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對于我國農業的灌溉工作、發電工作還有航運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因此水利水電工程對于我國的發展尤為重要。因此,我國在水電工程建設方面給予了非常大的投入和重視,但是在工程建設為我國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生態環境破壞和水資源污染等問題。基于此,文章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對生態環境持續發展產生的影響以及相關的解決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
1 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
1.1對陸生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建設水利工程之后不但會對水文地質產生影響,也會對陸生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后果。因為在建設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周圍土壤的挖掘、運輸,包括水流的阻斷對下游產生的灌溉以及周圍陸生動植物的給水供給都會產生影響。經過長時間的給水不到位,就會造成生態環境鏈的斷裂,即便是后續施工結束,也很難恢復到以前的生態環境。在注重施工過程中保護水文環境以及陸生生態環境的同時,還要注重施工過程中生產生活污水的處理排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往往在施工過程中會造成植被破壞、動物遷徙以及動物在遷徙途中因為食物或水的缺失而死亡。這些問題都應該是我們所更加關注的,人與生態環境應該互相并存,因此,我們在施工中應該盡可能的減小施工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
1.2對水質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會減緩本流域內河流河水的流速,因此水汽的交換速率會降低,還有污染物的遷移擴散能力同樣也會降低。所以,一旦水質收到污染,那么水資源自身的凈化能力就會降低,污染帶來的影響就會加大。流速的降低也會造成水中的一些重金屬沉降,易導致本水域內重金屬污染。
1.3 水利施工對水資源的影響
水庫中的水流速度受蓄水調控作用影響,河水的流通性降低,河流不通暢,水中的含氧量和礦物質含量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污染物無法擴散,加劇了水體惡化,污染了周邊農田及地下水資源。部分水利工程施工,缺乏科學規劃和長遠眼光,改變了河流原有流速、流向,削弱水體自身凈化能力,導致水質、水溫和泥沙量出現變化。
2 水利水電工程為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
2.1建設相關規程和保護體系,多途徑恢復和保護生態環境
水利工程建設都周邊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大多是不可逆的,因此,我們應該針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充分探究,并有針對性的進行綜合治理。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在這一環節,我們可以借鑒以往成功的水利工程建設案例,找到可以引薦的經驗。例如:可以通過人工培育的方法,降低水利工程給水生生物帶來的負面影響;采用氣墊式調壓井,對工程流域的植物覆蓋率進行了有效保護;利用膠凝砂礫石壩,減少對當地稀有資源的利用率;修建生物走廊,重建岸坡區域的植被覆蓋;加強人工濕地的設置等等。總而言之,對水利工程周邊的環境進行保護和控制是多方面的,要樹立綜合治理的理念,改變傳統的環境保護體系,加強技術的投入力度,針對建設區域的實地情況,建立符合當地情況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和保護體系。
2.2 做好水利水電工程的生態環境評價
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存在的威脅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應該對其做好客觀的評價,評價的過程中應該綜合的考慮工程項目自身對于生態環境還有社會的價值,目光應該長遠一些。對于移民問題,應該建立完善的移民政策,保證人民的利益和工程的利益一致。
2.3引進生態技術和環保材料
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大量先進的生態技術和環保材料涌現,以其獨特的優勢得到了廣泛應用,諸如,《蚌埠市淮上區北淝河下游治理工程》中王小溝護岸,主要采用劈裂石生態擋土墻及直立波浪樁護岸結構形式等,結合相關技術要求,不斷推動水閘技術創新和改進,包括液壓壩;蚌埠市天公河及席家溝部分岸線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中興旺路蓄水壩及勝利路橋南液壓壩;固鎮縣水系連通項目五固河一期工程實施方案中的五固河液壓壩。此類水閘結構較為特殊,操作簡單,實際應用效果突出。推動生態材料和技術與水利水電工程融合,在實踐中積累工作經驗,提升水利水電工程的生態環保特性,以便于為后續施工活動有序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和保障。河道作為水利水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引水和蓄水方面起到的作用較為突出,但是也會對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不良影響。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可以綜合考量河道改造需要,融入生態理念,盡可能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在城市河道的生態設計中,結合實際情況優化空間設計,選擇合理的河道物種。結合植物的生長水深,布設相應的沉水、浮水與挺水植物;邊坡角與水位結合處布設香蒲與蘆葦植物,具有吸收污染物,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2.4優化設計、施工管理,完善環境保護制度,促進水利工程科學、規范施工
工程施工建設設計人員要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服從區域生態發展的整體規劃,全面規劃,明確水利工程環保需求,科學預測工程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因地制宜,精準分析水利工程生態環境現狀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可行性,關注社會需求、環境承載能力,探討和研究水利工程價值。進行環境評價,綜合考量,科學決策。建立健全的環境補償機制,在建設方案上,設計采取預防性措施,一旦發生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迅速采取補救措施,進行有效干預與防范,最大限度降低水利施工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落實環境保護制度,規范施工人員的施工,重視施工收尾工作,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第一時間修整和恢復周圍生態環境。加強天然河床保護,嚴格控制污染物和廢物的排放,重視重點物種和資源的保護,保證生產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2.5制定較為完善的生態補償制度
在當下的社會發展中,經濟市場的需求狀況,推動了各個行業領域的發展以及擴大。國家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對一些工程的建設開發,制定了一定的生態補償原則,主要是以誰開發誰補償,誰收益誰補償,誰破壞誰補償。該原則在發展的過程中,有著一定的效果,但是,隨著我國社會行業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升,各項法律制度仍舊有所缺乏。因此,對這些生態補償的相關制度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和改進,從而提高各個行業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保證生態環境穩定性的基礎上,同時促進我國水利水電工程規劃與設計高效性的提升,給社會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發展。如此一來,便能夠形成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狀態。
2.6確保水利水電工程開發的合理性
選擇水利水電工程興建地址時要做到因地制宜。之前國家在推進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時存在過度追求開發率的情況,對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沒有提起重視,所以后續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生態問題。興建水利水電工程之前要對該地區的用地和移民程度等關乎國計民生的問題進行充分考慮,重點開發一些移民程度較高,占耕地面積較少,自然環境問題較低的區域。反之,如移民程度太低,而且要占用較大的耕地面積時可以考慮換地區進行興建。
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在意識到水利水電工程對我們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益處的同時,還應該充分的考慮到給我們生態環境帶來的危害,制定相應的策略,嚴格按照相應的規定,做好規劃設計和評價,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做好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更好的服務人民。
參考文獻
[1]劉振鵬.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03):45-46.
[2]張漫婷.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科技風,2019(03):201.
[3]央宗拉珍,次旦央吉.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分析[J].鄉村科技,2018(2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