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寧 張一瓊 黃麗萍 李艷輝 黃紅麗

【摘 ?要】目的:結核病定點醫院中所有醫護人員自身的職業防護問題愈加被關注,依據醫院中醫護人員被肺結核所感染的有關情況,制定相對應的職業防護規劃與對策,減少各類職業暴露的發生,提升醫護人員所具有的自我防護觀念,這些對策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方法:回歸性分析我院醫務人員出現結核菌感染的相關原因。結果:我院2011年—2018年共有13名醫護人員感染肺結核,其中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常規防護情況下10人感染肺結核,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加強醫務人員防護行為干預后,3人感染肺結核。2015年1月-2018年12月加強醫務人員行為干預后感染率0.33%與2011年1月-2014年12月常規防護感染率1.38%進行對比,結核病感染的發病率明顯低于加強實施防護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結核病定點醫院的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加強職業防護有顯著的效果,能降低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結核病;定點醫院;醫護人員;防護效果;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227-01
結核病指的就是因為結核分枝桿菌而引發的經過呼吸道被傳染的病癥,所以,對這一病癥所產生的感染及傳播加以控制較難,清除出傳播路徑、提升自主控制就是對結核病加以控制的核心對策[1]。結核分枝桿菌就是被感染者對其余患者與醫護人員加以傳播的危險已獲得了驗證,因為職業暴露而引發的感染會對醫護人員自身的健康帶來影響,同時,還會使得耐藥結核過多地進行傳播[2-3]。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結核感染控制措施原有的遵循標準預防原則的基礎上,應采取有針對性的組織管理、管理措施、環境工程控制和個人防護等不同層次的預防控制措施[4]。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8年12月912名工作人員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共有13名醫護人員感染肺結核,年齡分布于22-48歲,平均年齡32.13±7.24歲;其中男性4例,占比30.77%,女性9例,占比69.23%。
1.2方法
經調查統計,我院醫務人員出現結核菌感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醫院職業防護管理制度不健全,督導不到位;(2)醫院建筑布局存在部分功能缺陷;(3)醫務人員的隔離措施落實不到位;(4)醫務人員自我防護意識薄弱;(5)醫務人員存在個人體質差異,自身抵抗力弱、體質差;(6)醫務人員不夠重視定期體檢;(7)患者未遵守、執行傳染病醫院的相關規定。
1.3觀察指標
通過加強職業防護干預措施行為前后結核病發病率的對比數值。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Minitab18軟件處理,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病醫務人員性別對比
患病醫務人員中,女性人數(60.23%)明顯高于男性(30.77%),見表一
2.2不同崗位患病率對比
患病醫務人員中,醫療、護理、醫技部門工作人員是主要感染對象。見表二
2.3加強職業防護干預前后結核病患病率的情況對比
加強職業防護干預行為后,我院醫務人員結核病患病率0.33%(3/912),明顯低于防護行為前的1.38%(10/72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三
3 討論: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10名工作人員感染肺結核,給醫護人員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與壓力。自2015年開始我院新傳染病住院樓投入使用,新住院樓建筑布局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范》,使用功能劃分三區、兩端、各區域間有緩沖間、兩通道。基于此,于2015年開始采取以下防護干預措施,從醫院源頭著手,有效減少醫務人員結核病的患病率,有較高的臨床價值[5]。
采取的職業防護干預措施:
3.1 管理控制策略
3.1.1 進一步完善健全結核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3.1.2 加強人力資源建設,擴充培養醫院感染專職人員及兼職人員,并嚴格進行崗前培訓;
3.1.3 加強對新入職及定期在職員工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的培訓、教育及評估,每一年進行新入職員工及全院職工的防護用品穿戴培訓及考核;
3.1.4 由于患者對感控措施執行的不得力造成醫務人員感染的風險增加,在對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結核病患者呼吸道衛生、咳嗽禮儀的入院宣教、培訓,以提高患者的責任意識;
3.2 環境和工程控制策略
3.2.1 加強醫院建筑布局的合理性:新建住院大樓投入使用,對門診、病房加強自然和機械通風。通風效果強調風向必須正確,依據風向,實現空氣對流,同時采用工程技術手段和設備降低空氣中感染性飛沫核的濃度,從而減低結核菌被吸入的概率。
3.2.2 紫外線殺菌燈:針對無法通過通風達到有效保護的空間,使用紫外線殺菌燈。室內無人狀態下,采用懸吊式、移動式直接照射消毒。室內有人狀態下,采用上層紫外線殺菌系統 。
3.2.3 實驗室配備生物安全柜、分子生物室,病原物生物室符合“生物安全防護二級實驗室”要求。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減少氣溶膠暴露所造成的實驗室感染以及培養物交叉感染[6]。
3.3 個人防護策略
3.3.1 對醫院內不同科室崗位的工作人員根據其接觸結核病患者的風險程度選擇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以預防結核菌的傳播;同時減少患者體液、血液等傳染性物質濺入醫護人員口鼻。
3.3.2 醫院提供每兩年對醫務人員進行一次免費體檢,及時掌握醫務人員健康信息。
3.3.3 對已患病醫務人員,加強宣傳督導,加強責任意識:主動接受治療,避免自身作為傳染源再次進行傳播,危及他人健康。
3.3.4 對于有咳嗽癥狀的患者統一要求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有效防止、減少結核菌從患者口鼻播散到空氣中,進一步傳播疾病。
綜上,對于結核病定點醫院中的醫護人員而言,重視對其加強職業防護,效果十分顯著,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肺結核的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王宇,王黎霞,成詩明,等.中國結核感染預防控制手冊.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1-49.
[2]張煒敏,何廣學,洪峰.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結核病感染控制現狀.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4):248—251
[3]郝寶林,劉占峰,邢進,馬麗萍.1486名結防機構醫務人員結核病感染現狀調查[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4,25(3):173-7-175
[4]耿夢杰,宋渝丹,趙飛,等.中國防癆雜志.201835(8):581-586
[5]王宇,王黎霞,成詩明,等.中國結核感染控制標準操作程序.2012.5
[6]王志偉,臨床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校準與校準驗證[J].中國醫療設備,2012,27(6):66-68
基金項目:
昆明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2017KJJH255)