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欣
摘要:審計監督以及財政預算是政府和人民重點關注的兩件事情,在社會不斷發展發展、經濟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只有不斷深化財政預算改革才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審計監督又是財政預算改革中的重點環節,只有加大審計監督的力度才能夠更好地進行財政預算改革,本文將對審計監督如何助力財政預算改革進行簡要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審計監督;財政預算改革;助力
前言:
審計監督是一種經濟監督活動,通過審計監督不僅能夠增強財政的真實性、有效性、合法性,還能夠發現和解決財政活動中的問題,因此加大審計監督的力度對于進行財政預算改革有重大意義。
一、審計監督以及財政預算的概念
1.1審計監督
審計是一項具有獨立性質的經濟監督活動,是由專設機關按照法律法規對國家各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項目和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查的監督活動【1】。通過審計監督能夠對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檢測,也能夠對經濟業務進行鑒證、對經濟責任進行評價,繼而維護經濟法律、改善經濟活動的發展情況并提高國家的經濟效益,因此審計監督對于人民以及社會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1.2財政預算
財政預算屬于政府活動,指的是對未來的收支安排進行預測和計劃,主要由一般財政收入和財政預算支出這兩部分構成。財政預算具有法定性、精細性、完整性、時效性以及公開性等特點。財政預算是在嚴格地法定程序下產生的,而且必須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因此財政預算具有法定性的特點;所有的財政預算都必須有依據而且有詳細說明,所以財政預算具有精細性的特點;所有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預算收支都屬于財政預算,因此財政預算具有完整性;通常情況下財政預算都只有一年的實效,所以財政預算具有時效性;財政預算是被時刻監督的,所以具有公開性。
二、審計監督如何為財政預算助力
審計監督和財政預算這二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系,只有加大審計監督的力度,才能夠促進財政預算改革。財政預算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規范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而審計監督的目標也是如此,所以二者的工作目標是相同的。財政預算改革在推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而審計監督能夠為財政預算改革提供幫助,因此相關部門在推行財政預算改革時應采取哪些途徑呢。
2.1 著力財政審計,為財稅體制改革服務
按照全會提出的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將所有政府性資金納入審計監督視野,推動建立更加完整的財政管理體系,建立健全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體系。要加大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計監督,關注預算編制的嚴謹性、預算管理的規范性、預算資金分配的公平性、專項資金設置的必要性;加大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的審計,促進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穩定增長機制,確保各項重點部署落實到位;加大對政府性債務的審計,關注經濟運行中的財政和債務風險,促進建立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
2.2著力經濟責任審計,為干部監督機制改革服務。
全會首次提出,要“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圍繞領導干部常態化監督,審計機關要以“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為重點,關注領導干部在政策執行、經濟決策、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履職盡責情況,促進領導干部依法行政,規范用權;重點關注領導干部個人廉潔自律情況,嚴格檢查中央“八項規定”、省委“九項規定”落實情況,促進領導干部改進作風常態化;加強對同一類型領導干部審計情況的分析研究,為相關部門加強干部管理提供依據。
2.3 著力民生資金審計,為行政體制改革服務。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在于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我們在審計工作中,要立足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教育、養老、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資金的審計,堅決查處擠占挪用、滯留、亂收費等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行為;要在全面掌握各項公共資金的規模、結構和管理情況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評價政策落實情況,提出深化改革、加強管理的建議,推動建立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更有效地履行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2.4 著力節能減排和資源環保審計,為生態文明建設服務。
加大環保專項資金和重大能源項目的審計力度,揭露和查處資源開發、土地出讓、專項資金收繳使用中的嚴重違法行為,促進資源合理規劃、高效使用;圍繞節能減排、污染治理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強化對重點環境工程的審計,嚴格檢查相關政策執行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推動建立源頭保護、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等制度體系,保障生態安全;積極探索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關注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使用情況,推動建立生態建設長效機制
2.5 著力重點行業審計,為市場體制改革服務。
全會提出,要減少行政干預,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審計機關一方面要重點關注基礎產業等政府管制較多的領域,加強對交通、電力、電信等重點部門和資金的監督,加快推進上述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關注市場監管體系改革,特別是行政審批權取消與下放、行政審批效能和監管有效性、市場公平準入等情況,加強對國有企業、地方金融機構、重大投資項目等審計,規范項目審批、招投標、采購等行為,優化市場經濟環境。
結語:
通過審計監督不僅能夠促進精細化預算的實施還能夠促進財政預算改革目標的實現,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在進行財政預算改革時,應該加大審計監督的力度。比如政府可以加大對財政部門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審計監督力度、加大對政府各部門預算收支的審計監督力度、加大對政府各部門預算外收支的審計監督力度,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有效推動財政預算改革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尹秋玲. 加大預算執行審計監督力度促進深化財政改革[J]. 現代經濟信息, 2014(9):287-287.
[2]徐光利. 深化財政預算監督體制改革的相關建議[J]. 管理觀察, 2015(28):124-125.
[3]王鋒. 政府預算改革與政府審計轉型分析[J]. 商業故事, 2015(16):04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