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翼
【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痛選擇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作為實驗對象,依照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7例患者,對照組給予奧硝唑片聯合裸花紫珠片治療,治療組給予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對照組與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各自為,組間作比較,治療組比對照組高,兩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慢性盆腔痛選擇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的治療方法可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值得作為理想選擇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慢性盆腔痛;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339-02
慢性盆腔痛主要指的是盆腔持續6個月以上的飛周期性疼痛,其屬于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其發病原因,但確定是由盆腔炎性疾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多器官疾病導致的,其中盆腔炎性疾病是主要原因。本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降低其生活質量[1]。抗炎藥物與手術治療是當前臨床主要的主要選擇,其中前者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手術雖然可有效緩解疼痛,但術后不能有效改善腹痛癥狀,再加上手術會導致新的創傷和黏連出現。而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的提出,成為了臨床治療慢性盆腔痛的新型選擇。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作為實驗對象,現整理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全部病例均符合《婦科學》中慢性盆腔痛的臨床診斷標準[2]。依照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7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6-51歲內,平均年齡(45.3±5.6)歲;治療組患者年齡在27-52歲內,平均年齡(46.5±5.7)歲。對比兩組以上基線資料所表現出的差異,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比較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口服奧硝唑片,0.5g/次,2次/d,連續服用5d;口服裸花紫珠片,5片/次,3次/d,總治療時間為3個月。治療組: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的具體操作:選擇廣州杉山公司生產的PHENIX系列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器,設定參數為80Hz、120μs,30min/次;排除月經期,10次/月,1個療程為3個月。將片狀電極片貼在臍恥間兩側旁開6cm處,分別從不同通道連接Phenix USB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選擇脈沖電流。設定強度指標標準為:①引起肌肉震顫,促進肌肉收縮;②患者有舒適的麻刺感出現,但不會導致疼痛;③出現刺激和放松交替的感覺;④達到患者最大的耐受水平。
1.3療效評價標準
疼痛癥狀、體征徹底消失為治愈;疼痛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為顯效;疼痛癥狀無明顯變化,體征亦無明顯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率+顯效率[3]。
1.4統計學處理
相關數據以SPSS22.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加以分析,治療總有效率使用百分率(%)加以描述,并在進行比較時予以x2檢驗,如P<0.05,則可說明組間有統計學差異存在。
2 結果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8.72%與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7.87%經統計比較,治療組顯著比對照組高,兩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盆腔炎性疾病主要是由逆行性感染導致的,其主要疾病類型為卵巢炎、輸卵管炎、慢性子宮內膜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等。慢性盆腔痛屬于盆腔炎性疾病的常見后遺癥,一般情況下選擇口服藥物或手術治療的方法并不能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而輔助理療、中藥等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和減輕疼痛[4]。
奧硝唑片屬于硝基咪唑類衍生物的第三代新型藥物,其可發揮較好的抗滴蟲、康厭氧菌的功效,對盆腔軟組織感染、子宮內膜炎、卵巢囊腫等婦科生殖系統疾病引起的盆腔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裸花紫珠抗炎鎮痛作用顯著,其與奧硝唑聯合治療的方法,能夠有效緩解疼痛,但整體治療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是一種在皮膚表面貼上電極,進行外周電刺激,以達到緩解疼痛的新型電療方法,其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此種治療方法的作用原理進行分析:①局部電刺激的狀態下可促使肌肉快速收縮,同時加快神經傳導運動,加速機體血液循環,對盆腔血液循環進行直接改善,使盆腔血管淤血程度明顯降低,并對子宮內膜異常出血、增生情況進行抑制,促使異位內膜結節快速消散,同時對粘連予以軟化,使組織纖維引起的瘢痕發生改變,達到減輕癥狀,消除病癥的治療目標;②局部低頻電刺激疼痛部位,可對前列腺素分泌進行抑制,并對前列腺素起到抵抗功效,進一步提高痛閾,有效減輕疼痛;③于盆腔炎癥期予以局部電效應可使毛細血管通透性明顯降低,減少滲出、水腫的同時促使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活性增強,將盆腔炎性滲出導致的子宮后陷窩積液消除,加快包塊的吸收和消散速度[5]。
根據本次實驗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較對照組高(P<0.05)。由此可證明慢性盆腔痛選擇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的治療方法可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值得作為理想選擇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慶華,余妙玲.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聯合藥物治療盆腔炎性疾病所致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效果評價[J].臨床醫學工程,2018,25(06):705-706.
[2] 郭云翮.經皮神經電刺激治療特發性慢性盆腔疼痛臨床觀察[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02):39-40+63.
[3] 胡艷,李環,王子超,等.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慢性盆腔痛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5,16(04):318-321.
[4] 劉陽.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女性慢性盆腔痛66例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7,28(15):2466-2468.
[5] 張巍穎,李環,祁鋒.經皮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女性慢性盆腔痛35例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8,21(06):4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