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梅
【摘 ?要】目的:探討門診治療室護理差錯問題及問題防范措施。方法:選取2018年7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門診治療室存在的護理差錯事件,分析護理差錯事件的影響因素,提出護理差錯防范措施。結果:門診治療室護理差錯主要影響因素為違反管理制度、護理服務不當、患者自身因素、治療設備因素等。通過分析具體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應對,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改善,護理差錯發生率繼續下降,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結論:門診治療室護理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護理差錯事件,為此需加強門診制度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理論技術水平,完善設施建設,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門診治療室;護理差錯;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200-01
門診治療室是患者聚集區域,此類患者主要為需要觀察治療或檢查治療預準備階段人員,因此患者的病情較為復雜、人員混亂。在實際護理過程中,常因為醫務人員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導致護理環節出現差錯,促使藥物劑量錯誤、肌注失誤、血液樣品送檢結果錯誤等護理差錯事件,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質量,造成不良的治療體驗感,降低患者滿意度。因此在門診治療室護理中需有效應對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水平,提高護理滿意度[1]。為探討門診治療室護理差錯問題及問題防范措施,本文選取2018年7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護理差錯并提出解決措施,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的年齡在1月~78歲,平均年齡為(49.5±1.5)歲,對比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無明顯性差異,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門診治療室中所發生護理差錯事件進行統計分析,如發生診斷結果失誤或者肌注、抽血失誤等現象,計算護理差錯發生的概率,同時還按照匿名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總結護理實施過程中護理差錯的影響因素,針對其影響因素提出護理對策。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軟件對此次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均數±平方差代表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百分比率(%)則代表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對比差異明顯,統計學有意義(P<0.05)。
2 結果
門診治療室護理差錯事件共出現肌注藥物不合理現象1例,血液樣品送檢結果錯誤1例,未經隔離處理1例,未經皮試1例,漏抽檢查項目2例,其主要影響因素為違反管理制度、護理服務不當、患者自身因素、治療設備因素等。通過分析具體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應對,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改善,護理差錯發生率繼續下降,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3 討論
3.1 護理差錯影響因素
門診科護理工作較為復雜,需要觀察患者病情,并處理醫囑以及實施相關治療措施,但由于門診患者病種數量多,雖然醫療護理工作中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但為保證工作效率,很難嚴格執行三檢查七對相關規定,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可能導致藥物注射錯誤等情況,一旦病人被注射錯誤藥物,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安全危險,給個人和醫院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此外,在日常護理工作當中,為擴大護理服務范圍,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疾病咨詢、健康教育等工作,加重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因此在工作繁忙時不能及時和仔細檢查病人情況,致工作中的疏忽[2]。部分護理人員對于護理工作和工作環境充滿抵觸,產生叛逆心理和懈怠心理,不認真對待護理工作,導致護理差錯事故的存在。在醫院建設上,缺乏隔離系統,未將不同性別、疾病的患者進行隔離,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疾病傳播。除此之外,患者自身因素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多數患者不了解護士的護理操作,更不清楚整體護理計劃,部分護理措施不能得到患者的認可和支持,尤其是可能影響患者的隱私的環節,均成為護患糾紛的危險因素。
3.2護理防范措施
根據門診治療室和就診患者的實際情況,修訂門診護理工作制度,要求所有護理工作人員均應嚴格遵守門診護理工作制度。認真核對患者姓名、年齡、就診時間等,收到病人提交的醫療記錄和藥品時,首先根據醫生的指示檢查藥品的批號,然后檢查之注射藥品與患者服用藥品是否存在禁忌,在患者接受藥品時,再次核對患者相關信息。針對于青霉素類、噠唑類藥物,應詢問患者的病史和過敏史,記錄最后用藥的時間間隔,并進行皮試,根據皮試結果再進行治療。由于門診治療室護理工作繁忙,護士易出現身心疲勞。因此,在排班上根據季節彈性排班,緩解護士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保證高峰時段人員充足,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護理安全隱患。對于新入職的護理人員,則需要進行崗前培訓,培養其擁有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和就職業追求,發揮敬業精神和職業責任感,確保時刻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3]。
在護理服務上,應積極轉變服務模式和服務態度,加強護患溝通,進而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要求護理人員要善于與患者溝通,改變過去的“無聲服務”模式,因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渴望得到護理人員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并且希望能夠在護患溝通中獲得健康相關知識,指導今后的生活。因此,對于護理人員而言,應該主動與病人溝通,滿足病人的需要,對病人提出的問題給予病人解釋,及時傳達醫生對病人病情的診斷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4]。
綜上所述,門診治療室護理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護理差錯事件,為此需加強門診制度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理論技術水平,完善設施建設,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黃鳳英. 淺談門診治療室護理差錯防范措施的探討[J]. 人人健康, 2017(6).
[2]張濤. 衛生院門診手術室常見護理差錯與應對策略[J]. 健康前沿, 2017, 26(8).
[3]李萍. 門診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價值及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8):257-258.
[4]荀芳. 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輸液室中的應用效果[J]. 醫藥前沿, 2016, 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