免過飽,否則會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心力衰竭。第三,護理排便:指導慢性心衰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時不要過度用力。指導長時間臥床的患者采取適當的方式促進胃腸蠕動,比如順時針按摩腹部,并給予穴位敷貼;使用促胃腸蠕動治療儀,改善胃腸蠕動,必要時給予潤腸通便的藥物或緩瀉劑。第四,吸氧:有呼吸困難的慢性心衰患者給予連續吸氧,氧流量為2-4 L / 分鐘。觀察慢性心衰患者呼吸頻率、節律和深度的變化,隨時評估呼吸困難的改善并做好記錄。第五,心理護理:加強與慢性心衰患者的溝通,引導慢性心衰患者自我心理調節,減輕因長期患病引起的焦慮,鼓勵慢性心衰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增強克服疾病的信心。通過與慢性心衰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慢性心衰患者的思想動態,并根據慢性心衰患者的實際情況從心理上給予疏導和幫助,緩解不良情緒,讓慢性心衰患者得到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根據慢性心衰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背景,運用合適的方法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講解,幫助他們了解所患疾病,避免慢性心衰患者的悲觀情緒影響治療效果[3]。在慢性心衰患者的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為慢性心衰患者安排娛樂活動,如看電視,聽音樂等,增加慢性心衰患者生活的樂趣,使慢性心衰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第七,癥狀觀察:觀察有無呼吸困難,體位是否適宜,有無水腫等現象,并合理調節輸液總量和輸液速度。第八,服藥護理,幫助糾正不正確的服藥習慣。告訴慢性心衰患者正確的服藥劑量,解釋藥物的副作用和相關的預防措施,并鼓勵慢性心衰患者規范治療。為慢性心衰患者安置合適的體位,合適的體位可以減輕慢性心衰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第九,人性化康復護理。指導適量的運動,增強抵抗力,并幫助恢復心功能。 第十,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前,專科醫護人員根據慢性心衰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專項規劃,告知慢性心衰患者及其家屬出院后的護理方法以及康復鍛煉方式。每周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一次出院隨訪,詢問慢性心衰患者的身體狀況,并督促慢性心衰患者正確服藥,養成良好的飲食、活動習慣。
1.3觀察的指標
比較兩組滿意人數;慢性心衰糾正的平均時間、護患溝通質量、病房溫馨程度、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程度;護理前后心功能級別、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繼發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軟件:SPSS21.0軟件;檢驗方法: t、x2檢驗;檢驗標準:P<0.05,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滿意人數
人文關懷組對比常規護理服務組滿意人數更高,P<0.05。人文關懷組滿意人數是40(100%),而常規護理服務組滿意人數是30(75%)。
2.2心功能級別、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護理前兩組心功能級別、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接近,P>0.05;護理后人文關懷組心功能級別、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表1.
2.3慢性心衰糾正的平均時間、護患溝通質量、病房溫馨程度、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程度
人文關懷組慢性心衰糾正的平均時間、護患溝通質量、病房溫馨程度、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程度更具優勢,P<0.05,見表2.
2.4繼發并發癥發生率
人文關懷組繼發并發癥發生率更少,P<0.05。人文關懷組繼發并發癥發生例數是1(2.5%),常規護理服務組繼發并發癥發生例數是8(20%)。
3 討論
慢性心衰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慢性心衰是一種慢性疾病和長期疾病。由于慢性心衰患者多為老年人,抵抗力弱,身體健康水平下降,一旦患上慢性心衰,就容易出現焦慮和緊張,不利于疾病治療的開展,需要給予有效護理。在大多數情況下,慢性心衰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臨床治療的效果,形成惡性循環,影響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慢性心衰已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之一。對于患有慢性心衰的老年患者,有必要配合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治療效果。但常規護理大多忽略了患者的個體需求。
人性化的護理主要是以患者為主,主要是營造舒適清潔的治療環境,普及疾病知識和吸氧治療,心理疏導,引導營養飲食和適當運動等護理,讓老年患者能夠在治療期間積極配合治療,最大限度地發揮治療效果[5-6]。
人文關懷護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將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人文關懷護理是一項系統的、多方面的綜合護理服務,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實現與臨床治療的協同作用,以緩解癥狀和改善生活質量。
人文關懷過程中,患者得到照顧,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患者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量身定制 [7-8]。
人文關懷與護理工作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患者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遵循“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指導思想,在護理過程中,積極、友好地為患者提供服務,改善了護患關系和患者預后。
本研究中,常規護理服務組給予普通護理,人文關懷組進行了人文關懷理念。數據顯示,人文關懷組滿意人數、心功能級別、左心射血分數、心率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慢性心衰糾正的平均時間、護患溝通質量、病房溫馨程度、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程度、繼發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常規護理服務組有優勢,P<0.05。
綜上,慢性心衰患者實施人文關懷理念可獲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鄒雪梅.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舒適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94):15-16.
[2]梁寶珊,梁慕兒.運動康復干預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臟功能的護理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8,33(11):90-92.
[3]陳惠.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8(20):53+55.
[4]于月輝.自我護理水平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特異性生活質量問卷評分影響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8,16(05):140-141.
[5]鄭婷婷,李屏.延續性護理對慢性心衰穩定期患者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0):102-104.
[6]陳鶯,戴紅英,陳加林.運動康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衰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1):22+26.
[7]肖鳳波.整體護理對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干預作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10):24-25.
[8]吳麗.人文關懷在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07):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