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宇
摘要:變電站是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化的變電站是促進電網智能化的關鍵環節。設計110kV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的硬件和軟件,實現對110kV變電站重要電氣設備的智能保護,通過電源系統的配置、四遙功能的設計,實現對變電站運行狀況的實時監測。
關鍵詞:變電站;硬件;系統設計;繼電保護
1 引言
對于自動化技術來說,其在諸多工程行業中都是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的,這也是其能夠被應用于電氣行業中的最關鍵的原因。從總體上來看,當前電氣行業在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上可分為三大方面:繼電保護系統、時間記錄系統、監控系統。這三個部分是互相依賴的,但彼此之間有存在著一定的對立性,這使得不同系統之間能夠更好地做到合理分工、相互協作。然而,在實際的應用中,前面兩者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繼電保護系統卻有上述兩者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因而,在整個變電站的自動化綜合系統中,繼電保護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將會更加突出,而這些問題正是需要我們將其單獨拿出來進行分析和解決的。
2 變電站自動綜合化的優勢
變電站方面,基本上都是由人工手段來進行操作,這就導致了系統在自動化方面的程度低下。此外,由于識別因素往往會導致在進行記錄的過程中發生錯誤,因此導致當時的變電站系統對人的依賴性十分強,這種強依賴性是離不開監控時所發生的數次錯誤的,而錯誤的產生又是由于部分工人的技術水平較低的緣故。這些現象若長此以往,必將引起變電站的安全事故。好在系統自動化技術使得錯誤率大大降低,減輕了工人負擔,也使得工人們受到人身傷害的可能性被降低,使得相關的管理成本得以減少,更提升了整個變電站的運行效率。但是,自動化技術的使用也會使電纜等連接設備大量增加,產生新的問題。
3 110kV變電站結構介紹
3.1 變電站系統結構
監控主機的外圍電路包括GPS通訊電路,人機對話窗口,數據采集、傳輸接口電路等。這種架構“面向對象”處理,實現對間隔層電氣參量信息的的采集和處理。相比集中式結構和分布式結構的優點有:(1)通過面向對象方式進行處理,譬如主變維護等單元,處理速度更快;(2)電路連接通過光纖實現,可以方便后續的維護和電路擴展;(3)采用直流電壓供電,當某個環節出現故障的時候,不影響其他裝置的使用。
3.2 110kV變電站系統需求分析
110kV變電站繼電保護的功能主要包括數據在線監測和保護兩個方面,從結構上來區分,變電站的主體結構包括:站控層、間隔層、過程層3個部分。站控層實現對繼電保護功能的輸入,間隔層主要包括數據監測、過程層的任務是執行機電保護的任務,通過繼電保護設備,實現對高壓設備的操作。相關的需求如下:(1)站控層。站控層的功能是實現對變電站的運行監測和管理,通過電容的投切,實現系統中的無功優化和電壓優化。在運行監測過程中,自動區分電力系統的故障狀態和不正常運行狀態,在出現不正常運行狀態時,發出警報并在現場的光字牌上顯示不正常運行的故障類型(電壓異常、電流異常等)。在系統的故障狀態下,在光字牌上顯示故障類型并向執行機構發出動作指令。(2)間隔層。對站控層的信息進行整合,保證站控層和過程層之間數據的通訊正常。當出現報警信息或者操作信息時,及時進行處理。(3)過程層。主要的操作機構,面向一次高壓側,在系統正常運行時,提供檢測數據和執行操作指令。
4 110kV變電站繼電保護及自動化系統設計
4.1 后臺管理軟件模型
采用DCOM來構建分布式模型,同時為模型提供規范要求;在分布式變電站基礎上,結合模塊組件化技術,將后臺管理軟件中的所有功能模塊都轉化為組件,此時各類組件可以隨意進行組合,使后臺管理軟件可以應用在不同規格、不同要求的分布變電站自動管理要求當中。
4.2 電源系統配置
(1)交直流系統設計。交流系統用電采用三相三線中性點接地系統,利用所用變壓器產生220V電壓。直流系統采用可充電蓄電池作為直流電源,為了直流系統的穩定性,蓄電池選型為鉛酸蓄電池,大小250AH,直流負載以2h事故作為放電參考,變電站的通訊系統以4h事故作為放電參考。直流系統具有接地故障定位、集中監控、電池監控和絕緣狀態監控等功能,而且使用一致的接口和綜自系統進行信息交流,實現遠程監測。(2)UPS電源系統設計。UPS的電能來源是220V直流母線、交流展,電能儲備量為3kVA,在變電站斷電的情況下,UPS的主要供電設備包括:變電站計算機設備、火災報警設備、故障錄波設備。
4.3 接線系統設計
(1)在母線上通過一組斷路器的配合使用,將單母線分成兩段,同時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則,將變電站的負荷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接在兩個母線上,當電廠中的某一個用電設備出現故障或者發生停電故障時,可以將改路中的重要負荷切換到另一路母線上,減小對電廠生產的影響,保證重要負荷的持續供電,從而提高系統的供電可靠性。(2)在需要檢修時,可以將兩路負荷相互到彼此的母線上,方便檢修,增加靈活性。(3)設備簡單,運維成本低,出現故障時,自動切換負荷。
4.4 通訊網絡設計
主要選用Lonworks局域網作為通信網絡,Lonworks主要具有三項技術特點:①開放性,Lonworks的兼容性很強,且其網絡協議對所有用戶提供的服務完全一樣;②通訊介質兼容性高,可兼容光纖、雙絞線、電纜、紅外線等多種通信介質;③通信距離較長,同時可保障下載速度,具體數值為:直接通信距離2700m,下載速度達78kbit/s,滿足設計需求。在設計中采用雙絞線作為通信介質,通過布設得到總線網,這種總線網具有擴展靈活、結構間接特點;出于可靠性考慮,采用了主從方式進行設計,即在通信服務器的網絡節點上,通過樹形結構與其他節點連接,根據網絡協議實現節點的循環訪問。
4.5 測控單元設計
每個測控單元設計都采用保護CPU、測量控制CPU、神經元網絡芯片、外圍芯片進行設計。該裝置具有如下特點:①可實現CPU之間的相對獨立,且滿足不同繼電保護方式的應用要求,在此條件下可以實現保護CPU、測控CPU的信息交互;②設計中的測控CPU為測量模板或智能電能表,這兩個設施具有智能化、可視化的特征,滿足自動化運行需求,具體選擇需要根據適用條件而定;③因為外部因素的影響,可能導致測控CPU運行不正常,那么出于運行考慮,本文選擇了多任務分時復用操作方式來設計測控CPU。
5 結束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110kV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設計與應用,分析當中首先為了明確設計方向,對自動化系統的優勢進行了簡單介紹,之后通過設計工作得到了完整的分布式變電站自動化管理系統,最終結合實例應用與數據對比,說明本文設計有效,并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家永,魏錐,許凱.220kV智能變電站的繼電保護及自動化系統設計探討[J].南方農機,2017,48(24):97.
[2] 吳文英. 某煤礦35kV數字化變電站繼電保護及自動化系統設計[D].吉林大學,2017.
[3] 任紹俊. 220kV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及自動化系統設計[D].華北電力大學,2014.
[4] 孟慶國. 配電網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與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設計[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
[5] 王景欣. 新奧張遷務40MW光伏電站接入電網關鍵技術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