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楚
【摘? 要】目的:探討機械通氣治療呼吸內科疾病患者的臨床應用體會。方法:抽選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呼吸內科疾病患者50例,按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觀察組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前2組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血液酸堿度(pH)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比對照組改善程度更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呼氣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PEV1)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比值(PEV1/FVC)均顯著比對照組高;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PEV1%)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臨床治療呼吸內科疾病采用機械通氣能提高療效,促進血氣指標及肺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廣。
【關鍵詞】呼吸內科疾病機械通氣血氣分析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383-01
呼吸內科中疾病種類很多,主要病變在支氣管、氣管、肺部及胸腔,患者臨床有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可發生呼吸衰竭導致死亡。呼吸內科疾病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臨床有效治療也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課題。以往治療呼吸內科疾病通常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該治療方式雖能改善患者癥狀,但并發癥多,起效慢,整體效果并不理想;機械通氣治療的開展使呼吸內科疾病療效得到進一步提升。本研究旨在總結機械通氣治療呼吸內科疾病患者的臨床應用體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從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呼吸內科疾病患者中抽取50例進行觀察,按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25例和對照組25例。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中男12例,女13例;年齡50歲~76歲,平均年齡(59.2±2.5)歲;病程1個月~5個月,平均(3.2±0.8)個月。對照組中男11例,女14例;年齡51歲~75歲,平均年齡(59.5±2.8)歲;病程1個月~6個月,平均(3.3±1.2)個月。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給予吸氧等對癥治療,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抗生素,給予氨茶堿經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至20~40mL后靜脈滴注,滴注時間不短于10min,0.25~0.5g/次,2次/d。觀察組: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對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根據患者情況設置合適的參數,并在0.5h~1.0h之內復查血氣分析,血氣分析等指標好轉說明參數設置合理,機械通氣治療8h~12h后進行復查。
1.3觀察指標
分別在治療前后檢測2組患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血液酸堿度(pH)。治療后觀察2組患者呼氣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P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比值(PEV1/FVC)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PEV1%)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經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前2組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血液酸堿度(pH)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比對照組改善程度更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呼氣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PEV1)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比值(PEV1/FVC)均顯著比對照組高;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PEV1%)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
3討論
呼吸內科疾病在臨床十分常見,臨床缺乏對該類疾病理想的根治方法,以往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的療效并不理想,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機械通氣的應用使呼吸內科疾病的療效得到進一步提升。機械通氣是指以呼吸機的維持患者氣道通暢,改善通氣和氧合,防止二氧化碳蓄積和機體缺氧,為利用機械裝置來控制、代替或改變自主呼吸運動的一種治療方式。其操作方便,能夠使患者癥狀有效減輕,治療期間可語言交流、進食,還能夠避免有創治療帶來的并發癥,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
本研究通過分組比較常規治療與機械通氣治療在呼吸內科疾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PaO2、PaCO2及pH改善程度比對照組更顯著;治療后PEF、FVC、PEV1、PEV1/FVC及PEC1%顯著優于對照組。充分證實了機械通氣治療的確切效果,對促進患者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改善具有重要意義。不過采用機械通氣治療時需注意,若患者伴有呼吸衰竭,應密切觀察患者意識變化、呼吸頻率等情況,加強對生命體征的監測,根據情況調整呼吸機參數;同時呼吸內科疾病機械通氣時會消耗大量能量,容易導致患者營養不良,故而治療時注意及時給予營養支持,以促進患者恢復。綜上所述,臨床治療呼吸內科疾病采用機械通氣能提高治療效果,促進血氣指標及肺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集束化治療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研究[J].李曉東,孫艷輝,郝偉佳,張翠蘋,楊鵬.臨床肺科雜志.2018(01)
[2]影響COPD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的相關因素分析[J].張宏,孫輝,歐陽文,麻繼臣,申志芬,白維娟,李莉娟,葛云芳,溫斌.安徽醫學.2017(01)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機械通氣患者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D及白介素-6的臨床意義[J].韋中盛,許建國,羅斌,李軍,林劍勇.廣西醫學.2016(02)
[4]影響呼吸重癥監護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的因素[J].曹霞,黃毅,李清泉.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