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究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患者臨床診斷中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的應用效果。方法: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確診為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的患者中隨機抽取40例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體檢的40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腹水多形核白細胞(PMN)、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前腹水多形核白細胞(PMN)、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高于治療后,差異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患者C反應發白以及腹水乳鐵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且治療后恢復正常,能夠作為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患者的診斷標準,對臨床中診斷準確率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C反應發白;腹水乳鐵蛋白含量;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
【中圖分類號】R12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47-02
肝硬化是肝膽疾病中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患者患病時間過長或治療效果不佳較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自發性腹膜炎是其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如未能及時急性控制會誘發肝腎綜合征以及肝性腦病等多種嚴重疾病[1]。提升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診斷的及時性以及準確性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臨床診斷中主要通過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診斷[2]。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確診為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的患者中隨機抽取40例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體檢的40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探究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患者臨床診斷中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確診為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的患者中隨機抽取40例作為研究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6.8±2.1)歲;肝硬化患病時間5-11年,平均患病時間(7.2±2.3)年;另選取同期體檢的40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56.5±2.2)歲;肝硬化患病時間4-12年,平均患病時間(7.3±2.4)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符合研究要求,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檢測方式
所有患者入院當天抗生素藥物使用之前均進行C反應蛋白以及腹水乳鐵蛋白檢測,留取患者20毫升腹水,儲存在-70℃的冰箱中,研究組患者連續對癥治療5日后再次抽取腹水20毫升進行儲存。將所有患者腹水樣本均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乳鐵蛋白檢測,使用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對患者腹水C反應蛋白結果進行檢測,
1.2.2治療方式
研究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對癥療法進行治療,根據患者基本情況選擇亞胺培南(生產廠家:Merck Sharp & Dohme Corp.;產品批號:國藥準字H20052466)、第三代頭孢菌素或者第四代頭孢菌素等青霉烯類藥物進行治療,根據患者受感染情況選擇相適合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如藥物作用效果不佳需要及時進行更換藥物,同時配合相應的保肝、白蛋白補充以及血漿補充等輔助治療。
1.3觀察指標
詳細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腹水多形核白細胞(PMN)、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分別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對比指標以及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對比指標。
1.4統計學處理
兩組數據由SPSS19.0軟件分析、整理,檢驗定數資料用x2,描述用百分比(%),描述定量資料用( ),檢驗用t值;當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前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中PMN、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對比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前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中PMN、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均高于治療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自發性腹膜炎是肝硬化患者感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能夠達到并發癥的20%左右,如未及時進行治療控制會對肝腎系統造成損傷,誘發各類肝腎疾病,甚至會增加患者體內的腸源性氨類毒素的含量,需要及時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控制,提升患者預后康復質量[3-4]。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患者體內乳鐵蛋白的含量相對較高,如受到病毒或者病菌感染后中性粒細胞的乳鐵蛋白含量會進一步增加,能夠達到正常狀態的6倍甚至20倍之高。C反應蛋白是非特異性急性期炎癥標志物,當患者體內產生炎癥變化或者組織受到損傷之后C反應蛋白含量也會有所增加,通過對患者腹水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的檢測能夠及時了解掌握患者體內感染及病變情況。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檢查結果中PMN、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治療后PMN、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患者PMN、乳鐵蛋白與C反應蛋白與正常人相比均有升高情況,經對癥治療痊愈后各項指標檢查結果均有所降低,患者疾病治療后各項指標異常情況有所緩解。臨床診斷中通過對各項指標的檢測和分析能夠全面掌握患者病變情況,對疾病進行診斷判定。
綜上可知,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患者C反應發白以及腹水乳鐵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且治療后恢復正常,能夠作為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患者的診斷標準,對臨床中診斷準確率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例數較少,且研究時間較短,應用價值以及效果仍需要更大樣本更多研究中心的配合進行。
參考文獻
[1]王志遠, 高峰. 血清降鈣素原與腹水乳鐵蛋白在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臨床價值[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7, 26(3):311-314.
[2]關小明,陳鍇. 探析糞乳鐵蛋白聯合血清C反應蛋白在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診斷中的意義[J].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19):4-6.
[3]韓玉萍, 白亞妮. 微生態制劑對肝硬化伴自發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腸道屏障功能以及肝功能的影響[J]. 陜西醫學雜志, 2017, 46(4):537-538.
[4]徐斐,劉菲 快速診斷肝硬化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方法研究[J]. 國際消化病雜志, 2015, 35(6):413-416.
作者簡介:
周鳳敏(1964-),女,副主任技師,檢驗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