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汪洋 寧俐雯

【摘 ?要】目的:探討專業系統盆底功能康復護理對產婦產后盆底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順產分娩的產婦114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系統性盆底功能康復護理,觀察統計兩組盆底肌力、盆底肌電壓及盆底肌力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后盆底Ⅰ、Ⅱ纖維肌力及盆底肌電壓全面高于對照組同期水平,盆底肌力改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盆底功能康復護理能有效恢復產婦產后盆底肌力,提升盆底肌電壓,提升盆底功能恢復效果。
【關鍵詞】盆底功能;康復護理;產婦產后;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99-02
盆底肌肉泛指封閉于骨盆底的肌肉群,起到維持包括子宮、陰道、尿道、膀胱、直腸等盆腔器官處于正常位置的作用,與女性生殖功能及泌尿功能關系密切[1]。產婦在妊娠及分娩過程中發生機械性牽拉,造成肌源性損傷引發盆底肌群松弛,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干預,容易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礙[2]。而一旦發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將引起尿糞失禁、慢性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脫垂及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礙等,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盆底功能康復護理是目前產婦產后盆底功能恢復的一線療法,為探討其療效,選取我院順產分娩的產婦114例開展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順產分娩的產婦114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7例。觀察組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29.70±4.60)歲;孕周36-41周,平均(38.70±2.21)周;對照組年齡26-39歲,平均年齡(30.22±4.13)歲,孕周37-42周,平均(39.03±1.93)周。兩組年齡、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入選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且新生兒為單胎順產。②新生兒為正常兒。③未進行過盆底手術,無盆底功能障礙及性功能障礙病史。排除標準:①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泌尿感染病史。②患有產后并發癥或合并癥。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衛生護理及營養護理,保證患者個人衛生,尤其是注重外陰清潔,保證患者充分休息,營養均衡。觀察組使用專業系統盆底功能康復護理,包括飲食護理、康復鍛煉護理、生物電刺激護理和心理及生理護理。①飲食護理:幫助產后產婦及時補充營養,產后6h至肛管正常排氣前均只攝入流食,待肛管排氣正常后根據患者實際逐步恢復正常飲食。飲食要注意保證易于消化吸收且營養均衡,進食方式為少食多餐。②康復鍛煉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取不同質量的陰道啞鈴,消毒后放置于產婦陰道內,產婦自主收縮陰道夾住啞鈴,以能夠穩定夾住啞鈴為準,堅持至力竭,1次/d,根據恢復情況逐步提高啞鈴質量,可酌情增加次數。③生物電刺激護理:于產婦產后7周后開展電刺激護理,初次護理針對Ⅰ類肌纖維頻率設置8-33Hz,脈寬20-320?s;Ⅱ類肌纖維20-80Hz,脈寬320-740?s,刺激時間15min,根據產婦實際耐受情況及時調整頻率和脈寬,確保患者能感到肌肉跳動且無痛感,可酌情調整刺激時間,但不超過30min,每周2次,20次為1個療程。④心理及生理護理:對產婦開展心理疏導,幫助其消除不良情緒;保證醫療環境衛生,幫助緩解產部痛感,做好個人衛生保持尤其是外陰清潔。兩組護理均持續60d。
1.4 評價指標 ①盆底Ⅰ、Ⅱ纖維肌力評級。使用陰道壓力球測量兩組產婦護理前及護理后盆底Ⅰ、Ⅱ纖維肌力。盆底肌力分為0-5級,級數越高,肌力越強[3]。②盆底肌電壓。采用康復治療儀測量盆底肌電壓,測量時間為護理前及護理60d結束時。③盆底肌力改善標準[4]。盆底肌力改善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肌力達到4級及以上標準認定為顯效;產婦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表現顯著緩解,肌力評分達2級及以上視為有效;產婦臨床癥狀惡化且無向好可能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盆底肌力指標 觀察組護理后Ⅰ類纖維、Ⅱ類纖維肌力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盆底肌電壓 觀察組護理后肌電壓明顯高出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盆底肌力改善效果 觀察組護理后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盆底肌肉組織對女性意義重大,關系到女性生殖、泌尿甚至是心理健康。產婦在妊娠及分娩時,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胎兒的壓迫、肌源性損傷以及神經受損造成盆底支持薄弱,進而導致盆腔臟器從正常位置脫離,發生功能障礙[5]。因此,恢復產婦盆底功能的關鍵在于恢復女性盆底肌力。
長期的臨床實踐表明,不同產婦在產后盆底肌收到的損傷不同,產生的功能障礙也各有差異,但大部分產婦都會緩慢實現盆底肌自愈,逐漸恢復盆底功能至正常水準[6]。但長時間不給予產婦任何護理干預,容易出現遠期并發癥,對其生育及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基于此,近年來產婦的盆底功能恢復已經普遍應用系統康復護理。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Ⅰ類纖維、Ⅱ類纖維肌力水平、盆底肌電壓及盆底肌力改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顯著增加患者盆底肌力,提升盆底肌電壓,明顯提高盆底肌力改善有效率。原因在于:專業系統盆底功能康復護理中飲食護理能及時幫助產婦補充營養,避免出現營養不良等不利于盆底功能恢復的情況;康復訓練能有效增強產婦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肌肉松弛;生物電刺激護理通過電流刺激,能逐漸提升盆底肌電壓,使產前受壓迫的神經細胞恢復活性,提升神經活躍度,促進神經恢復,恢復盆底肌肉協調,同時使盆底肌肉處于興奮狀態,增加盆底肌肉彈性,有效提升康復訓練效果;心理及生理護理幫助患者避免出現心理障礙和細菌感染,使患者配合治療,減少遠期并發癥發病概率,縮短康復護理周期,提升康復護理效率。
綜上所述,專業系統盆底功能康復護理能有效恢復產婦產后盆底肌力,提升盆底肌電壓,增加盆底功能恢復效果。
參考文獻
[1]沈柯煒.產后盆底康復訓練對順產產婦盆底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8,20(1):112-114.
[2]馮艷霞,張潔,張月,等.產后盆底康復研究治療進展[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6,8(8):3-6.
[3]浙江大學醫學院.女性盆底肌力評價標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5-14.
[4]貝政平.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83-89.
[5]王敏玲,王小蘭,程建霞,等.產后盆底功能障礙136例的康復治療效果評價[J].護理與康復,2019,18(1):48-50.
[6]劉瑞景.產后盆底功能障礙風險因素及不同康復治療方案效果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8,20(7):122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