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桂秀
【摘 ?要】目的:研究中醫(yī)藥辨證施治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臨床效果。方法:資料選取自2013年9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醫(yī)治的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108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常規(guī)組兩組,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實驗組患者采用中醫(yī)藥辨證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的差異。結果: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0.4%更高于常規(guī)組的50.0%(P<0.05);經治療,實驗組患者FSH水平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且E2水平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中醫(yī)藥辯證施治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有利于改善患者宮內環(huán)境、促進其機體正常生殖功能的恢復,提高受孕幾率。
【關鍵詞】中醫(yī)藥;辨證施治;免疫性不孕不育
【中圖分類號】R4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23-02
導致不孕癥發(fā)病的因素多種多樣,其中由免疫因素導致的不孕不育是所占比例還是較大的。以往臨床單純的用西醫(yī)藥局部隔絕和免疫抑制治療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收獲效果并不盡如人意[1]。我院積極采用中醫(yī)藥辨證施治方法,在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治療當中獲得顯著療效,做下述分析。
1 病例資料和方法
1.1病例資料
資料選取自2013年9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醫(yī)治的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105例,按照隨機排列表法的方式分成實驗組、常規(guī)組兩組,實驗組患者總計有54例,患者年齡自22歲到45歲,均值年齡33.4±2.4歲,病程最短的是2年、最長的是6年,均值病程4.1±0.5年。常規(guī)組患者總計有54例,患者年齡自21歲到44歲,均值年齡32.5±2.3歲,病程最短的是3年、最長的是7年,均值病程4.7±0.6年。在臨床資料方面,兩組相近,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常規(guī)組
本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西藥治療:經期前兩周使用潑尼松口服治療,每天3次、每次5mg;采用局部隔離的治療方法,療程在3~8個月,每隔2個月做1次免疫抗體檢查,至轉陰后停止治療。
1.2.2實驗組
采取局部隔離治療方法同常規(guī)組,另采用中醫(yī)藥辨證施治:①瘀血阻絡者重在活血化瘀、滋陰助陽,藥物方劑有紅藤20g、丹參20g、川續(xù)斷20g、元胡10g、桃仁10g、赤白芍10g、紅花10g、當歸10g、山藥10g、木香6g。②濕熱蘊結者重在清熱利濕、滋陰養(yǎng)血,藥物方劑使用為紅藤30g、敗醬草30g、馬鞭草30g、土茯苓30g、茵陳30g、僵蠶15g、黃柏10g、知母10g、丹皮10g。③瘀毒交結者主要進行活血通絡、化瘀解毒的治療,藥物組成方劑為黨參15g、厚樸10g、赤芍10g、桃仁10g、茯苓10g、當歸10g、懷牛膝10g、芒硝6g、肉桂6g、大黃6g、生水蛭4g。④陰虛痰濁者主要治療原則是補腎溫陽,方劑使用組成有懷山藥20g、法半夏15g、薏苡仁15g、紫石英15g、茯苓12g、炒白術12g、山楂12g、黨參12g、仙靈脾12g、巴戟天12g、丹參12g。⑤陰虛火旺者治療當以滋陰降火、疏肝活血為主,使用藥物為懷山藥20g、枸杞子12g、龜板膠12g、山萸肉12g、茯苓10g、丹皮10g、赤白芍10g、生地10g、紅花10g、女貞子10g、生甘草6g。以上藥方每天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3個月為一個治療療程。
1.3監(jiān)測指標
①治療效果判定[2]:治愈:抗精子抗體檢查轉陰,性生活回歸如常,成功受孕;有效:抗精子抗體檢查轉陰,性生活如常,但還未受孕;無效:抗精子抗體呈陽性,未受孕。②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內分泌指標。
1.4統(tǒng)計檢驗
對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關于兩組實驗數據,使用t與X2分別檢驗計量與計數資料,相應的以例(n)、率(%)及( )的模式闡述。統(tǒng)計學軟件使用SPSS19.0,P<0.05認定為差異存在顯著性。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獲得情況
表1數據有示: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0.4%更高于常規(guī)組的50.0%(P<0.05),檢驗值有確切的統(tǒng)計意義。
2.2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主要內分泌指標
經治療,實驗組患者FSH水平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且E2水平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組間數據比對判定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數據有示:
3 討論
中醫(yī)理論將免疫性不孕不育歸屬“無子”、“滑胎”的范疇,致病因素是氣血不足,受溫熱邪毒入侵而損傷到充任,使得機體氣血失和、腎虛血瘀,最終導致患者無法攝精成孕[3]。治療要點在活血化瘀、補腎扶正,同時結合患者病機采用辨證施治方法,根據患者瘀血阻絡、濕熱蘊結、瘀毒交結、陰虛痰濁、陰虛火旺等分型,相應采取治療方劑,起到改善患者外周循環(huán)、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繼而阻滯體內異常的抗原增生,促進精子抗體的轉陰進程,提高患者受孕幾率[4]。免疫性不孕陰虛痰濁者方藥選用懷山藥能滋腎補脾、法半夏能燥濕化痰、薏苡仁健脾利濕茯苓淡滲脾濕,共奏滋陰瀉火、清熱利濕化痰的功效;瘀血阻絡者方藥選用丹參能健脾滲濕,山藥可健脾益氣,方藥同用起到益氣健脾、利濕化濁的功效;陰虛火旺者選用方藥當中,山藥益氣、茯苓健脾、丹皮清瀉虛熱、山萸肉溫澀,能同起滋陰泄火之功。結合上文實驗得到的數據證實: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0.4%更高于常規(guī)組的50.0%(P<0.05);經治療,實驗組患者FSH水平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且E2水平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提示中醫(yī)藥辯證施治女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有利于改善患者激素分泌水平、增強E2水平,提高受孕幾率。
參考文獻
[1]于利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免疫性不孕不育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6,16(3):34-35.
[2]劉莉莉,任長安.補腎活血除濕法治療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16):109-111.
[3]郭玲.補腎扶正湯在治療免疫性不孕不育中的應用[J].醫(yī)藥前沿,2019,9(4):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